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简称“运”,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1] 。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 35'—35°49'之间,东西长201.87千米,南北宽127.47千米,总面积14182平方千米 [83] ,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 [3] 。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形成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4]
2019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 [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运城市常住人口为4774508人。 [82]
2020年,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3.6亿元,比2019年增长5.2%。
历史沿革
唐尧建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运城。
商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祖乙自相迁都于耿(今河津)。 [7]
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八年(前669年),晋国定都于绛(今绛县)。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魏国都城在安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
北魏孝昌中置唐州,治所白马城(今临汾尧都区)。
唐为河东道,辖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区,治所河中府(今永济)。
北宋时期运城为陕西路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西安市)。
宋为河东路,辖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区,至金朝未变。
元、明、清与临汾同为平阳府,治所平阳(今临汾尧都区)。
民国三年至十九年(1914年—1930年),运城、临汾及石楼、灵石、交口同属河东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置运城,辖安邑、襄陵、汾城、万泉、荣河、临晋、猗氏、曲沃、翼城、解县、虞乡等20县。
1949年,运城、临汾及石楼、交口成立晋南行政公署,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晋南区。
1950年,原陕甘宁边区晋南区的运城、临汾晋南28县正式划归山西省,成立运城专区和临汾专区,运城辖1镇17县。
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
1970年,晋南地区撤销,按原建制划分为运城、临汾两个地区。 [8]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地级运城市。 [9]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驻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驻圣人涧)、解县、芮城、虞乡、永济(驻赵伊镇)、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
1954年,将万泉、荣河2县合并,改为万荣县(驻原万泉县解店);解县、虞乡2县合并,改为解虞县(驻原解县城);临晋、猗氏2县合并,改为临猗县(驻原猗氏县城)。后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南专区。
1970年,设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原属晋南专区的运城(驻运城镇)、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驻赵伊镇)、夏县、闻喜、平陆(驻圣人涧)、垣曲(驻刘张镇)、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2)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3)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10月,正式撤地设市。 [10]
区划现状
2019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 [5] 。运城市人民政府驻盐湖区河东街24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而相望,北与临汾毗连,东与晋城接壤。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35'—35°49'之间,总面积14182平方千米 [83] 。
地形地貌
运城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180米。运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41.8%。主要有中条山、吕梁山、稷王山、孤峰山4大山脉,面积267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9.1%。 [26-27]
气候特征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年均气温13.3℃,一月均温-2.2℃,七月均温27.4℃;日照时长2039.5小时;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21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956—2005年)为525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年份降雨量945.8毫米,发生在1958年,最小305.0毫米,发生在1997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冬春较少,占全年20%左右,夏秋季特别集中,约占全年的70%左右;7、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受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匀,从东南的75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500毫米。 [26] [28]
水系水文
运城境内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等天然湖泊,并建有上马水库和苦池水库。运城属黄河流域,过境河流有黄河、汾河,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条,汛期为每年6至9月。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区内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在河流形态、河道特征方面表现为:沟壑密度大,水系发育;河流坡陡流急,侵蚀切割严重。径流和泥沙的特点:洪水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年径流集中于汛期,枯水期径流小而不稳。
黄河
黄河从河津寺塔西侧入境,沿秦晋峡谷自北向南。出禹门口后,河势顿开,河床宽阔,由北向南经河津、万荣、临猗、永济,在芮城县的风陵渡曲折向东,过平陆、夏县,到垣曲县的碾盘沟出境,共流经8个县(市),流长396千米,为运城最大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龙门站)为319.6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014.4立方米/秒。
汾河
汾河自新绛县南梁村入境,经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由万荣县庙前汇入黄河,流长145.2千米,流域面积2943平方千米;据河津柏底水文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33.8立方米/秒。
涑水河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的陈村峪,向西南流经绛县、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6县(市、区),全长196千米,落差445米,纵坡1/400,流域面积5774平方千米。据张留庄水文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0.54立方米/秒。
姚暹渠
姚暹渠是历史上为保护盐池而修筑的一条人工河道,开挖于南北朝北魏二年(505年),原名永丰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重开而改名。姚暹渠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北麓拦截柳沟、寺沟、刁崖河、史家峪、赤峪等沟道来水,向西北入苦池蓄滞洪区,经盐湖、运城城区,在永济入伍姓湖,全长86千米,落差110米,纵坡1/770,流域面积2127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耕地保有量505897.5公顷。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049.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76.8公顷,房地产用地307.1公顷,商业服务用地69公顷,基础设施等其它用地396.4公顷。 [6]
