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数字人民币:重塑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与产业场景金融新生态




作者:李健、廖秀梅、张于刚



我们正站在一场货币范式革命的历史关口。数字人民币(e-CNY)与私营稳定币的竞争,远非简单的支付工具之争,而是“国家主权信用”与“私营抵押信用”两种货币哲学的根本性对决。这场对决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基于其全球战略位置(挑战者与守成者)所选择的截然不同的金融未来之路。深入剖析这场变革,不仅关乎货币本身的演进,更关乎未来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的主导权与国家安全。


一、 法理奠基与范式之争:国家信用对私营信用的终极胜出


从货币的第一性原理出发,数字人民币与私营稳定币存在着本质区别,这决定了二者的发展路径与终极命运。


· 数字人民币:货币的数字化,国家主权的延伸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是央行的直接负债,具有无限法偿性。它的核心价值在于 “货币单一性” ——它不创造新的货币层次,而是对经济血液基石(M0)的现代化升级。e-CNY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终极电子化,确保了货币体系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弹性。它并非颠覆现有体系,而是以更高的效率、更强的可控性夯实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石。

· 私营稳定币:资产的数字化凭证,私人信用的冒险

私营稳定币(如USDT、USDC)是私人机构以其持有的抵押资产(如美元、美债)为信用背书的负债。它本质上是货币衍生品的数字化凭证,是M1/M2在特定场景下的映射。因此,它内嵌了无法根除的三大风险:对手方风险(发行机构是否可信)、挤兑风险(在危机时能否1:1兑付)和资产风险(抵押品价值是否稳定)。它非但不是货币,反而在货币体系的基石旁搭建了一座依赖传统信用的 “空中楼阁” ,其繁荣表象下潜藏着系统性风险的暗流。


结论: 在法理与理论的制高点上,CBDC是正统与基石,稳定币是旁支与衍生。中国选择了一条夯实基础、固本培元的工程学道路,而美国则因其国内政治极化与反国家主义意识形态,陷入了允许私人资本在金融基石上“搭积木”的战略困境。


二、 战略分野:系统工程的远见与权宜之计的短视


两种货币范式的选择,折射出两国截然不同的国家战略与组织能力。


· 中国的进攻性系统工程:构建未来金融的“数字高速公路”

中国的e-CNY战略是一项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国家级系统工程。

1. 对内目标: 收复支付领域的数据主权,终结数据为私人平台所垄断的局面;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稳定性。

2. 对外目标: 重塑跨境支付秩序,降低对SWIFT等传统体系的依赖。通过mBridge 等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中国正在联合其他经济体,共同搭建一个更高效、更公平的跨境支付“新高速公路网”,这是对现有金融秩序的“换道超车”。

3. 高明路径:“双轨制”战略。以上海为代表的在岸市场,强调安全、可控与主权;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市场,负责压力测试、金融创新与国际接轨。这体现了 “稳中求进” 的战略智慧,既防范了风险,又抓住了机遇。

· 美国的防御性权宜之计:“数字特洛伊木马”的反噬风险

美国对私营稳定币的暧昧态度,暴露了其 “霸权者的两难”。

· 短期诱惑: 将稳定币视为成本低廉的 “数字特洛伊木马” ,利用其快速渗透全球数字市场,延续美元霸权,这看似是一步妙棋。

· 长期风险:

· 主权空心化: 将货币的“数字发行权”事实外包,催生不受控的 “影子央行” 。

· 系统性风险: 稳定币挤兑将不再是银行挤兑,而是瞬间引爆美国国债市场的全球性金融恐慌。

· 监管悖论: 过度监管将扼杀其“创新”并导致资本外流,放任自流则坐视风险累积,陷入 “管不住也舍不得管” 的被动局面。


三、 产业集群与生态场景:价值互联网的升维创新


数字人民币的真正威力,远不止于支付。它将从底层重构商业逻辑,催生一个以可编程性和价值互联为核心的全新数字金融生态系统,为产业集群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应用价值。


1. 对政策制定者:成为“国家数字金融操作系统”的架构师

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应从监管者升维为国家级数字生态系统的总架构师。

立法先行:推动《数字人民币法》,明确其法偿地位、数据权属、隐私保护边界,为生态创新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标准制定:主导制定智能合约模板、数据接口标准、跨链协议等,成为全球价值互联网规则的制定者。

