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王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球团产线、近零碳排电炉产线各系统协同攻坚,两天内完成1080块篦板高效完成大型装备检修及高端材料生产任务攻坚,再次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刚刚历经特钢思维重塑的产线,如今快速实现技术、工艺、操作等多维度协同创新,何以完成一次次的“自我革命”?
张宣科技用“思想认识到位、压力传导到位、指标分解到位、责任担当到位”赋予的闯劲和韧劲,创新开路、遇水搭桥,跑出加速度、干出新高度。

张宣科技氢冶金技术人员现场攻关场景 李广明摄
创新协同夯实高效检修
从篦板的吊运到不同形状的对位、再从狭小的空间作业到缝隙的精准拼接,张宣科技球团产线仅2天时间高效完成1080块链篦机篦板更换任务,标准化作业与技术协同渗透施工全流程,实现创新管理与智慧检修的深度交融。
在长达百米的原料运输通廊,产线职工从两端相向作业,“迎头碰撞”。由单块篦板相连的支撑架构犹如高速公路网,一块块篦板精准拼装,效率提升50%。
“篦板的安装间隙不能超过1mm。”张宣科技球团产线负责人张燕军说,篦板间隙是影响返矿量激增的关键,高质量的检修作业方可保障球团矿质量稳定性,降低能源消耗。
在这里,智慧管理的触角,既深入产线篦板更换任务的精准推进,更延伸至班组细胞潜能的激发。
检修作业中,该产线锚定篦板吊装的效率瓶颈,优化链篦机结构,精准解决了定位难、周转慢的痛点,大幅提升了吊装作业安全性的同时,更为整体施工效率提升提供了核心支撑。
“以前吊装作业就占用了一大半的时间,现在‘吊装—拼接—检测’全工序联动,无缝衔接。”产线工程师刘建华说,在高度的思想认识中,改进了管理方式和作业方法。
理念落地,方法就会创新,激发潜力的故事持续上演。
在该产线检修攻关中,通过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自制专用吊装器具,成功替代部分吊车作业,直接降低机具费用,以数字化小技改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大价值;优化链篦机骨架零部件安装方法,有效避免二次造球、干燥、焙烧后产生球团矿组织不均匀、爆裂率上升等现象……
思想认识到位,压力传导到位,张宣科技球团产线工艺、技术、设备等系统协同提效,把“技术变量”转化为稳定顺行的“关键增量”,为氢冶金高效生产夯实原料基础。

张宣科技高端材料锻造场景 刘林摄
“主动作为”推进高效集约生产
张宣科技近零碳排电炉产线进一步落实“四个到位”工作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
该产线工程师郑抗战的工作手册里记录着落实“四个到位”工作要求后的变化:9月9日,电炉电耗实现409.7kwh/t,刷新高端绿色产品和铬钼系统产品结构下电耗新记录;11日,电耗实现371.4 kwh/t,创高端绿色材料和建筑用材料产品结构下最优电耗记录……
思路的转变,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指标的突破,更渗透于全链条的管理赋能。
在张宣科技近零碳排电炉原料接卸现场,满当当的料槽缓缓行进,配料结构优化后,供料速度稳定在6.5t/min,实现冶炼周期缩短1分钟的良好效果,更为降低电炉电耗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近零碳冶炼生产的首道工序,原料预热、加速物料熔化等前置措施都是关键。”该产线技术人员介绍道,原料运输过程中减少热损失,也成为降能耗的关键。
一个环节的革新,真正撬动了冶炼减周期、降能耗的大效益。全新优化的工艺应用后,实现了高效集约生产。目前,该产线通过统计、分析近百炉生产数据,已优化电极供电挡位、氧枪喷吹量及辅料加入量及加入时间等20余项操作,大幅提升电能利用率,形成的“源头把关-过程监管-核心把控”全流程品质跟踪管理新模式推进集约高效生产,保障品质一流。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高端材料综合优势层面。应用先进的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综合电耗平均降低8kwh/t;绿色高端抽油杆材料韧性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欧洲客户多次追加订单,产品规格梯次迭代拓宽场景,绿色“智造”兼具的“硬指标”与“好口碑”正由国内走向海外。
时间,标注企业成长的刻度。实践,刻录转型升级的印记。一场始于“四个到位”的“管理创新”,正逐步转化为“产业链协同提升”的波纹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