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

【城市百科】晋城市-三晋门户、太行首冲

晋城市,是山西省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 [1]

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现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 [2-5]

晋城市古为煤铁之乡,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6-7]

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与泽州府。高都、塔水河、下川、和村、八里坪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据今两万年前,今晋城市丹河与沁河流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远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晋南一带,而晋城属“京畿之地”,由此产生了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尧封丹朱、蚩尤冶铁、舜“耕历山、渔于获泽”,禹凿石门、商汤桑林祈雨等一系列神话。 [12-13]

上古时期:冀州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晋城全境属冀州之域,帝都畿内。 [12-13]

虞舜时期,舜分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墨子》载:舜耕(沁水)历山,渔于获泽(今阳城)。 [12-13]

夏代时期,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战国策》载:夏末汤伐桀,桀由安邑迁都于垂(今城区与郊区)。 [12-13]

商代时期,属冀州畿内地,境内有商盖国(今高平境内)。《吕氏春秋》载:商汤桑林筹雨,获雨遂作桑林之乐。(桑林在今阳城境内) [12-13]

周代时期,属冀州畿内地,境内有原国(今沁水西北有原城)。《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12-13]

春秋时期:晋国

春秋初期,境内为铎狄所杂居,后晋士会灭铎狄,境内各国为晋征服,属晋。 [12-13]

春秋中期,经过高都入晋,晋取泫氏、获泽,赵浣城泫氏等历史事件,境内形成高都、获泽、泫氏、端氏四大城邑,均属晋国封邑。 [12-13]

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末帝静公于端氏聚(今沁水)。 [12-13]

战国时期:韩、魏、赵

战国初,为韩上党之地,战国末兼属赵、魏(秦赵长平之战前,冯亭献韩上党17城于赵,本境东部属赵,西部近魏国都城安邑,属魏) [12-13]

秦汉时期:上党与河东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立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晋城西部属河东郡、东部属上党郡。 [14]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划全国各郡为13州,全境分属并州上党郡、司州河东郡。 [14]

东晋时期:建兴郡

东晋太元八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平阳与上党,置建兴郡(郡治高都,辖高都、阳阿、获泽、端氏、泫氏五县)。 [15-16]

北朝时期:建州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州治高都,辖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高都郡辖高都阳阿二县、长平郡辖高平泫氏二县,安平郡辖获泽端氏二县,泰宁郡辖东永安西河西获泽高延四县) [15-16]

北齐天保七年,改建州道行台,治高都,辖高都、长平、安平三郡。(高都郡辖高都县,阳阿县省入,长平郡辖高平县、泫氏县省入,安平郡辖获泽、端氏二县、西获泽县省入,泰宁郡废为永宁县改属安平郡) [17-18]

北周建德三年,复建州,州治高都,辖高平、安平二郡。(并高都长平二郡为高平郡,辖高都高平二县,安平郡辖获泽、端氏、永宁三县) [19]

隋唐五代宋:泽州

隋开皇三年,文帝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依获泽河为名,省高平郡、安平郡入泽州。泽州直辖五县,即高都、高平、获泽、端氏、永宁,州治高都。 [20]

隋大业三年,炀帝复改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义宁二年,复为泽州。 [20]

唐武德初年,分泽州置建州、盖州、泽州三州。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入泽州。泽州辖县六,即晋城、高平、获泽、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21]

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泽州隶于河东道,辖域不变。 [21]

唐天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泽州,时泽州仍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22]

唐至德元年,改道制为节度使制,泽州始隶于昭义节度使,会昌三年刘稹辖昭义叛,李德裕率军讨伐,大胜之,四年割泽州于河阳节度使,天复元年泽州复隶于昭义军。 [23-25]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互为角逐之地,泽州其名不改。 [25-26]

北宋太平兴国,宋师北征,泽州赐名高平郡,乃归入宋朝版图。 [27]

北宋至道三年,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泽州高平郡隶河东路,时泽州高平郡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或郡治于晋城。 [27]

金代时期:忠昌军节度

金灭北宋,置19路,将宋河东路分为南、北二路。时泽州隶河东南路(今山西南部),辖域不变。 [28]

金天会五年,泽州,因与北京泽州同名,改为南泽州,南泽州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28]