场景规划:主导在政务缴费、税收征管、产业补贴、精准扶贫等公共领域率先实现全链路数字化与可编程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2. 对金融机构:从“支付管道”到“生态服务商”的蜕变

商业银行必须避免在数字时代被“管道化”的命运,利用e-CNY的可编程性实现业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型。

智能金融:开发“条件支付”产品。例如,将e-CNY与物联网结合,实现“货到付款、款到解锁”的原子结算;在供应链金融中,实现款项基于物流、仓单等条件的自动划转,杜绝欺诈和挪用。

普惠金融:通过可编程性,实现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特定群体的定向滴灌,确保资金用途真实可信,降低风控成本。

资产数字化:成为各类数字资产(如碳积分、数据资产、知识产权)的托管、交易和结算服务商,开辟全新的业务蓝海。


3. 对企业与产业集群:业务流程的“价值金矿”再造

企业应将e-CNY视为一座“价值金矿”,驱动其进行深度的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协同:在汽车、电子等复杂制造业,通过e-CNY搭建产业协同平台,实现从订单、生产、物流到结算的全程自动化和价值实时流转,极大提升产业链的韧性与效率。

共享经济与微支付:开启真正的“微支付经济”。例如,按秒计费的共享办公、按篇付费的新闻阅读、按公里计费的保险等,这些过去因支付成本过高而无法实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可能。

数据价值化: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企业可以设计激励机制,鼓励用户授权使用其匿名化的支付数据,从而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优化产品与服务,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流通。


四、 未来行动纲领:从货币战争到生态构建的升维竞争


未来的竞争,将超越货币本身,升维至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的全面竞争。

·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成为“国家数字金融操作系统”的架构师。未来的竞争是操作系统级的竞争。谁制定了底层的协议、标准和规则,谁就掌握了整个生态的命脉。因此,推动 《数字人民币法》 的立法,不仅仅是提供法律保障,更是为这一全新的国家金融操作系统构建稳定、可靠的 “内核”。

· 对金融机构而言:避免“被管道化”的生存革命。商业银行必须超越将数字人民币视为简单支付渠道的浅层认知。应充分利用其可编程性,从简单的支付处理者,转型升级为数字资产和智能合约服务的提供者,在供应链金融、智能税务、物联网经济等领域开创全新的业务范式。

· 对企业而言:挖掘“价值金矿”的业务再造。企业应将数字人民币视为一座“价值金矿”。它不仅是高效、低成本的支付工具,更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催化剂。基于智能合约的条件支付、原子结算、微支付经济等,将催生以前无法想象的商业逻辑,开启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


五、范式迁移与国家能力的终极考验


这场竞争,最终指向一个宏大的历史判断:我们正在经历从 “信息互联网” 向 “价值互联网” 的范式迁移。


· 数字人民币代表了一种自上而下、有序设计的范式迁移路径。它旨在将国家信用的终极可靠性、安全性与法偿性带入数字时代,为全球价值交换提供一个稳定、可信、高效的公共基础设施。

· 美国模式则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市场驱动但失序的路径。它虽然充满活力与创新,但根基不稳,可能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带入全球金融体系。


最终,这不仅是技术或货币的竞争,更是国家组织能力、战略远见和制度自信力的终极考验。中国通过其前瞻性、系统性的国家工程,正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掌握先机;而美国若不能解决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恐将在犹豫和短视中,逐渐丧失其延续了一个世纪的金融主导权。这场对决,才刚刚开始。



六、 总结与升华:迈向价值互联网的新纪元


最终,我们正在经历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 的宏大范式迁移。


· 数字人民币代表了一种自上而下、有序设计的路径。它旨在将国家信用的可靠性与法偿性带入数字时代,为全球价值交换提供一个稳定、可信、高效的公共基础设施。它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未来数字社会的金融基座。

· 美国模式则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市场驱动但失序的路径。它虽然活跃,但根基不稳,可能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带入全球金融体系。


这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国家组织能力、战略远见和制度自信力的终极竞争。数字人民币通过其前瞻性、系统性的国家工程,正率先抢占价值互联网的制高点。它所带来的,将不仅是支付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席卷政府治理、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的深刻革命,最终将催生一个以中国标准、中国架构为核心的全新数字金融产业集群与生态系统。这,正是其最根本的创新价值与发展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雨蝶】

