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林建辉 通讯员 谢金婷)从“茶船古道”到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中国茶也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传播到世界各地。9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漳州科技学院承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在漳州科技学院顺利开班。本次研修班有来自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南非、尼泊尔、土耳其、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冈比亚等8个国家的29名技术专家和学者参与。


出席开班仪式的主要领导有: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人民政府二级调研员陈美慧、漳州市中华职教社专职副主任张磊、漳州市商务局外经科科长吴岚薷、漳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蔡智民、漳浦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县政府新闻办主任赵弘、漳州科技学院校长李奠础、漳州科技学院副理事长黄铁枝等领导嘉宾。

茶,这一承载着千年智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以其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在开班仪式前夕,漳州科技学院特别举办“共品东方韵,同筑友谊桥”欢迎茶会。学员们流转于各具特色的茶席之间,静心品鉴每一盏茶的韵味,细致观摩泡茶师行云流水般的技艺,感受不同茶汤所带来的风味之旅。这场以茶为媒、以心相会的雅集,陪伴大家共启在漳科美好而深邃的茶文化学习之旅。

由漳州科技学院学子带来的非遗艺术展演《茶趣》以及《剪纸谣》,拉开了此次培训班开班仪式的序幕。

陈美慧代表漳浦县政府致辞,漳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台湾隔海相邻,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传承着上千年历史文明。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具备深厚的茶产业底蕴。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推动与共建国家在茶叶等特色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此次培训班正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期待通过分享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茶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与民心相通。

吴岚薷代表主办方致辞,茶,源于中国,茗扬世界。它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是文明交流的使者和友谊的桥梁。在当前全球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既是对全球消费者健康追求的回应,也是推动茶产业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这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担当。希望学员们成为“技术传播者”与“友谊使者”,将本次培训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本国茶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把中国与各国的合作情谊传递下去,为深化“一带一路”农业领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李奠础代表承办方致辞,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各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茶产业领域,中国与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南非、尼泊尔、土耳其、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冈比亚等国的合作日益紧密,为各国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校2009年开始承办援外培训项目,多年来,见证了学员们将中国茶技术带回祖国,培育出更优质的茶叶;也见证了不同国家的茶人因培训而结缘,搭建起跨国合作的桥梁——这正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理念的生动实践。希望学员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既能“沉下心”钻研技术,把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中国经验”学扎实;也能“敞开心”交流分享,把本国茶产业的宝贵实践带来,让知识在碰撞中增值、友谊在交流中升温。

“一带一路”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学员代表艾丁穆罕默德扎希特,代表全体学员向项目主办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及承办方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表达最诚挚的谢意,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不仅是一种健康的饮品,更是连接各国人民友谊的文化纽带。此次培训正是各国茶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培训中,系统学习无公害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先进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本国茶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为提升茶叶品质、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漳州科技学院依托全国最大的茶业综合体天福集团,坚持以茶学教育为特色,深入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创新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年起,该校已成功承办48期培训项目,吸引了来自64个国家的1502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主管和技术骨干前来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