金天德三年,南泽州,复改为泽州,仍辖六县,辖域不变。 [28]

金元光二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节度军驻晋城,辖五县一州三节镇,忠昌军节度所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陵川、端氏、沁水,一州即勣州(阳城),三节镇即巴公、周村、星邵驿。 [28]

元代时期:泽州司侯司

元中统元年,置泽州司侯司,直属中书省,为腹里。泽州司侯司辖县六,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司侯司驻晋城。 [29]

元至元三年,复为泽州,隶于中书省平阳路,泽州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省端氏入沁水县),州治晋城。 [29]

元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路,时泽州仍辖五县,隶属中书省晋宁路。 [29]

明清时期:泽州府

明洪武初年,分中书省置山西行省,泽州直隶于山西行省,时泽州辖县四,即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州治晋城省入泽州。 [30-31]

明洪武二年,升泽州直隶州,山西行省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仍辖四县,直隶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30-31]

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复附廓置凤台,泽州府辖五县,即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府治凤台城。泽州府隶属于山西省。 [12]  [31-33]

现在时期:晋城市

民国三年,废府设道,废泽州府留五县,府治凤台复称晋城,时山西省泽州府所辖五县,划归于山西省冀宁道。 [34]

民国十九年,山西省冀宁道撤销,原泽州府五县改直属山西省,后直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34]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临时政府,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五县划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二、四及太行第八区行署领导。1945年6月,今晋城地区全境陆续解放。 [35]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沁、高、阳、陵各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区行署。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复隶于山西省。 [35]

1958年5月,今晋城各地划归山西省晋东南地区。 [36]

1983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晋城市,分设城、郊二区,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36]  [129]

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置地级晋城市,直属山西省,将原晋东南地区所辖阳城、高平、陵川、沁水四县划归晋城市领导,为所属行政区,其管辖范围与古建兴、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版图一致。

历史文化

在晋城市区范围内,最能体现晋城文化特色的是晋城老城。不论是程颢书院,还是景德桥、景忠桥、张院民居、玉皇庙,这些都是晋城老城的组成部分。晋城老城始建于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有着上千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无数名人踏上了这片土地: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近代,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可以说,晋城老城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承载晋城文脉的历史遗存。 [38]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四大名胜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等历史古迹和古老传说在这里辉煌。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在晋城市郊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晋城市阳城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晋城市沁水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 [39]

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 后周世宗大胜北汉军于巴公原(今晋城市郊北),更是留下著名的巴公原遗迹。 [39]

晋城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春秋战国的“阳阿古剑”就产自晋城。北宋,晋城境内的“大广冶”为冶铁官炉,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明清时期,境内熟铁炉数有百余座,晋城被誉为“九州针都”,“大德”牌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日用铁货、“九头十八匠”更是名扬全国。时至今日,在当地以“头”字作地名的仍有50多个,以“匠”字作地名近30个。 [40]

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名称由来

晋城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

晋城古称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丹河、沁河流域中下游,晋城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度11'-36度04',东经111°55'-113°7',市区面积149.6平方公里。晋城全境四面环山,西依中条山与临汾、运城衔接,北依丹朱岭、羊头山等山脉与长治接壤。东、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河南省新乡、济源、焦作交界。晋城控扼晋豫咽喉,俯视千里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发挥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战国军事家吴起称之为“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右天溪之阳,卢泽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可见晋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市。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以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山西省总面积的6%。总耕地面积为283.38万亩,人均耕地1.42亩。

地貌

晋城市全境位于晋城盆地之中,即丹河、沁河中下游流域的盆地。全市平面轮廓略呈卵形,整个地区的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境内平原、丘陵、山地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2.9%、28.5%、58.6%。其中平原1221.6平方公里,丘陵2704平方公里,山地5564.4平方公里。晋城市全境平均海拔600至700米,最高点为海拔2322米的中条山舜王坪,最低处是丹河、沁河下游河谷地,海拔接近300米。 [46]

气候

晋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属“长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小时之间,平均为2563小时。年平均气温10.2~12℃,夏季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8℃(1966年)。年平均降水量626-750毫米,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6.4%,年最大降水量为1010.4毫米。年降水日数为90-98天。全市气候温和,最佳旅游季节为4-10月,早午晚温差变化微小。晋城市可分为温寒作物区,温凉作物区,温和作物区,温暖作物区,多年无霜期为197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 [47]

