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刘伟 车建军 石宇现)9月18日,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在第二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以“三个一批”概括试验区最新成果——落地一批创新性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可推广经验、解决一批数据价值释放痛点,为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创新实践多点突破
在浙江杭州,“改革沙盒”机制为数据创新提供容错空间,企业可先行先试数据产品开发,突破传统监管壁垒;温州则建立三段式合规评审模式,通过“安全审查-风险评估-动态监测”全流程管理,破解数据交易信任难题。河南省培育的“多源数据融合交通保通”项目汇聚气象、交通等14类600余种数据,形成30余种交通气象灾害风险产品,试点路段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53.2%-58%,拥堵率降低76%-85.5%,防灾减损成效显著。
经验做法全国复制,示范效应持续放大
北京首创“领域+场景”公共数据专区运营模式,累计为60余家金融机构、70万家市场主体提供超4亿次服务,成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标杆;安徽率先认定省级数据企业和产业园,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先的数据服务商,形成可复制的产业培育路径。山东打造的公路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实现97%事故1小时内处置,其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已向全国推广;辽宁构建农村土地“一张地图”数据库,整合87万条土地数据,沈阳市违规问题整改率达94.8%,涉农土地信访量同比下降13.2%,展现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实效。
痛点问题精准解决,价值释放成效凸显
针对数据流通“不敢、不愿、不会”三大痛点,各地探索出系列解决方案:山东出台数据产权、交易等全链条制度规范,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规则;湖北在170家医院部署病理AI系统,实现三甲医院诊断资源下沉,患者“家门口享专家服务”;浙江通过“数据要素×”行动推动金融科技转型,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联合开展试点,激活金融数据引擎。
栾婕强调,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支持试验区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推动“一地创新、全国复用”,通过经验互鉴破解数据流通堵点,持续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