
台湾省人口结构(2020年)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按照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资料计算。

台湾省的人口呈现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
根据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统计,台湾省人口总数为2356.12万人(2020年,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比2019年减少4.19万人,年减0.18%。人口自然增加率为-0.34‰。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其中台湾省约69.45%的人口位于西部的6个台湾当局“直辖市”(台湾省下辖地级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约为650.92人,是中国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的一个省。 台北市的人口密度接近每平方千米1万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新北市人口超过403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全省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新北市永和区平均每平方千米逼近4万人,比以人口拥挤著称的香港、澳门的人口密度还高。
台湾民众平均寿命为80.9岁,其中男性77.7岁、女性84.2岁(2019年)。台湾平均每位妇女仅产下1.218个孩子(2019年),是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2018年,台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4%,台湾已进入高龄社会,台湾当局预计2026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0%,台湾将进入超高龄社会。2070年65岁以上老人将突破四成。
族群结构
主词条:台湾人、外省人、高山族
台湾民众因祖籍地不同、迁居台湾的时间先后,形成不同族群,分为四大族群——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少数民族(高山族)。台湾有约97%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少数民族(中国政府统称高山族),约1%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大陆和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

桃园市闽南文化节上的闽南民系民俗“艺阵”表演
台湾本省人指二战结束前就已在台湾生活的族群。本省汉族民众可分成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占人口约70%的闽南人,以及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占人口约14%的客家人。 [257] 闽南人祖籍地多为福建泉州、漳州,客家人祖籍地多为福建龙岩和广东梅县(今属梅州)。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
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南岛语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语系,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中国的台湾岛是其分布的最北端。中国中央政府和国家官方文件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的一员,但新闻媒体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高山族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台湾当局认可 。高山族并没有“族”的概念,只有部落、家族、我们。有的自称“Atayal”(泰雅),有的自称“Tsou”(邹),有的自称“Bunun”(布农)、“Tao”(达悟),在各自族语中都是“人”的意思。在后来人类学者的研究中,才将这些自称变成“族”的名称。 高山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目前台湾的高山族大多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而高山族中的平埔人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阿美人、太鲁阁人、撒奇莱雅人、邵人、赛德克人、噶玛兰人(实属平埔人)、拉阿鲁哇人和卡那卡那富人居住在台湾岛东部,达悟人居住在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兰屿。
台湾有14%的人口是1945年至1949年之间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随“国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
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30余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超过17万名外籍配偶以及4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