河流

晋城市境内河流纵横,主要为丹河和沁河两大流域,以及卫河支流。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长河、白水河、犁川河、龙湾河、范河、端氏河、获泽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东丹河、东大河、巴公河、石盆河、永禄河等,卫河的主要支流有淇河、香磨河、武家湾河等。其干流流向多由北向南,支流流向多为由西向东。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9.69亿立方米,重复资源为7.8亿立方米。 [48]

自然资源

晋城市素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地上地下,宝藏遍布。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层气、铁矿石、铝土矿、铜、锰、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白云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尤以煤铁为著,有煤铁之乡的盛誉。 [49]

野生动植物资源可观。晋城市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阳城蟒河和沁水历山建立了两个自然保护区。全市境内两栖爬行类27种,鸟类175种,兽类48种。大鲵、菜花蛇、西藏蟾蜍、角蟾、隆肛蛙、猕猴、毛足燕、晴灰鹃等,均为市级特有动物。属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黑鹳、猕猴、麝、金钱豹、大鲵、鸳鸯、白尾海雕、金雕、大壁虎等。 [50]

全市野生植物资源约有560余种,药用植物200余种,鞣科植物50余种,油脂植物70余种,芳香类植物40余种,淀粉糖类植物60余种,经济类植物30余种,野生观赏植物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杜仲、银杏、翅果油树、领春木、青檀、野大豆、核桃楸、猬实。还有蜜源植物、土农药植物、色素植物,优良草种以及猴头、木耳、蘑菇等菌类微生物。 [51]

晋城森林资源可观。晋城市属温暖带半湿润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有森林面积38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6%。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0.2%。树种以栎类(包括栓皮栎、脱齿槲栎、子栎和辽东栎等)为主,面积占天然林的55%;其次是油松、侧柏、白皮松、华山松、山杨、白桦等。历山舜王坪一带保留着山西省仅存的一块面积为73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 [52]

水资源相对丰富。晋城市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主要水系为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两大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卫河支流,降水、河川径流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144立方米,高出全省和周围各省区平均水平,全市建有任庄、董封、申庄、上郊、杜河、张峰等6座蓄水一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存量15亿立方米。 [49]

煤炭资源极具优势。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 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中国无烟煤的1/4多,占省内的1/2多。年产原煤达4000万吨。晋城块炭晶莹光亮,手摸时不沾不涂,燃烧时无烟无味,工用民燃均为佳品,历史上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它不仅可以代替焦炭直接用于冶金,而且是理想的化工原料。不仅畅销中国,而且远销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4年晋城被国家化工部定为中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用煤基地。八届中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晋城建设以优质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1997年8月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阳城电厂是世界最大的燃烧无烟煤电站,是中国第一座专厂、专线、专供跨大区域输电电厂,中国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2001年在沁水县发现一个大型煤层气田,煤层气目探明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 [49]

牧坡草地资源也具有优势。晋城市现有天然牧坡草地25.47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6.8%。其中面积在20到127公顷以上的连片天然牧草地有10.73万公顷,是山西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示范牧场就建在本市沁水县境内。晋城市是中国五大山楂生产地区之一和天然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盛产黄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药物保健食品等。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蚕茧产地和丝绸生产基地,桑蚕丝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丝产量占山西省80%,是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所辖阳城县为华北第一大蚕茧之乡,《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92号文件向中国公告,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9]

旅游资源丰富。晋城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极为罕见的自然地理景观。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岩溶洞穴,清澈的河湖飞瀑。有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白云洞、华北最大的生态注入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举世闻名的锡崖沟挂壁公路。下川遗址和历山自然保护区,山谷幽深,森林蔽阴,飞瀑流泉,阴阳错落。蟒河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猕猴出没于林间,成为华北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著名的棋子山,被认为是世界围棋的发源地。叠嶂起伏的王莽岭太行山峰、锡崖沟挂壁公路,深秋红叶都令人叹为观止。还有佛子山、西溪真泽宫等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始建于北宋的道教宫殿玉皇庙,其“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始建于北齐年间的青莲寺,其罗汉殿内“五百罗汉名号牌”则是举世罕见的珍宝。而颇富传奇色彩的子母柏则成为青莲寺的又一奇观。 [49]

