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城市百科】西宁市-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青海省辖地级市、省会,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6.7965万人。 [62]  2020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98亿元。

西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青海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中央军委西宁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001.jpg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宁“之意。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着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西宁市为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 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历史沿革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

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前凉张轨进军青海省会西宁置西平郡,将其纳入凉州版图,属凉州,领四县西都、临羌、安夷、长宁,归凉州统治。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宁,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 

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

1962年,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

1966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

1985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6年03月,国务院批准: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

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7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管辖。

今日西宁

今日西宁

1999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2003年12月,辖23个街道、26个镇、24个乡、6个民族乡,934个村(牧)委会、165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07月,西宁市城北区区划调整,街道办事处由4个调整为3个:撤销三其街道办事处,并入马坊街道办事处。

2006年08月,西宁市:新增1个镇,全市乡镇总数由56个(26镇30乡)调整为50个(27镇23乡)。

201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撤销湟中县,设立西宁市湟中区。

2021年7月30日,交通运输部决定命名西宁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2月,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湟中区共五个区,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共两个县。 另外设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属城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海湖新区共4个功能区。

地理环境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宁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

气候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

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水文

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

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

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

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截至2012年,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

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

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

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

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

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

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

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

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人口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38.71万人,增长0.67%。

全市出生人口2.93万人,死亡人口1.33万人,出生率12.27‰,死亡率5.60‰,自然增长率为6.67‰。

全市城镇人口为173.9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2.85%;乡村人口为64.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7.15%。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 [15]

2019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61.5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79%,其中:回族人口38.57万人,占16.2%;藏族人口为13.07万人,占5.5%;土族6.11万人,占2.6%。

经济

2018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6.41亿元,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08亿元,增长4.2%,对GDP贡献率为1.44%,拉动GDP增长0.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67.99亿元,增长8.8%,对GDP贡献率为48.31%,拉动GDP增长4.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8.0%,对GDP贡献率为34.92%,拉动GDP增长3.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72.34亿元,增长9.4%,对GDP贡献率为50.25%,拉动GDP增长4.5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36.4:60.0。

2018年,西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4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折合美元为8227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6174元人民币)。

2018年,西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1.9%。

2018年,西宁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94亿元,增长17.4%,其中,完成税收收入77.58亿元,增长20.3%。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7.48亿元,增长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4%、公共安全支出增长4.8%、教育支出增长13.5%、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9.1%、节能环保支增长15.4%、城乡社区支出下降8.3%。

2018年,西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9%。民间投资下降2.6%。 [20-21]

2020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57.17 亿元,增长 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418.72 亿元,增长 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897.09 亿元,下降 0.2%。

风景名胜

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烟雨——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2014年全年西宁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6.83亿元。

西宁八景

西宁八景,即古湟中八景,旧时西宁府称为湟中,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的八个景观。他们是:石峡清风、金娥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月夜、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和北山烟雨。是由清末湟中人张思宪所写《题湟中八景》诗而来,八景分叙述如下:

西宁八景

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千米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小峡也为人们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昔日此地重山环复、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击山,丘峦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伟的小峡。而今的小峡,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险关变通途。

金蛾晓日

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山顶有一座天池,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文峰耸翠

提及这一景点,必然提及西宁南山的一个美丽传说。据说,人们曾经在南山修建一座阁楼,便有凤凰落到这儿,当地人视为祥瑞之兆。后来,也是为了企盼当地文风繁盛,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魁星阁。

凤台留云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南凉时期,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成为西宁一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由于南山的海拔比较高,所以凤台上经常云雾缭绕,自成景致。

龙池夜月

所谓“龙池”,指的是位于西宁西郊苏家河湾村西南的一眼泉水。由于这里曾经修建过不少庙宇,所以,历史上,这是一个香火旺盛的地方。这里的庙宇,始建于明代,后来屡建屡废,清末称作“五龙宫”,曾经盛极一时。

湟流春涨

所谓湟水,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水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

五峰飞瀑

五峰飞瀑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沟脑,因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故名五峰山。五峰山有三奇,即林、泉、洞。从龙宫泉拾级而上,便是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同乐亭。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也就闻名遐迩。

北山烟雨

北山以奇制胜,西宁北山,又名土楼山。土楼山上曾建土楼山神祠,在神祠的旧址又修建寺庙,旧称北禅寺,也叫永兴寺。北山的古迹不少,有佛寺、道观、砖塔、洞窟、壁画和露天大佛。经历代的扩建增修,在峭壁断崖间凿成洞窟,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九窟十八洞”。北山顶上那座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


【责任编辑:李文文】

黑龙江举办种业创新沙龙 加速构建产学研融合新生态

为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落地见效。11月18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举办“全省种业创新发展沙龙”活动,来自全省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种业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同商种业振兴大计,共绘创新发展蓝图。

攸县税务局开展“送策下乡”专项服务 精准破解乡镇办税难题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将服务阵地延伸至乡镇一线,给网岭、皇图岭等乡镇送上税费政策解读,普及税法知识,共解办税缴费难题。攸县税务局开展“送策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紧扣乡镇居民办税缴费“开票难、申报错、缴费慢”等实际痛点,设置两个专题辅导和课后答疑环节,现场气氛活跃

河北省人社厅成功举办2025年雄安新区招聘会

为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人才服务工作,促进本地群众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雄安新区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河北省人才服务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雄县人民政府承办,雄县公共服务局协办的“2025年河北雄安新区人力资源招聘会”,于11月15日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第七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启动