矿藏资源
运城市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煤、铁、金、银、铜、铝、锌、铅、钴、钼、芒硝、岩盐、白钠镁矾、卤水、熔剂灰岩、灰岩、粘土、磷、长石、玻璃石英砂岩、重晶石等21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约54种,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为铜、铅、镁(镁盐、白云岩)、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优势矿种由北向南呈“二点一线”式分布,其中河津市下化乡一带及平陆与垣曲交界处一带的煤矿和石灰岩、白云岩与中部盐湖区三路里至万荣县三文一带的白云岩,灰岩构成“二点”;南部中条山区内生矿产铜、铁等呈线状分布;单矿种分布相对集中,铜矿是运城第一大矿业支柱,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93.99%,分布于垣曲县和闻喜县的接壤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河津市龙门山—西皑口—魏家院一带,矿体平均厚度1.5-30米,宜露天开采。 [30]
人口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常住人口为537.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04(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5万人,出生率为9.31‰;死亡人口3万人,死亡率为5.60‰;自然增长率为3.7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4%,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6]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运城市常住人口为4774508人。 [82]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134794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360286人,下降7.02%,年平均增长率-0.73%。 [84]
全市共有家庭户1581263户,集体户54626户,家庭户人口为4483085人,集体户人口为29142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7人减少0.83人。 [84]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10247人,占50.48%;女性人口为2364261人,占49.5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9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3相比下降了1.88。 [84]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2712人,占16.81%;15-59岁人口为3018752人,占63.23%;60岁及以上人口为953044人,占19.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4104人,占13.7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没有变化,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68个百分点。 [84]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774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7326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2336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750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5633人上升为1335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7019人上升为1829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9492人下降为4237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0470人下降为1832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42年上升至10.28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76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35512人,文盲率由1.35 %下降为0.71%,下降0.64个百分点。 [84]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52523人,占49.2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21985人,占50.7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423680人,乡村人口减少了783951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1.71个百分点。 [84]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10]为1150644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201914人,流动人口为948730人。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为854758人,其中外市流入人口为88055人;省外流入人口为93972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4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2%。从分季度累计增速看:2020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速受新冠疫情影响落入负数区间,同比下降2.2%,上半年由负转正增长0.7%,前三季度增长3.1%,全年达到5.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回升4.5个和2.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回升,实现了V型反转。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7.9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14.7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为16.3:34.1:49.6。 [80]
2019年,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40.7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774.2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3亿元,增长6.0%;批发和零售业127.2亿元,增长4.7%;金融业97.1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71.0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5.5:34.4:50.1,调整为15.9:34.6: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126元,比上年增长6.0%,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223美元。 [6]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5.9%,占全市投资比重7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5%,占全市投资比重8.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2.1%,占全市投资比重3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4%,占全市投资比重54.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9%。社会领域投资中,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3%,教育投资下降23.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5.1%。 [6]
财税收支
2019年,运城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6亿元,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4.5亿元,增长11.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4.2亿元,增长10.7%。 [6]
人民生活
