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城市百科】张掖市-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

张掖古称甘州,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田畴沃野、湿地候鸟、荒漠沙丘等地貌交相辉映,使张掖成为坐落在祁连山、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被国家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市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一区五县。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76万人,城镇人口60.08万人,城镇化率48.55%,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

360截图20211124141211271.jpg

【资源优势】

境内河流众多,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也是全省以钨钼、铜、金、铁、煤、粘土、钾盐等矿种为主的金属、非金属矿产集中区和水能、光能、风能开发区。张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文化沉积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有中国最美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黑河湿地、黑河峡谷和平山湖大峡谷,有全国最大的山丹马场、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历史文化名山焉支山、名城骆驼城,有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沙漠公园,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张掖大佛、坐佛山丹大佛,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的马蹄寺石窟群,还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和独特的裕固族、蒙古族、藏族风情等。

【国民经济】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6.99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51.45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54:18.62:53.84。完成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28.0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7.4%,比重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6亿元,比上年下降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0.11%;考虑政策性减税因素,同口径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58亿元,增长16.42%。

360截图20211125110340260.jpg

【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30.15万亩,比上年增加26.1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48万亩,减少18.3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1.98万亩,增加4.6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9.01万亩,增加1.74万亩。果园面积10.45万亩,增加0.0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44.53万吨,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夏粮产量44.87万吨,增长3.89%;秋粮产量99.66万吨,增长4.14%。

全年蔬菜产量132.13万吨,比上年增长14.09%。园林水果产量6.57万吨,下降2.56%。中药材产量10.96万吨,增长6.44%。

全年肉类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长8.06%。牛奶产量8.07万吨,增长15.95%。年末牛存栏57.63万头,增长8%;牛出栏27.24万头,增长8.31 %。羊存栏313.28万只,增长6.5%;羊出栏268.23万只,增长4.79 %。生猪存栏45.84万头,增长6.91%;生猪出栏66.12万头,增长4.64%。

【项目建设】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24%。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9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8.5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2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1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91%。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0.75%。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8.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41.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1.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0.2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4.21%。房屋施工面积298.29万平方米,下降46.77%。房屋竣工面积43.7万平方米,下降58.42%。商品房销售面积117.35万平方米,下降7.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7.68万平方米,下降5.36%。

全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8664套,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3167套。农村危房改造261户,其中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84户。

【人民生活】

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城镇就业人员17.3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45万人,其中,市外输转10.6万人,市内输转18.8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6元,比上年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79元,增长0.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0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81元,增长6.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57%。

【社会保障】

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6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7.4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8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0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96万人。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0.8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36亿元。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5万人。

360截图20211124154041674.jpg

【资源环境】

全年总用水量19.9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7%。其中,生活用水量0.47亿立方米,增长1.22%;工业用水量0.19亿立方米,下降14.59%;农业用水量19.02亿立方米,下降2.61%。市内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全年平均气温为7.4℃,比上年下降0.1℃。年日照小时数2912.9小时,比上年增加4.4小时。年降水量182.4毫米,比上年减少81.1毫米。

【社会事业】科技事业有新进展。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7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7项。获得奖励3项。专利申请量2916件,比上年增长30.88%;专利授权量2192件,增长13.5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0件,下降11.7%。有效发明专利30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5件。共签订技术合同399项,增长81.36%;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51亿元,下降3.47%。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普通本专科招生0.61万人,在校生1.96万人,毕业生0.4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46万人,在校生1.11万人,毕业生0.3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0.73万人,在校生2.08万人,毕业生0.75万人。初中招生1.18万人,在校生3.76万人,毕业生1.2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2万人,在校生7.62万人,毕业生1.1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19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73万人。文体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9%,比上年末提高0.45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提高0.22个百分点。全市共有体育场地4731个,体育场地面积288.13万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50枚,其中金牌22枚。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98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6%;国内旅游收入185.09亿元,下降33.7%。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77个。其中医院45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22个,中医医院7个,专科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1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卫生院83个,村卫生室69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0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38万人,注册护士0.4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3万张。其中,医院0.82万张,卫生院0.21万张。

经济

一、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1-8月提高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11位。从相关指标看,前三季度,工业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9%,增加值增速与用电量的协调性、匹配性较好。

(一)三大门类同步增长,支柱行业运行稳定

三大门类同步增长。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31.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39.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2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运行稳定。电力、煤炭、采矿、酒类、农副食品、水泥、医药、冶炼等增加值排序前位的支柱行业运行稳定。八个行业实现的增加值占比为86.9%,同比增长6.6%,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2.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在甘肃电投双机组运行、国家电网张掖供电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2.2%带动下,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在金湾煤矿、宏能煤业、东水泉矿业煤炭产品价格上涨,生产形势较好带动下,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在铁矿、铜矿、有色金属矿价格上涨、矿石产量增加影响下,采矿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在滨河九粮酒业市场订单较好,生产平稳带动下,酒类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在种子加工、饲料加工和淀粉制品生产形势较好带动下,农副食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在河西制药生产扩大、生产的药品品种增多和价格上涨带动下,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

