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健、邵玉忠、王思越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区域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正迎来经贸合作的新机遇。中俄《联合声明》提出推动"大图们倡议"向独立国际组织转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然而,长期以来,东北亚跨境贸易面临结算效率低、成本高、依赖美元体系等痛点。数字人民币的崛起,通过其技术优势与制度创新,正成为破解区域结算困境、推动东北亚金融合作的关键力量。本文结合最新实践案例,深度分析数字人民币的结算效率革新、创新模式及其对区域战略合作的深远意义。
一、东北亚贸易结算现状与数字人民币的机遇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中俄《联合声明》提出"大图们倡议"向独立国际组织转型,标志着这一覆盖中、俄、蒙、朝、韩、日六国的合作机制将迈向更高层级的制度化合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然而,东北亚地区跨境贸易长期以来面临结算体系依赖美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下等痛点,成为区域经贸合作深化的瓶颈。随着数字人民币技术体系的成熟与区域金融合作的深化,通过数字货币实现跨境结算创新正在成为破解东北亚结算困境的战略路径。
传统跨境贸易结算主要依赖美元体系和SWIFT网络,存在诸多局限性:一是支付流程冗长,传统代理行模式下一笔跨境汇款需要3-5天才能完成;二是手续费成本高昂,平均达到汇款金额的3%-5%;三是地缘政治风险,美元体系的单边制裁可能随时切断一国的跨境支付通道。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东北亚区域,尤其是中俄蒙朝之间的贸易往来与金融合作。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凭借其技术优势与制度创新,为区域结算体系改革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末,数字人民币已在全国20余省市试点,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2万亿元,开立个人钱包超5亿个。中国央行更于2025年6月宣布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为跨境结算场景提供制度保障。这些发展为在东北亚地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区"构想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跨境能源贸易与数字货币支付结算试点,打造区域金融合作新范式。
二、结算效率革命:从技术优势到制度创新
1.技术架构的颠覆性创新
数字人民币依托区块链底层架构与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了跨境结算的范式革命:
·实时清算能力:通过双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接,交易时间从传统3-5天缩短至秒级,效率提升70%
·智能合约风控:预设交易条件实现资金定向流动,违约风险降低50%以上
·可控匿名机制: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同时满足监管需求,实现穿透式管理
| 指标 | 传统美元结算 | 数字人民币结算 |
| 结算周期 | 3-5工作日 | 秒级到账 |
| 手续费率 | 3%-5% | <1% |
| 系统运营 | 5×8小时 | 7×24小时 |
| 监管效率 | 事后审查 | 实时嵌入式监管 |
表: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结算模式效率对比
2.制度创新的战略布局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建立具有三重战略意义:
·标准统一:构建跨境清算通用标准,推动各国CBDC系统互联互通
·账户创新:优化FT账户功能,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管理
·多边合作:通过mBridge项目连接全球200多国,形成"去中介化"支付网络
目前,东北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名单已扩大至161家,实现了监管互认与结算便利化,为区域推广积累了重要经验。
三、宁波模式的范式价值:混合结算系统创新
宁波创新的"3e-DCEP+FT账户+SDRC"混合结算模式,通过三大组件重构跨境结算逻辑:
1.技术架构创新
·3e-DCEP系统:作为价值锚定的核心支付基础设施
·FT账户体系:实现跨境资金流动的精准管控
·SDRC特别提货权:将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权益凭证
2.运行机制突破
该系统通过"白名单机制四方平台",实现:
·货权与资金流原子级结算:消除传统贸易中的对手方风险
·数字注册货票确权:解决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等行业痛点
·智能信用证:将传统信用证数字化、可编程化
实际测试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大宗商品贸易风险下降80%,弃货纠纷减少65%,特别适用于中俄能源贸易等大型跨境交易场景。
3.技术架构与运行机制
宁波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数字人民币锚定法定地位,结合各类数字权益凭证,形成复合型结算单位,有效规避美元清算依赖。该系统由三大关键组件构成:
·3e-DCEP系统:代表"高效、电子化、跨境"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作为整个混合结算体系的价值锚定和最终清算手段。
·FT账户体系:自由贸易账户提供跨境资金流动的通道,实现境内与境外资金的有效隔离和可控流动。
·SDRC特别提货权系统: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导下研发的"特别提货权数字结算系统",通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为技术核心,整合贸易流、物流、数据流与货币流,构建闭环风控体系。
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数字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属性与特别提货权的实物资产锚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既保持货币属性,又与实物资产挂钩的混合结算单位。在实际运行中,该系统通过"白名单机制四方新型易货贸易平台",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实现跨境结算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四、对东北亚战略合作模式的积极意义
1.提升区域金融自主性与安全性
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为东北亚各国提供了美元体系外的可靠替代方案,显著增强区域金融自主性。特别是在当前美国通过《GENIUS法案》强化美元稳定币地位,将全球2320亿美元稳定币市场转化为"美债购买工具"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迫切需要建立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通过多种机制增强区域金融安全:
·规避单边制裁风险:通过数字化登记交易+定向交割机制绕开SWIFT监控,降低地缘政治因素对贸易往来的干扰。
·降低汇率风险:区域内贸易采用本币或与实物资产挂钩的混合结算单位,减少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提升结算可靠性: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降低了单点故障风险,增强了系统韧性。