人口民族

全市人口中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藏族、白族、苗族、傣族、畲族、维吾尔族、纳西族、土族、撤拉族、哈尼族、哈萨克族、羌族等33个少数民族,共70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3%。其中回族人口最多,为5046人,人口在10人以下的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在城区。 [122]

截至2019年末,晋城市常住总人口为235.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3.0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79%,比上年末提高0.9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82%,比上年未提高0.92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25万人,出生率为9.58%;死亡人口1.26万人,死亡率为5.37%;自然增长率为4.21%。常住总人口性别比为100.02(以女性人口为100)。 [11]

据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晋城市常住人口为:2194545人 [121]  。

经济

综述

2020年全年晋城市生产总值14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762.9亿元,增长7.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第三产业增加值606.3亿元,增长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5%。 [53]

2020年,晋城全市财政总收入268.3亿元,下降4.6%。其中,增值税95.2亿元,下降14.5%;企业所得税43.6亿元,下降17.0%;个人所得税4.4亿元,下降3.1%;资源税40.2亿元,下降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3亿元,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84.6亿元,下降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0亿元,增长12.5%。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3%,教育支出增长5.5%,农林水支出增长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4.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3.2%,节能保护支出增长22.0%。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3%。

2020年晋城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6%。 [53]

第一产业

2020全年晋城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75.9千公顷,增加3.4千公顷。粮食产量66.4万吨,增加4.2万吨,增长6.8%。其中,夏粮16.7万吨,增长4.0%;秋粮49.7万吨,增长7.8%。

2020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1.5万吨,增长23.8%。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8.9万吨,增长19.2%。其中,猪肉产量8.6万吨,增长19.3%;牛肉产量0.1万吨,增长57.1%;羊肉产量0.2万吨,增长6.6%。年末生猪存栏76.8万头,增长31.2%;生猪出栏110.0万头,增长15.6%。牛奶产量0.03万吨,增长84.2%;禽蛋产量8.7万吨,下降2.0%;水产品产量0.2万吨,下降1.1%。

2020全年全市设施蔬菜产量8.0万吨,下降6.4%;食用菌1.1万吨,增长34.4%;蚕茧0.2万吨,下降4.0%; 蜂蜜0.3万吨,增长13.7%;药材3.0万吨,增长8.0%。

202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3.5万千瓦,增长3.5%。机械耕地面积135.2千公顷,增长1.4%;机械播种面积127.3千公顷,增长3.9%;机械收获面积97.9千公顷,增长6.5%。 [53]

第二产业

2020全年晋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15.8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4家。

2020全年全社会原煤产量12048万吨,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发电262亿千瓦时,增长0.8%;水泥332万吨,下降1.8%;农用化肥(折纯)237万吨,增长5.1%;焦炭116万吨,下降1.0%;钢材514万吨,增长11.5%;生铁514万吨,增长6.6%。

2020全年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93.2亿元,下降0.9%。其中,煤炭、煤层气、装备制造、冶铸、化工和电力六大行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1.3亿元、105.2亿元、225.3亿元、216.7亿元、177.8亿元和91.3亿元,增速分别为-7.4%、-9.1%、16.2%、5.8%、-3.1%和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19.2亿元、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23.7%、75.6%。

2020年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61.2亿元,下降17.1%;实现利润150.7亿元,下降19.8%。

2020年末晋城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8家,完成总产值101.3亿元,增长13.3%;房屋施工面积564.2万平方米,增长44.7%;签订合同额为207.9亿元,增长19.9%。 [53]

第三产业

2020年末晋城市共有A级景区27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15个,2A级景区1个。共有星级饭店17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家。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284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264.88万人次,分别下降98.37%和55.44%;旅游外汇收入10.3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93.45亿元,旅游总收入293.45亿元,分别下降98.84%、56.08%和56.12%。 [53]

2020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9亿元,增长0.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0.2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7亿元,增长3.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03.9亿元,增长1.0%;餐饮收入额65.0亿元,下降3.9%。 [53]

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5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8.2亿元,增长4.9%。各项贷款余额1711.8亿元,比年初增加164.7亿元,增长10.6%。

