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刘素云不顾寒冷在山上为大家演示整形修剪技术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王铁军 李周旭)大雪时节,太行山上显得非常寒冷。
“眼下正是果树管理的好时机,将一些病虫枝、细弱枝、竞争枝剪掉,保证树体通风透光,集中营养,才能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特别是这些病虫枝更要提前剪掉,才能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刘素云一边修剪示范,一边认真讲着,还时不时扭头回答大家提问,而她的身边则是围满了从附近村里赶来听课的村民。刘素云利用秋冬时节把田间当做课堂开展果树整形修剪技术现场教学的一个生动鲜活剪影。
刘素云1969年11月出生,1990年参加林业工作,现为涉县林业局正高级工程师,34年如一日坚守在林业生产第一线,用自己的最美青春守护了太行绿,用自己辛勤汗水浇灌了涉县特色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林农心目中的“主心骨”“土专家”“多面手”,因她经常带着十几斤的装满刀子、剪子、手锯及技术资料的蓝色工具包,像男同志一样不停地穿梭、奔波于山野乡村之间护卫森林健康成长、传播林果管理技术,许多林农更喜欢称她是护林为民“女汉子”。
她曾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全国十佳最美森林医生”,被国家林草局聘为“第二批乡土专家”,河北省“十五期间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林业科技特派员”“河北省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邯郸市“先进工作者”“邯郸市首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诸多荣誉称号。
林农心中的“主心骨”
“以前我们村种的核桃树多,光种不会管,也不懂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她知道后,多少次冒着严寒酷暑到我们村,手把手教大家学习修剪技术,带领我们一起防治病虫害,为了我们的果树多结果结好果,从来不嫌脏、不怕累,帮我们村群众解决了好多生产问题,大家都很感激她、信任她,她就是大家的主心骨”,涉县杨家庄村书记王荣庆指着核桃林深有感触地说。
涉县处于太行山深山区,林果资源丰富,特别是2000年以来,发展核桃、花椒、黑枣、连翘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不懂修剪、不会防治病虫害却成为老百姓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让刚参加森防工作不久的刘素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她很多时候放弃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到村间、地头、林下,从核桃常规管理技术开始,通过现场授课、实地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手把手传授果树种植、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知识,直到大家弄懂弄明白为止。同时,她把办公电话、手机、微信全部对林果农公开,谁家的果树出了问题,只要问到她,她都会过去帮着解决。一开始人们对这个30岁的年轻人并不是很看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随着一片片果园健康成长、一个个生产难题被解决,林果产量和价格上去了,人们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她以真诚无私、拼搏肯干的劲头感动了大家,人们纷纷改变了看法,只要一见到她,都亲切称她“刘专家”“刘教授”“刘大姐”,她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任。
为了提升果树管理技术,她还多次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虚心请教省内外权威林业专家,去图书馆查阅专业书刊,赴石家庄、保定、山西阳泉、河南灵宝等地学习考察,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为老百姓解决不少难题。有同事为她做了一个初步估算,她年均为百姓解决果树问题三四百个、年步行里程合计约一千多公里。此外,她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3万余字的《涉县主要林果病虫害及其防治》宣传册,自己打印了20类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明白纸近10000张,编著出版了《涉县核桃栽培技术指南》,制作了病虫害防治技术视频短片30余个,全部发放给农民学习使用,而这些简单实用的技术资料,解决了许多生产实际问题,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拥戴。30多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林子里,每年有10个多月的时间都奔走在山间林子里,累计开展各种培训、讲座、辅导上千次,培养出技术能手400多人,100多人成为村里的业务技术骨干,5万林农为此直接收益。

2016年8月村民将刘素云围在中间听她讲授夏季核桃管理技术
坚持不懈的“土专家”
“她非常勤奋爱学,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凡事讲科学,坚持不懈的做好每项工作,还经常自己动手搞钻研,探索推广了多项林果新技术,都非常成功,效果也非常好,老百姓也说这个乡土专家并不是真土,是很有魄力”,一提到刘素云,涉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孙艳艳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上世纪90年代,林农在种植的花椒树上发现黄带黑绒天牛为害树干,难以除治,造成了花椒树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形成减产或绝收,大大挫伤了人们管理花椒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刘素云下定决心攻克这个之前没有人研究过的林业难题。