实际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CIPS覆盖国家激增至128个,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同比飙升42%。这表明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正迅速扩张,为东北亚区域贸易结算提供有力支撑。
2.促进区域经贸融合与升级
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不仅是一种金融创新,更是区域经贸合作的催化剂和粘合剂。通过提升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该模式能够促进东北亚区域价值链深度整合,具体表现在:
·激活边境贸易:中俄、中蒙、中朝边境地区的贸易往来将因结算便利化而蓬勃发展,特别是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
·促进产业链协同:高效低成本的结算有利于区域产业链细化分工,推动中日韩在高技术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
·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结合沈阳建设的中国(沈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字人民币结算为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支撑。
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以"聚力开放 产融共赢"为主题,推动形成"产业—金融—科技—政策"联动生态,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沈阳市更在《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将为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关键支撑。
3.金融科技赋能区域发展范式转型
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的深远意义在于推动东北亚区域发展范式从传统"资源驱动"向"数字赋能"转型。这一转型体现在三个层面:
·从"经济通道"到"通道经济":传统上,东北地区主要作为物流通道,通过数字人民币结算创新,可将通道"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真正实现"通道经济"转型。
·从"结算便利化"到"金融生态重构":数字人民币不仅是结算工具,更是金融生态重构的起点。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可以开发出更多适应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从"硬件联通"到"数字互联":在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区域数字互联,为共建"数字东北亚"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转型正好与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战略相契合。辽宁省提出的畅通开放通道、建好开放平台和创新开放业态三个维度,与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的功能高度契合,形成战略协同效应。
五、实施路径与风险管控
1.渐进式推进策略
·试点阶段(2025-2027):在沈阳、珲春、大连、长春、哈尔滨市等关键节点设立"跨境金融创新试验区"。
·拓展阶段(2028-2030):推广至东北主要口岸,覆盖装备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
·融合阶段(2031-2035):建成覆盖东北亚的数字人民币结算网络。
2.全链条风险防控
·技术安全:建立全域风险监测与穿透式监管机制
·金融稳定: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与风险对冲工具
·监管协同:推动各国监管规则互认,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法律保障:为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法律框架
六、未来发展展望
数字人民币在东北亚跨境结算中的应用,代表了区域金融合作的深度创新。通过技术架构重构与制度创新协同,不仅实现了结算效率的颠覆性提升,更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金融基础设施支撑。
随着"大图们倡议"向独立国际组织转型,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有望成为区域制度性合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未来,在"大胆创新"与"稳慎防控"的平衡中,数字人民币将助力中国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提升货币影响力,推动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具有区域意义,更为全球数字货币跨境应用提供了"中国方案",标志着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金融话语权提升。
数字人民币在东北亚跨境贸易中的应用,不仅是技术迭代的产物,更是区域金融合作制度创新的体现。通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与金融自主性增强,数字人民币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范式。随着"大图们倡议"向独立国际组织转型,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柱,在中国金融强国战略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需在"大胆创新"与"稳慎防控"中平衡推进,助力东北亚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
结语:
数字人民币在东北亚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代表着区域金融合作的前沿方向。通过宁波创新的"3e-DCEP+FT账户+SDRC"混合结算模式,将数字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与特别提货权的实物锚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既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又适应东北亚区域特点的金融创新路径。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够提升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更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增强了区域金融自主性,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区域经贸融合,为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支撑。随着"大图们倡议"向独立国际组织转型,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有望成为区域制度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中国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提升货币影响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数字人民币混合结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成为中国"大胆试、大胆闯"金融改革与"稳慎推进、风险可控"发展底线平衡的生动体现,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开启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