2019年,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6元,比上年增长9.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68元,比上年增长1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1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07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7元,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51元,增长13.1%。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1元,增长9.7%;农村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64元,增长14.2%。
2019年,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3%。 [6]
第一产业
2019年,运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63.8亿元,增长3.2%。其中,农业202.3亿元,增长3.3%;林业2.6亿元,下降5.9%;牧业41.7亿元,增长2.6%;渔业1.5亿元,下降16.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5.8亿元,增长2.4%。 [6]
种植业
2019年,运城市农作物种植面积628.8千公顷,比上年下降7.2%。粮食种植面积532.8千公顷,下降7.8%。其中,夏粮287千公顷,下降1.7%;秋粮245.9千公顷,下降14%(玉米211.3千公顷,下降14.7%);棉花种植面积2.1千公顷,下降46.1%;油料种植面积16.3千公顷,下降7.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45.0千公顷,下降2.4%。全年粮食总产量26.5亿千克,比上年增加1.3亿千克,增长5.1%。其中,小麦12.7亿千克,减产0.05亿千克,下降0.4%;秋粮13.9亿千克,增加1.3亿千克,增长10.8%。 [6]
林业
2019年,运城市造林面积15066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666公顷。果园面积194.7千公顷,增长1.7%,其中,苹果园面积90.6千公顷,下降5.0%。水果648.2万吨,增长9.5%。 [6]
畜牧业
2019年,运城市肉类总产量13.4万吨,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10.1万吨,增长0.5%;牛肉产量0.3万吨,增长4.9%;羊肉产量0.4万吨,下降6.5%;禽肉产量2.6万吨,增长24.3%。禽蛋产量29.9万吨,增长11.8%;奶类产量2.8万吨,下降21.3%。 [6]
渔业
2019年,运城市水产品产量2.2万吨,下降4.4%。 [6]
生产条件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0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机械耕地面积39.9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49.3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7.5万公顷。 [6]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运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1.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新能源产业增长2.8%,新材料产业下降0.2%,节能环保产业下降2.6%,生物产业下降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传统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26个非传统行业增加值增长1.2%。分三大门类看,2019年,运城市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7.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8%,集体企业下降5.8%,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6.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中型企业增长2.3%,小型企业增长12.1%,微型企业下降5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9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总额148.6亿元,下降17.8%;实现利润总额101.7亿元,下降16.4%。分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3.1亿元,下降11.8%;制造业86.4亿元,下降2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亿元。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8.2亿元,下降1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6.3亿元,下降39.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2.4亿元,下降19.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9亿元,下降82.2%;汽车制造业2.8亿元,下降46.5%。
2019年,运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0.8%和11.5%。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全年限额以上企业网络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 [6]
建筑业
2019年,运城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170.5亿元,增长16.4%,共签订合同额272.2亿元,增长34.3%。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230家,其中,一级企业14家。 [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运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0.4亿元,增长3.1%;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4.7亿元,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2.3亿元,增长11.0%。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2%,烟酒类增长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2%,化妆品类增长11.3%,金银珠宝类下降7.7%,日用品类增长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0%,中西药品类增长4.0%,家具类下降4.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9.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2%,汽车类增长8.3%。 [6]
对外经济
2019年,运城市进出口总额73.6亿元,比上年下降3.4%(以美元计价为10.7亿美元,下降7.9%)。其中,进口45.6亿元,下降6.6%(以美元计价为6.6亿美元,下降11.2%);出口27.9亿元,增长2.4%(以美元计价为4.1亿美元,下降1.8%)。全年进口锰矿砂10.6亿元,增长2.9%;进口铜矿砂27.4亿元,下降4.3%;进口铬矿砂2.6亿元,下降2.2%。全年出口镁及镁制品6.0亿元,增长57.8%;出口机电产品6.0亿元,下降20.9%;出口果蔬汁1.1亿元,增长18.1%;出口纺织物4.7亿元,增长7.9%。从进出口国别和地区看,对智利实现进出口总额12.1亿元,下降39.5%;南非9.3亿元,下降16.5%;加拿大7.2亿元,增长38.3%;美国4.6亿元,下降12.5%;欧盟组织4.0亿元,下降3.1%。 [6]
招商引资
2019年,运城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1134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73万美元。当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家。 [6]
房地产业
2019年,运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住宅投资128.0亿元,增长55.5%。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2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5.4%,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77.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4.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7%,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75.7%。全年减税降费50.5亿元,其中,落实新增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免税费24.5亿元。 [6]