2020全年全市保费收入56.3亿元,增长2.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0.3亿元,增长3.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6.1亿元,增长1.1%。

社会

科技

2020年晋城市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8项。其中,列入重点研发项目(高新技术领域)1项,重大专项6项,山西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全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181项,交易额53.35亿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个,新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12家。截止2020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空间7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1家,省级科普基地11个。 [53]

教育

2020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2%。

文化

2020年末晋城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场次2026场,演出收入1090万元;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馆4个,文化馆7个,美术馆2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量152.3万册。 [53]

卫生

2020年末晋城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63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3.7千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8万人。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均为100%。全年各县(市、区)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0%以上。碘盐覆盖率达到99.39%,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6.61%,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乡镇卫生监督站覆盖率达到100%。 [53]

体育

2020年末晋城市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场馆9088个,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19.78万人。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21枚、27枚和32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58亿元,下降27%。 [53]

社会保障

2020年末晋城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6万人,增加5.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1.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3.1万人,增加1.39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9.55万人,增加2.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3.55万人,减少1.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3.6万人,增加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9.4万人,增加0.8万人,其中,农民工24.4万人,增加2万人。全年资助基本医疗保险12.37万人,医疗救助10.67万人次。

2020年末晋城市城市低保人数8190人,减少407人;农村低保人数39893人,增加3933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17820人。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2.7亿元。全市共有住养型养老机构67所,床位数7504张,其中,公办34所,床位数2806张;民办33所,床位数4698张。全市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991个。福利彩票发行单位1个。 [53]

2020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5元,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32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27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29元,增长6.4%。按全市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3元,增长5.8%;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25元,增长9.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1.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2.41%。 [53]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0年晋城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6万公顷。

2020全年晋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43天。其中,一级天数24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5.30,较上年下降15.34%。

2020年晋城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晋城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9起,事故死亡5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34。

交通状况

晋城交通便利,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全市形成以国道干线、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市区为中心“三环十线”,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铁路专用线41条,公路通车里程8960.5公里,高速公路318.6公里。 [54-55]

二广高速(晋焦 [54]  、晋济、长晋)与碗周线、晋张线 [56]  和207国道、阳济、陵修、陵辉等公路纵贯南北,阳冀、陵沁、高新高速与晋韩、沁辉等公路横跨东西 [54]  。太焦、侯月、嘉南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山西省第一条中外合资建设的跨省高速公路──晋焦郑高速 [54]  ,后来又有了晋城到济源的高速公路,以及第一条由地市筹建的晋城至阳城的高速。2010年阳翼高速竣工通车。 [57]

晋城市境内商道起源较早,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运输硫磺、瓷器、棉粮茶、铁货,早在三国时,就修筑了沁河栈道,隋大业四年开辟90华里小口道。宋祥符八年,又修建长达一百华里大口路,明清成为万里茶路,南茶北运第一中转站,现有津渡24处,驿道和官道29条。 [58]

晋城环城高速公路于2010年10月25日通车。 [59]  晋城环城高速的通车,宣告了晋城成为山西省第四个有环城高速的城市,这条高速对内把晋城市新的城市规划中各片区串联起来,对外把晋焦、晋济、长晋、晋侯(阳翼)四条出口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形成了更加完整顺畅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 [59]

晋城全市客运站点16处,城区5处,分别为晋城市客运中心站、西城客运站、晋城市运车站、晋城市长途汽车站与晋城市客运东站,2013年5月,晋城市客运东站正式运营,作为华北最大功能最全的国家一级客运站,班线涵盖十余省80个站点,设计日均发送旅客3.25万人次。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9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3373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约511.3公里,实现“四环五射二十个出口”内成网、外成线的现代化交通公路网络格局。

文化艺术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等,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久远的历史文化遗存,造就了晋城独特的太行山水风情。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此生长,赋予晋城“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6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如皇城相府、古村郭峪、柳氏民居等。此外,蟒河景区、王莽岭景区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分活力。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晋城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12处,文物总量6767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中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 [62]

泽州鼓书

是由清代晋城沙石堡马振盛、苇匠徐廷荣在外学习的铁板鼓书、钢板鼓书和晋城四弦书结合形成的。它与四弦书的坐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样活泼。如走唱、伴舞等。泽州鼓书流传于晋城市所辖六县(区),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晋城市人民群众的喜爱。2009年,泽州鼓书被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3]