(二)新生动能带动稳健,重点企业活力增强

新生动能带动作用稳健。今年以来,润鹏合金、西龙产业、国雍昌盛、新乐食坊和高台吉电新能等26户入库企业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9%,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23.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大中型企业支撑有力。滨河九粮酒业、山泥集团、金湾煤矿、甘肃电投、镜铁山矿业、西沟矿业、宏鑫矿产等13户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1%,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1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以牛羊肉加工、绿色有机蔬菜和牧草饲料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长28.3%;以塑料制品、钢结构、铁合金冶炼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以有机肥料、生物化学农药、生物药品、电子元件等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5.8%;以白酒、基础化学、水泥等制造为主的清洁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138户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8%,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

(四)减费降本增效显现,经济效益有所提升

成本费用下降。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0.25元,同比减少2.92元;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9%,单位成本费用93.25元,同比减少2.87元。

经济效益有所提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人均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9.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51%,同比提高2.6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因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重点企业预期生产受限;因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问题突出,小微企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出厂价格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企业生产产品面对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预期生产压力增加等问题。

(一)个别行业呈现下降趋势。从全国价格指数看,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3%,由于两者“剪刀差”,影响全市企业生产压力逐步增加。23个大类行业,有4个行业增速下降,有2个行业下降幅度超过10%。制造业中水泥生产行业因大型项目支撑减弱,企业订单较少,累计增加值同比下降13.7%;化工行业因大弓农化订单不足生产受限,累计增加值同比下降12.9%。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库企业6户,只有中芯汇生产形势较好,有4户因订单不足和销售不畅,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二)工业结构与降耗矛盾突出。全市轻工业企业77户,重工业企业109户,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22:78,结构偏重。高耗能企业83户,增加值占比66.8%,高耗能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与节能降耗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新兴产业、入库企业续接不足。当前全市以数据信息、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时期,培育壮大生态产业发展新动能方面需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从3月份至目前,行业部门拟培育升规入库企业仅完成1户,达标入库企业数量较少,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

(四)生产效益同步增长的困难较多。工业领域受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低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原料供应不充分、产品销售不畅、生产成本上升、设备升级改造缓慢等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企业盈利空间收窄。1-8月,全市186户规模以上工业中亏损企业76户,亏损面40.9%。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运行监测。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加强重点企业运行动态监测预警,积极协调解决小微企业困难和问题,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

(二)强化工业支撑。紧盯欠账差距,统筹进度时序,在工业支撑上再强化,抓好协调调度、电煤保供,涉企服务和升规入库,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特别是今年计划拟升规入库的15户工业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任务,为工业经济持续增强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效益提升。加大重点企业特别是附加值高的化工、智能产品制造等企业培育壮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内部结构,促进生产效益提升,发挥有效推动力;强化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促进其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四)强化产业带动。加强现有高耗能企业升级改造和技术投入,通过引进节能先进技术和加强用能管理等措施开展节能减污降碳改造,重点对我市铁合金行业及建材水泥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企业自主研发高端新材料和新产品,做大做强企业品牌,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推进产业整合,加强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欧阳雪】

黑龙江举办种业创新沙龙 加速构建产学研融合新生态

为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落地见效。11月18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举办“全省种业创新发展沙龙”活动,来自全省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种业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同商种业振兴大计,共绘创新发展蓝图。

攸县税务局开展“送策下乡”专项服务 精准破解乡镇办税难题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攸县税务局将服务阵地延伸至乡镇一线,给网岭、皇图岭等乡镇送上税费政策解读,普及税法知识,共解办税缴费难题。攸县税务局开展“送策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紧扣乡镇居民办税缴费“开票难、申报错、缴费慢”等实际痛点,设置两个专题辅导和课后答疑环节,现场气氛活跃

河北省人社厅成功举办2025年雄安新区招聘会

为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人才服务工作,促进本地群众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雄安新区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河北省人才服务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雄县人民政府承办,雄县公共服务局协办的“2025年河北雄安新区人力资源招聘会”,于11月15日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第七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启动

第七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在雄安新区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雄聚天下英才 共建未来之城”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组织发动京津冀及雄安新区168家优质用人单位参会引才,发布人才需求超5200个。

汉穗试点开行高铁批量运输列车 华中与大湾区增添高铁物流新通道

今天,随着DJ892次列车5时58分从汉口站、DJ890次列车4时38分从广州白云站双向始发对开,利用高铁动车组列车开展高铁快运批量运输试点工作正式实施,华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增添高铁物流新通道。整装待发的高铁(陈丹妮 摄)凌晨5点,在汉口站的站台上,装满服装、生鲜、电子产品等10吨快件有序摆放

