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第一与第二高楼:台北101及台北南山广场
台湾地区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等机构认定为发达经济体,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 是亚洲四小龙之一。2020年,台湾地区完成的名义GDP约为19.76万亿新台币,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际增长2.98%。按全年新台币与美元、人民币的平均汇率折算为6648亿美元,约为45855.24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七名; 2020年,台湾地区人均GDP约为26910美元,居世界第28名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六位。2018年台湾地区人类发展指数为0.911,居世界第21名。

2018年台湾地区出口情况,其中集成电路占比超过三成
台湾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海岛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对外贸易对台湾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台湾当局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参与正逐渐减少。 截至2020年,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但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集中在台积电、联电、联发科、和硕、华硕、宏碁、日月光、环球晶圆等少数国际顶尖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也长期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其他产业则相对薄弱。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至关重要,全球大多数的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但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未能自主掌握核心技术,高度依赖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或设备的供应链,台湾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链中所获得的附加价值和毛利率较低。台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干,制造业占重要地位,农业、工业、服务业占台湾2016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82%、30.16%、63.15%。

日落时台湾省基隆港的起重机
2018年,台湾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产品依次为集成电路(占比30.7%)、办公机器零件(2.93%)、精炼石油(2.73%)、液晶显示器(2.14%)和空白音频媒体(1.89%)。 [234] 台湾地区进口额最高的产品依次为集成电路(占比15.5%)、原油(7.81%)、精炼石油(4.72%)、石油气(3%)和煤球(2.64%)。

台湾省高雄港
为降低生产成本,台湾将许多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而在台湾本地则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也造成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台湾已投资大陆超过1500亿美元,在大陆有8万多家台资企业,常住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已超过100万人。截至2020年3月,台资占中国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2%。
台湾经济虽人均生产总值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不坚实,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台湾经济发展还受岛内政争激烈的影响。台湾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经济结构和财政税收体制的影响,财政状况不佳,税基萎缩,赋税收入增长减缓,同时各类支出增长很快,尤其是军事、行政和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开支所占比重很大。财政收支不平衡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