泽州四弦书

是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犁川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其在清代光绪年间之前即已形成,距今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 [64]

晋城剪纸和砖雕木雕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 [65]  ,晋城砖雕工艺精美、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晋城古庙宇、古村落当中,人们常可以看到许多造型优美的砖雕,砖雕是由石雕、木雕等手工艺发展而来的,由于它比石雕容易雕刻,又比木雕耐腐蚀,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中国传统的建筑上。 [66]

晋城民间艺术和传统制作工艺

民间艺术有布老虎、剪纸、刺绣、砖雕、面塑等。还有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如: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阳城焙面娃娃、大阳手工制针业、高平黑陶工艺等等。 [66-67]

晋城打铁花

打铁花,是晋城市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打铁花需要架起化铁水的熔炉,倒进煤炭,用鼓风机吹,待通红的炉火烧起来。2011年4月18日,晋城打铁花习俗入选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68]

围棋

晋城是围棋之乡,晋城市陵川棋子山是世界围棋重要发祥地,相传上古时期,尧帝为教育自己的儿子丹朱,在棋子山发明了围棋,教丹朱从中学习治国治军之道。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2009年举办了第二届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2011年举办了第三届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

风味小吃

晋城十大碗:是晋城地区特色综合菜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十大碗的十大菜系主要有木耳圪贝、烧大葱、毛头丸、过油肉、小酥肉、 糊卜肉、糖醋溜丸、油圪麻、天鹅蛋、甜饭等。其以凉菜、热菜、汤菜、主食为系统体系,按照“十大碗”、“六六”、“八六”、“八八”为区分标准,是本地区婚丧嫁娶、宴请宾朋的特色饮食。 [87]

炒凉粉儿:是晋城市一道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 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

蒸槐花:蒸槐花是一道晋城小吃。蒸菜可用的原料很多,春季一般用野菜,如荠菜、面条菜、白蒿等来蒸,夏季多用荆芥、茼蒿、茄子,秋冬季节则用土豆、萝卜、胡萝卜、莲藕等来蒸,将蔬菜择洗干净,块茎类的经过切细丝,拌上面粉(或玉米面、小米面),上屉蒸熟,用调料拌匀直接食用,或者蒸熟后炒食,亦菜亦饭、方便快捷、别具风味。 [88]

清汤饸饹:是最具晋城特色的一种小吃,做法简单又极具特色。清汤饸饹的配菜需要胡萝卜、豆角、豆芽、粉条,也可以加豆腐,加土豆等等。胡萝卜和豆角洗干净切成丝,过水粉条在水里泡好,放少许盐和味精,用手搅拌均匀,混合好的菜离很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 [89]

红烧带鱼:晋城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除了中间的大骨外,鱼身便无细刺。带鱼属海鱼类,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有补益作用。

烫面饺:晋城传统风味小吃,此品种由北宋时期的“角子”演变改制而来。以七分烫面三分死面和面制皮,韭黄、鲜肉作馅,形似月牙,背面有褶如百叶裙,汤满肉鲜,面皮筋光香甜。 [90]

毛头丸:毛头丸子是阳城的独特佳肴,其主材是萝卜。丸子表面毛茬茬的,如同黄毛丫头的头发,因此得名。 [91]

素氽汤,是晋城特色风味小吃。起源于清朝的泽州府(今晋城),素氽汤不同于其它地方氽汤,别具风味,成为晋城人喜庆宴席必备的汤肴。 [92]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晋城地方小吃,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汉族传统汤类名吃。糊辣汤常见于街上的早点摊点,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 [93]

巴公烧大葱:用瘦猪肉丝或羊肉及大葱加佐料烧制。制作时先将巴公大葱葱白切段8--10厘米,用开水煮熟,油炸,再过水,捞出去水备用,在碗中放入少量虾皮,把烧好的葱段放入碗底,中间放入炒好的肉丝,撒少量白糖,蒸后扣到盘中,浇上少量烧葱原汁即可食用。 [94]

阳城烧肝:晋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95]

高平烧豆腐:据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将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40万人,激起了高平人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便在高平境内流传下来。 [96]