7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黄带黑绒天牛羽化期,更是防治该虫害的重要时期,刘素云戴着草帽、背着工具包、冒着酷暑,一头扎进花椒林里观察成虫活动习性,做记录,测数据,搞实验,忙的一丝不苟,这一进入林里就是一天,出来的时候经常脸上淌着汗水,衣服上沾着泥巴,还有一个个被虫叮蚊咬的肿包,为了攻克难题,她也真是拼了。她放弃了女人爱美的天习,皮肤晒黑了也不在乎,也全然不顾,从没抱怨过什么。就凭着对工作的锲而不舍精神,她坚持了5年时间,对黄带黑绒天牛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科学提出了“摘花椒时节剪虫梢”这一简单有效的防治技术。经过比对试验,一举将防治率从25%提高到98%,得到了省级森防专家和林农的一致认可,被全市全面推广应用50多万亩,辐射带动了山西、河南等部分地区1万多花椒种植户,实现林农增产增收。
此外,她还创新了花椒白蜡绵粉蚧防治技术、核桃丰产栽培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邯郸多项专业技术和生产领域空白。2011年,她参与的“邯郸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示范”国家级推广项目,创造了涉县花椒亩产350斤的最好成绩。2014年开始,她指导建设的5个核桃丰产示范园2000多亩,已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成园、三年亩产150斤、盛果期亩产500斤目标,创造了全省核桃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新记录。2020年以来,她通过引进无刺花椒种植技术,建设1个示范园300亩,为林农发展花椒提供积累技术经验;引进优良品种连翘,建设5个示范基地2700亩,实现了连翘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转变;选育黑枣品种4个,建设2个黑枣示范园200亩,为黑枣从粗放管理到规范化丰产栽培摸索了新路径;2023年,引进山茱萸品种,高标准建设种植基地1500亩,丰富了涉县特色种植品种。这一组组数据,无不透露着刘素云的创新进取精神,她这个乡土专家并不是真“土”。
2018年6月刘素云深入花椒林里为林农讲解黄带黑绒天牛防治知识
独当一面的“多面手”
“都知道她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非常热爱林业事业,做事能够独当一面,在多项林业调查、普查中,比男同志做的一点也不差也不少,标准要求比预定目标还要高,使每项任务都完成的很出色,是个难得的林业多面手”,邯郸市林业局副局长范爱宝说。
2009年开始,刘素云自己驾车带着同事对全县村旁院落、寺庙坟茔、沟谷山颠的古树名木进行搜寻,尽力跑到每一个有树的地方。只要接到线索,她就一定不分时间的去寻找,哪怕是往返多次、徒劳而返也在所不惜。就这样,她利用3年时间,跑遍了全县200多个行政村的角角落落和深山老林,完成了对1000多株古树名木的搜集调查、拍照登记,并全部记录整理分类建档,圆满地完成了古树名木调查工作,为涉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她又主动请缨参加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不管是与大家一起做标本、拍图片,还是鉴定昆虫种类,都做的一丝不苟,因工作做得扎实,2016年省里把涉县列入全省10个有害生物普查点中唯一的县级调查点,她勇敢接下重担,从4月份开始,与河北大学5名研究生一起吃住在偏城林场扑火队,晚上到山里灯诱捕虫,白天野采或制作标本,同时将标本拍照、归类保存。特别是进入7月份来,她和同事们不分黑夜白天,克服高温酷热和蚊虫叮咬,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制作昆虫标本2万多件,拍摄有效图片10000余张。8年来,她一直利用工作之余整理这些普查相关资料,至今已整理出1500余种,鉴定出1200多种,准确率得到省内专家认可和肯定。
2022年初,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她积极参加了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决心解决涉县作为林业大县林草资源种类不齐、底数不准等问题。她带领工作团队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并克服交通、天气、资金等带来的影响,徒步走完了全县150多条(座)沟谷山头,行程500多公里,普查到林草种类1000种以上,拍摄植株及花叶果图片30000多张,为实施林业生产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可靠支撑和科学依据。
“很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学得林业又干得林业,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深深爱上了涉县这片热土。涉县是一个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大县,我一定会尽好责任,不遗余力保护好涉县太行山上每一棵树木,让山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更好更有前景,让更多老百姓增加收入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尽自己最大努力吧,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刘素云认真说。

2023年5月刘素云与同事在山坡上进行林草种质资源普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