数字人民币战略升维:“十五五”金融强国下的民间创新与制度赋能

金融的终极价值不再体现在规划文件里的独立篇章,而是深深嵌入中国式现代化每一个毛细血管的活力中。《“十五五”规划建议》对“金融”二字只字未提,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中国金融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金融已从特定行业部门的管理对象,上升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整体性支撑力量。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指出,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

国家数据局:“三个一批”激活数据要素活力

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在第二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以“三个一批”概括试验区最新成果——落地一批创新性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可推广经验、解决一批数据价值释放痛点,为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注入强劲动能。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创新实践多点突破在浙江杭州,“改革沙盒”机制为数据创新提供容错空间,企业可先行先试数据产品开发,突破传统监管壁垒;温州则

云南广播电视台依托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成立南亚东南亚网红联盟并发布系列国传计划

9月16日下午,依托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云南广播电视台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南亚东南亚网红联盟成立暨系列国传计划发布仪式”。活动以“星动澜湄 ‘智’享未来”为主题,邀请到国内及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缅甸、泰国、印度等国家的近20名网络大V参与。

绥芬河:培育壮大电商人才队伍 推动数字经济与跨境文化融合发展

截止27日,为期3天的“文明赋能电商 实践聚力边城”——2025电商人才培训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传统外贸企业主、乡村振兴带头人、大学生创业者等近千人受益。这是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为深入落实“贸易领先赋能行动”,培育壮大电商人才队伍,推动数字经济与跨境文化融合发展创新的一次新的尝试。

中国通用咨询杭州运营中心正式落户浙农科创园

4月25日,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用咨询”)杭州运营中心在浙农科创园正式揭牌运营。通用咨询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晓龙,浙农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华出席揭牌与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致辞。通用咨询、浙农控股、浙农科创,以及通用咨询合作单位负责人等出席活动。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长谢小云:让数据价值在可靠的机制和装置中高效流转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在日前赴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表示,浙江省数据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就需要我们正视数据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要以对待核燃料的严谨态度来对待数据。让数据价值在可靠的机制和装置中,高效流转。▲每日互动公司董事长方毅(左一)向谢小云(左二)一行介绍每日互动数据智能业务谢小云一行参观了每日互

浙江数商联盟成立 探路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新高地

交易平台累计调用量超8亿次,全省覆盖18个区域专区,联盟力促数据要素“最优解”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浙江再次迈出关键一步。3月6日,2025年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之产业数据价值化专场活动在杭州举行,会上正式成立浙江数商联盟。这一由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中心等机构牵头,联合蚂蚁科技、安恒信息、每日互动等头部企业发起的联

河北空天控股公司实现数据资产化重大突破

将旗下山西新晋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涵盖13万台运营车辆、累计超5000万条数据的“车联网”数据资源纳入账目,以此资源开发完成“车联网报警数据综合分析”数据产品,并通过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的数据商及数据产品登记认证。成功探索出一条跨企业层级合规取数的有效路径,为交投集团数据管

AI 大模型重塑城市肌理:科大讯飞 9000 万青神项目落地 星火 V4.0 构建智慧生态

作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通过子公司讯飞智元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如中标四川青神县智慧城市项目,围绕智慧教育、医疗、工业三大方向构建“133N”数字体系,利用AI技术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医疗服务效率及工业监管能力。其“讯飞星火”大模型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场景中实现智能化应用,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数赢未来!2025辽宁海城举行AI新场景数字年会

共享海城发展新机遇,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日前,2025辽宁海城AI新场景数字年会在万奕酒店举行。会上场景化打造了人形机器人专区,新型人形机器人纷纷亮相,人气爆棚,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科技的双重盛宴,让人工智能更可感、可触、可及。海城市税务局局长刘焕军和西安众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智明就加油站智慧监管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华为公司华为云大数据与AI产品线副总裁

广西“人工智能+”AIGC数字员工应用培训项目盛大启航

此次AIGC数字员工项目启动,标志着广西在人工智能普及应用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启动大会上,陈智源对第一期师资班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并强调他们作为广西AIGC数字员工应用培训的首批学员,肩负着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培训及提供技术服务的责任与使命。希望他们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汲取新知识新技能,顺利通过师资评定考核,为推动广西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