陵川党参炖土鸡:是陵川风味美食,厨师们用党参与土鸡搭配,炖制出美味、滋补的地方美食,陵川炖土鸡。

著名人物

慧远(523─592)北周隋初高僧,俗姓李,世居建兴郡高都霍秀里(今晋城市泽州县霍秀)。 [97]

荆浩(约850-?)字浩然,后梁沁水人,在许多方面都颇有造诣,精通经史,尤善诗文,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他在绘画理论方面的巨大成就。 [97]

刘羲叟(1018—1060)天文学家,字仲庚,北宋泽州晋城人,中进士后为欧阳修赏识,两次向朝廷推荐 [97]

孔三传(1068—1085年) ,诸宫调的发明者,北宋神宗艺术家,熙宁、元丰、元裕,大观年间活动于东京汴梁。堪称中国古代音乐大师。 [98]

萧照(1131—1162)南宋画家,阳城人,字东生,靖康年间,拜画家李唐为师,尽得其真传。 [97]

李俊民(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后隐居嵩山。著有《庄靖集》。

郝经(1223—1275)元代国信使,字伯常,陵川人,幼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曾从学赵复,研习程朱之学。 [97]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水利家、大臣,高平人,亲自率人修筑黄河,多次领导治理黄河。元延示右、至治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 [97]

常伦(1492─1525)字明卿,号楼居子,15岁便写出著名的《笔山赋》,是当时北方著名的散曲家,在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著有《常评事集》四卷,《常评事写情集》二卷。 [97]

陈卜(约1340-1400),陈氏太极拳创始人,原籍泽州郡(今晋城),1371年春,随洪洞移民迁至怀庆府。 据陈氏家谱记载,九世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 [99]

张昺(1358—1399)明代大臣,山西泽州府人,历任兵部、礼部尚书,“靖难之变”中奉命监视藩王朱棣,不幸被捕。威武不屈,被明成祖朱棣杀害。明仁宗朱高炽为其平反,后被数次敕封。 [97]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官至吏部尚书,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万历年间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0]

张慎言(1577—1645) 明大臣、诗人、书法家。字金铭,号藐山,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其书法与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 [97]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 [101]

张敦仁(1755─1833) 著名数学家和汉学家,字仲篙,号古愚,亦号古腴,学界称古余先生,著有《辑古算经细草》、《求一算术》、《尔雅图考》和《资治通鉴补正略》等。 [97]

原石民(1903─1966) 国画家,其山水画造诣颇深,得到齐白石、陈师曾、 董寿平等人的高度赞赏。 [97]

赵树理(1906—1970)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102]

田耕(1924─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音乐家,1963年,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东方红》大型歌舞的乐队工作。1977年,任武汉军区歌舞团团长。 [97]

王继堂,中将,晋城市泽州县人,大学本科,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98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2003年1月15日,王继堂被任命名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驻港部队司令员。 [103]

华侨、港澳台同胞

著名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祖籍晋城市。 [104]

刘开周,著名深海潜水员,2010年7月,刘开周与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成功下潜到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南中国海海底,迈向深海第一步。2012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海深潜英雄”。


【责任编辑:欧阳雪】

秋林里道斯125周年品牌升级盛典隆重举行 百年品牌启航新征程

“秋林里道斯品牌升级发布会”在冰城哈尔滨隆重举行。本次盛典以“百年˙初心”为主题,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百年品牌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联结,同时正式发布了企业迈向百亿征程的战略升级规划,标志着这家中华老字号开启全新发展篇章。发布会在富有黑土地风情的民乐歌舞《东北往事》中拉开序幕,引领来宾沉浸于品牌扎根哈尔滨125年的发展历

北极冰蓝莓上榜第十七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唯一果酒

黑龙江大兴安岭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成为唯一上榜的果酒企业,其北极冰品牌2025年品牌价值达18.62亿元。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酒类品牌价值前200名总价值高达99305.21亿元,增速达4.26%,在结构性调整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持续稳健发展。在白酒板块,中国贵州茅

福建省乒羽网中心携手康之味为福建体育事业发展助力

福建省乒羽网运动管理中心与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于福州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围绕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外出参赛、赛事举办及双方合作细节等方面,就饮用水、运动功能性饮料以及反兴奋剂工作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以确保为运动员提供安全、纯净的饮用水和运动饮料。作为怀揣着“打造中国运动饮料第一品牌”企业愿景的大型饮料企业,康之味集团多年来始终坚定不