邮电通信
2019年,运城市邮电业务总量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4亿元,增长59.5%;电信业务总量245.1亿元,增长92.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9.3万件,包裹业务1.9万件,快递业务量6519万件。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73.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17.7万户,移动电话455.4万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4G用户415.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0.3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5.3部/百人和85部/百人。全市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4.4万户,增长12.7%。 [6]
旅游业
2019年,运城市接待国内游客9768.2万人次,增长16.9%。接待入境游客37480人次,增长5.6%。其中,外国人10701人次,增长7.3%;香港同胞9726人次,增长5.6%;澳门同胞6324人次,增长4.6%;台湾同胞10729人次,增长4.6%。全年旅游总收入831.0亿元,增长17.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30.3亿元,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1103.0万美元,增长5.9%。 [6]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88.5亿元,比年初增长8.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84亿元,比年初增长9%。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70.9亿元,比年初增长7.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69.7亿元,比年初增长7.8%。年末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3.8亿元,比年初增长12.6%。
2019年,运城市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9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股票成交额873.2亿元,基金成交额59.4亿元,债券成交额3.5亿元。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开户总数23.8万户。 [6]
保险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共有保险公司44家,全年保费收入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9亿元,增长16%;人身险保费收入84.5亿元,增长4.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34.5亿元,增长5.2%。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公路通车里程15959千米,其中,国道1236千米,省道707千米,县道2613千米,乡、村道及专用道11402千米;高速公路603千米。全市公路密度112.5千米/百平方千米。公路客运量1706万人,比上年下降36.1%;公路货运量21531万吨,比上年增长33.9%。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1.3亿人千米,比上年下降18.1%;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85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22.5%。 [6]
公路
运城市城区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率先在山西省实现村村通油路工程。 [4]
铁路
南同蒲铁路纵贯运城市南北,西南方向与陇海铁路大动脉连接;侯西铁路横亘东西,南同蒲铁路侯马至东镇段完成复线建设;大西客专(太原南至西安北段)于2014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运城段计划于2014年开工建设。运城北站为山西省境内的3个一级站点之一。 [4]
航空
截至年末运城机场共开通了运城-北京、成都、广州、杭州、乌鲁木齐、贵阳、大连、天津、海口、重庆、沈阳、三亚、哈尔滨、上海、宁波、青岛、济南、鄂尔多斯、西宁、银川、信阳、深圳、南宁、南京、无锡、珠海、泉州、南昌、惠州、温州、呼和浩特、合肥、厦门、福州、昆明等35个城市,共30条航线。 [6]
运输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21.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5.8%。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1.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01辆),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私人汽车83.3万辆,增长9.7%。本年新注册汽车8.2万辆,比上年下降6.1%。年末摩托车保有量19.5万辆,比上年末下降5.7%。年末拖拉机保有量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0.6%。全年民航旅客运输量248.5万人,比上年增长21%;货运量0.6万吨,比上年增长17.7%。全年飞机起降总架次为37761架次,增长9%;有航线架次为22481架次,增长23.9%。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法定计量检定技术机构13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2个。全年共监督抽查了560家企业12类、29种、943批次的产品和商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9507台件。全市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3个,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0个。气象咨询服务12121电话线路120路。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单位13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0.9万平方千米,增雨量2.7亿立方米。全市有卫星云图接收设备15个。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个,市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数字测震台网1个,数字测震子台4个,县级地震监测台(站)13个。2019年,运城市最大震级2.5级。
2019年,运城市受理专利申请3165件,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639件,比上年下降7.3%。全市授予专利权1411件,下降1%。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87件。全年有18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获得项目研究资金1082万元。 [6]
教育事业
2019年,运城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20666人,在校生56615人,毕业生17117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6967人,在校生43556人,毕业生15255人。普通高中招生31632人,在校生92597人,毕业生35517人。初中招生49013人,在校生151375人,毕业生53717人。普通小学招生56571人,在校生304902人,毕业生47817人。特殊教育招生423人,在校生1918人,毕业生246人。在园幼儿数176704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馆藏图书162.3万册。博物馆23个,档案馆14个。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2处,其中国家级102处,省级67处,市级103处。拥有广播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43.3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9.1%,电视人口覆盖率99.3%。全年送戏下乡演出2511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8076场,寄宿制学校公益电影放映3879场。在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中,运城市参加了其中的七大类13项活动,参加人数达300余人,获得各类奖项18个。 [6]
体育事业