第七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在雄安新区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雄聚天下英才 共建未来之城”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组织发动京津冀及雄安新区168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会引才,发布人才需求超5200个。

汉穗试点开行高铁批量运输列车 华中与大湾区增添高铁物流新通道

今天,随着DJ892次列车5时58分从汉口站、DJ890次列车4时38分从广州白云站双向始发对开,利用高铁动车组列车开展高铁快运批量运输试点工作正式实施,华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增添高铁物流新通道。整装待发的高铁(陈丹妮 摄)凌晨5点,在汉口站的站台上,装满服装、生鲜、电子产品等10吨快件有序摆放

“来杭州一定走大运”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暨杭州天竺筷150周年主题活动举办

11月11日,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暨杭州天竺筷150周年主题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畔举办。此次活动以“来杭州一定走大运”为主题,结合拱墅区非遗“运河灯塔”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示范项目——天竺筷制作技艺150周年为契机,开展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展示、文旅资源对接、“筷文化”专家主旨发言以及运河非遗圆桌会暨“传承人对话”沙龙活动等,现场同步进行了天竺筷制作技艺深度体验及“筷子趣味游戏”等。

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暨百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京津冀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暨百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于11月13日在石家庄举行。

攻坚半年创佳绩 绿色建造铸精品 衡德高速改扩建衡水金湖集团分部南半幅主体工程提前完工

11月6日,衡德高速改扩建主体一分部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南半幅上面层圆满收官。至此,历经7个月奋战,衡德高速改扩建主体一分部南半幅所有断点全面贯通、主体工程提前完工!自今年4月初正式施工以来,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挂图作战、攻坚克难,将7个月工期分解为25个关键节点,坚持“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高效推进,从路基清表到沥青摊铺,从桥梁顶升到底层加固,各专业齐头并进、

株洲市长陈恢清赴泸溪调研对口帮扶:以产业为核 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立足株洲制造业优势,聚焦产业帮扶核心,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全力支持泸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研首站“氧城泸溪”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由株洲对口帮扶工作组与华瑞公司共建运营的绿色农业产业链枢纽平台。陈恢清察看展陈产品、了解运营模式及市场销售情况

湖南医药集团中药材有限公司落户邵东廉桥

金秋药香满湘中,盛会赋能启新程。在第三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隆重举办期间,湖南医药集团中药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落户邵东市廉桥医药工业科技园。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公司的落地不仅标志着邵东“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从协议框架全面迈向实质运营新阶段,更为“南国药都”廉桥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邵东廉桥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素有“医不到廉桥不灵,药不到廉桥

沿江高铁合武段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圆满完成

今天,随着最后一块钢盖梁精准就位,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九局负责主体施工、武汉局集团公司配合施工的新建合武高铁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任务圆满落下帷幕。

株洲税务:“四步法”提升出口退税风险防控能力

源头上把关、常态化巡查、穿透式监管、系统性防控“四步工作法”,靠前防范涉税风险,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风电叶片产品在射阳港装船,即将发往海外。源头上把关,精

绥芬河:跨境电商通道高效运转 区域高效活力持续释放

今年“双11”即将来临之际,百年口岸绥芬河作为对俄及东北亚跨境贸易的重要节点,跨境电商业态展现出高效协同与持续增长态势。据数字显示,在今年10月20日开始,绥芬河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就运行平稳有序展开。9610出口方面,主要面向俄罗斯市场的3C电子产品、服装鞋帽、日用消费品等热销品类订单量增长明显;1210进口方面则以俄罗斯化妆品、护肤品为主。据统计,10月,监管

以“零碳中国”示范引领 谱写峨边绿色转型发展新篇章——大渡河畔绘就全域零碳发展新画卷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正以前瞻视野和坚定决心,开启一场覆盖全域、贯穿多领域的深层次绿色变革,全力打造“零碳中国”战略在西南地区的县域示范样板。峨边县以建设零碳园区为核心引擎,同步推进零碳城区与零碳景区建设,构建起“园区-城区-景区”三区联动、多点开花的零碳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寻合作拓市场引活水,醴陵市委常委胡旭率队赴大连沈阳调研

10月25日至28日,醴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胡旭带队赴大连、沈阳调研,与大连市湖南商会和当地企业对接交流,为醴陵产业寻合作、拓市场、引活水。市工商联、住建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在大连市湖南商会十周年庆典中,胡旭一行见证了商会十年发展历程。在大连钢构有限公司,调研组深入生产车间,实地了解企业金属材料研发、出口贸易的全流程运营模式。次日,来到辽宁耀致科技有限公司,详细调研AED

西十高铁湖北段2标三分部无砟轨道施工全部完成

随着最后一板无砟轨道床板浇筑完成,标志西十高铁湖北段2标三分部无砟轨道施工任务全部完成,西十高铁湖北段已完成98%的无砟轨道施工任务,为后续轨道铺设、联调联试及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十高铁湖北段2标三分部的无砟轨道施工由武九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铁隧道局

河北:锚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上新台阶

嘉宁“双向赋能”:对口合作如春风化雨 润泽多领域发展沃土

近期,上海与福建三明宁化的嘉宁对口合作捷报频传。宁化县华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协议;上海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办与宁化县城郊镇签订合作协议;福建固泰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在上海举办“耐高温民用硅橡胶”生产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交流会等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