春伦集团傅晓萍解读ITEAMO新茶饮实践:以守正创新解锁茉莉茶香多元价值

福建春伦集团副总裁傅晓萍以“守正创新・多元共生”为主题,发表关于ITEAMO新茶饮品牌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春伦集团在新茶饮领域的探索成果。作为深耕茉莉花茶产业数十年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春伦集团依托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ITEAMO品牌

新茶饮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办 共探茶产业守正创新与多元共生之路

8月26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大樟溪畔茉莉飘香,古朴庆丰庄旁生机盎然。由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新茶饮学术研讨会在这里的春伦茉莉花博物馆进行。作为核心文化背景,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意义非凡,其于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首个以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

辽宁超鹏服饰闪耀广交会 石墨烯防寒服引爆国际采购热潮

5月5日,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晴雨表” 之称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三期在广州落下帷幕。在“出海”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辽宁西柳超鹏服饰携“新科技”产品精彩亮相,在这场国际贸易盛宴中展现出了“海城质造”的独特魅力。

深耕云南市场,民族品牌再谱新篇 - 北大荒品牌建水五周年庆典暨会员答谢会圆满举行​

4月28日,北大荒品牌建水连锁店五周年庆典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健康·幸福·共赢”为主题,汇聚了原黑龙江农垦总局负责人、北大荒集团代表、建水地区会员及消费者代表等200余人,共同见证北大荒品牌在西南市场的深耕成果与未来愿景。据悉,本次活动是继北大荒品牌在昆明、曲靖、个旧相继成功举办后的第四次云南省品牌大会。

傅博:胜利时刻 上品将军红

2025年,将军红集团武汉总部数十位合伙人与董事长傅博围绕“胜利时刻;上品将军红酒”传播语热议。有合伙人甚至说:今天的将军红酒朝气蓬勃,他日必将冲刺百亿元年销售额。武汉西北角不到百公里的湖北麻城将军红酿酒有限公司内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春节期间日均产量达16吨。统计数据表明,2025年一季度,将军红集团实现产销“开门红”,实现年产量5000吨目标稳如磐石。

黑河大豆冰淇淋亮相2025第二届上合组织雪地足球赛

别具特色的大豆冰淇淋,引来国内外足球爱好者争相购买,备受关注。 在“上合组织雪地足球赛”出入口现场,不少国内外球迷在大豆冰淇淋展柜前排起长队,只为品尝打卡这一来自高纬寒地的“黑河味道”。“近年来,我们以黑河非转

辽宁海城超鹏服饰石墨烯防寒服新品正式发布

标志着海城市棉服经济与冰雪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西柳服装产业集群在棉服领域的竞争力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海城市委书记陆荐援出席发布仪式并讲话。 陆荐援指出,超鹏石墨烯防寒服的发布是海城纺织服装转型升级、研究新质生产、研究新质材料、研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代表着“北纬40度 海城质造”的城市品牌。要加强

行业首家!益海嘉里金龙鱼发布“2050净零目标及路线图”

成为中国粮油行业首家发布净零目标及路线图的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董事长郭孔丰先生在报告中表示,“在当今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粮油食品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之一。推动粮油食品行业低碳转型实现净

林氏家居斩获年度营销大奖 用包包椅讲好品牌营销故事

由中国广告协会指导,经济观察报社、香港管理专业协会联合主办,《现代广告》杂志协办的“共生”——2023-2024年度营响大会暨(第二十二届)杰出品牌营销年会在北京举办。在活动颁发的系列品牌营销奖项中,林氏家居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营销策略,其报选的“林氏家居包包椅新品整合营销案例”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2023-2024年度杰出事件营销案例”奖项。这不仅是对林氏家居爆品营销能

鞍钢助力 中国新能源机车项目驶入国际竞争新赛道

中国中车向全球首次发布7款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在此次新能源机车研制开发过程中,鞍山钢铁铁运分公司围绕应用技术条件、电气控制系统优化、动力包设计优化、冶金运输应用场景问题的反馈与处置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中国新能源机车项目驶入国际竞争新赛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