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币是台湾地区(含台湾省全境和福建省金门马祖地区)现行的货币,于1949年6月15日起发行流通。原始发行机构为台湾银行,2000年起由台湾当局所谓“中央银行”收回负责。基本单位为圆(常取同音字简作元)。货币代码按照ISO 4217标准编为TWD,符号为NT$或NTD,并使用NT$100、NTD100之类方法表示(中间无空格)。
新台币现行的发行币值自1981年起使用,硬币单位包括0.5元(伍角)、1元、5元、10元、20元及50元,纸钞单位有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换算基准为:1元=10角=100分。

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台湾省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高雄市
发展历程

1980年台北市的中华路与洛阳街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台湾经济基本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国府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二战后面临困局的台湾经济。农业方面,台湾当局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行土地改革政策来增加农业生产。工业方面,台湾当局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台湾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国、日本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70年代,蒋经国推动的“十大建设”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台湾确定了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政策,扶持了众多科技公司,威盛电子、联电、富士康均在此期间成立。1980年代后,台湾当局陆续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1990年代末期,随着全球贸易的进一步深化,台湾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客户为导向的晶圆代工模式快速兴起,台积电、联电等台湾本地区晶圆代工企业崛起,此后,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如联发科和晨星做芯片、台积电和联电专注于晶圆代工,日月光、精材做封装等,逐步扩大了其在全球芯片制造市场的影响力。目前台湾当局重点发展信息通信、资讯安全、精准医学、绿色电力、可再生能源等产业。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是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