2019年,运城市运动员在省级重大比赛项目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28枚、铜牌32枚。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4.5亿元,比上年下降16.8%。 [6]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610个。其中医院274个,卫生院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98个,村卫生室356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4个。卫生技术人员3223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278人,注册护士1293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4013张,其中医院24791张,卫生院7587张。 [6]
劳动就业
2019年,运城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7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72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70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21%。 [6]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84.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2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5.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9.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3.1万人。 [6]
社会福利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63个,床位14066张。其中,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162个,床位13846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20个,社区服务站95个。年末共有1.5万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9033万元;7.5万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亿元。9140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亿元。 [6]
脱贫攻坚
截至2019年末,运城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34.1万人降为177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8.1%降至0.04%。 [6]
环境保护
2019年,运城市黄河、汾河流域运城段共监测11个断面。其中,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的断面6个。全市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7万公顷。全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含二级)天数为198天。 [6]
安全生产
2019年,运城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5起,比上年下降36.4%;死亡44人,比上年下降37.1%。其中,生产运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9起,死亡21人。
历史文化
综述
运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舜建都蒲坂(今永济),禹建都安邑(今夏县)。重要文化遗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县的禹王城、东下冯、西阴;永济的独头、尧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绛县的原窑河;平陆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此外还有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鸳鸯塔、万国寺;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稷山的青龙寺;新绛的稷益庙等,都是运城的重要文物古迹。
运城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就有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嫘祖养蚕,黄帝战蚩尤等历史传说,春秋时富贾大商猗顿,汉代绛候周勃,东汉末年名将关羽,隋未哲学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杰”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大将薛仁贵、张守硅、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皆为本市历史名人。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杨深秀以及辛亥革命时期的张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 [32-33]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城市共有12处文物新晋“国保”单位。至此,运城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102处。 [34]
方言:中原官话 [35]
戏曲
蒲剧
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代表剧种。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运城市蒲剧团获得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艺术家有武俊英、王艺华、吉有芳、孔向东、贾菊兰、景雪变(二度梅)等六人。文华奖获得者:景雪变。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者:孔向东、王青丽。蒲剧《山村母亲》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蒲剧《生命》获文化部戏剧文化奖。 [36]
眉户
晋南眉户原称“迷胡”,又称“曲子”、“清曲”,因曲调婉转缠绵,使人听之入迷而得名,是一个以民歌的连接而发展起来并由地摊说唱过渡到舞台演出的戏曲剧种。晋南眉户的历史经过了民歌、说唱、家戏、职业班社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南北两大流派。南路以临猗一带为中心,北路以临汾一带为中心。临猗眉户剧团曾三进中南海,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专场演出。运城眉户获得梅花表演奖的艺术家有潘国梁、闫慧芳等。 [36]
传说
相传五千年前,西陵(今夏县西阴村)有位姑娘叫嫘(léi)祖,她发现桑树上有一种能够吐丝作茧的昆虫,吐出的丝细而结实,便把其捉来试养。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嫘祖发现茧壳被浸湿后,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线,可以拉出长长的银线,就把这种线叫做“丝”。她又把丝织成布,人们称它为“绸”,绸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人们从此就有衣服穿了。《通鉴外纪》赞扬嫘祖“治丝茧以供衣服”。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育蚕”,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先蚕娘娘”。黄帝听说了嫘祖的事迹后,心生爱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夏县西阴村曾建有先蚕娘娘庙,庙内供有先蚕娘娘像,但后来毁于战乱。
风景名胜
综述
运城市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省级57处;市级31处。旅游线路以寻根祭祖游、黄河风情游、德孝文化和善文化为主。驰名中外的景点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后土祠,以及西滩、李家大院、五老峰、历山、司马光墓等。 [41]
运城盐湖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是华人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状。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总面积132平方千米。虞舜曾在盐湖之畔的卧云岗,手抚五弦琴,唱吟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运城盐湖被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 [42-43]
遗址
西侯度遗址、峪岩洞、舜帝陵、禹王城、东下冯、尧王台、七里坡等。
文物
黄河大铁牛、莺莺塔、万固寺、飞云楼、秋风楼、青龙寺、稷益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