“来杭州一定走大运”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暨杭州天竺筷150周年主题活动举办

11月11日,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暨杭州天竺筷150周年主题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畔举办。此次活动以“来杭州一定走大运”为主题,结合拱墅区非遗“运河灯塔”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示范项目——天竺筷制作技艺150周年为契机,开展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展示、文旅资源对接、“筷文化”专家主旨发言以及运河非遗圆桌会暨“传承人对话”沙龙活动等,现场同步进行了天竺筷制作技艺深度体验及“筷子趣味游戏”等。

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暨百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京津冀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暨百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于11月13日在石家庄举行。

攻坚半年创佳绩 绿色建造铸精品 衡德高速改扩建衡水金湖集团分部南半幅主体工程提前完工

11月6日,衡德高速改扩建主体一分部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南半幅上面层圆满收官。至此,历经7个月奋战,衡德高速改扩建主体一分部南半幅所有断点全面贯通、主体工程提前完工!自今年4月初正式施工以来,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挂图作战、攻坚克难,将7个月工期分解为25个关键节点,坚持“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高效推进,从路基清表到沥青摊铺,从桥梁顶升到底层加固,各专业齐头并进、

株洲市长陈恢清赴泸溪调研对口帮扶:以产业为核 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立足株洲制造业优势,聚焦产业帮扶核心,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全力支持泸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研首站“氧城泸溪”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由株洲对口帮扶工作组与华瑞公司共建运营的绿色农业产业链枢纽平台。陈恢清察看展陈产品、了解运营模式及市场销售情况

湖南医药集团中药材有限公司落户邵东廉桥

金秋药香满湘中,盛会赋能启新程。在第三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隆重举办期间,湖南医药集团中药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落户邵东市廉桥医药工业科技园。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公司的落地不仅标志着邵东“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从协议框架全面迈向实质运营新阶段,更为“南国药都”廉桥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邵东廉桥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素有“医不到廉桥不灵,药不到廉桥

沿江高铁合武段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圆满完成

今天,随着最后一块钢盖梁精准就位,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九局负责主体施工、武汉局集团公司配合施工的新建合武高铁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任务圆满落下帷幕。

株洲税务:“四步法”提升出口退税风险防控能力

源头上把关、常态化巡查、穿透式监管、系统性防控“四步工作法”,靠前防范涉税风险,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风电叶片产品在射阳港装船,即将发往海外。源头上把关,精

绥芬河:跨境电商通道高效运转 区域高效活力持续释放

今年“双11”即将来临之际,百年口岸绥芬河作为对俄及东北亚跨境贸易的重要节点,跨境电商业态展现出高效协同与持续增长态势。据数字显示,在今年10月20日开始,绥芬河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就运行平稳有序展开。9610出口方面,主要面向俄罗斯市场的3C电子产品、服装鞋帽、日用消费品等热销品类订单量增长明显;1210进口方面则以俄罗斯化妆品、护肤品为主。据统计,10月,监管

以“零碳中国”示范引领 谱写峨边绿色转型发展新篇章——大渡河畔绘就全域零碳发展新画卷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正以前瞻视野和坚定决心,开启一场覆盖全域、贯穿多领域的深层次绿色变革,全力打造“零碳中国”战略在西南地区的县域示范样板。峨边县以建设零碳园区为核心引擎,同步推进零碳城区与零碳景区建设,构建起“园区-城区-景区”三区联动、多点开花的零碳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寻合作拓市场引活水,醴陵市委常委胡旭率队赴大连沈阳调研

10月25日至28日,醴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胡旭带队赴大连、沈阳调研,与大连市湖南商会和当地企业对接交流,为醴陵产业寻合作、拓市场、引活水。市工商联、住建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在大连市湖南商会十周年庆典中,胡旭一行见证了商会十年发展历程。在大连钢构有限公司,调研组深入生产车间,实地了解企业金属材料研发、出口贸易的全流程运营模式。次日,来到辽宁耀致科技有限公司,详细调研AED

西十高铁湖北段2标三分部无砟轨道施工全部完成

随着最后一板无砟轨道床板浇筑完成,标志西十高铁湖北段2标三分部无砟轨道施工任务全部完成,西十高铁湖北段已完成98%的无砟轨道施工任务,为后续轨道铺设、联调联试及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十高铁湖北段2标三分部的无砟轨道施工由武九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铁隧道局

河北:锚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上新台阶

嘉宁“双向赋能”:对口合作如春风化雨 润泽多领域发展沃土

近期,上海与福建三明宁化的嘉宁对口合作捷报频传。宁化县华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协议;上海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办与宁化县城郊镇签订合作协议;福建固泰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在上海举办“耐高温民用硅橡胶”生产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交流会等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