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16日昆明讯【申从亮】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12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在这一宏大发展构想中,云南凭借独特的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机遇。

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开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云南考察,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实践画卷。
基础设施“硬联通”,重塑时空格局
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其中,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将中国云南与老挝万象紧密相连。这条1035公里的铁路,通车运营3年多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6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6400万吨。云南深入实施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了以中老铁路为主轴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多式联运提速发展,物流枢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
此外,云南还建成了中缅油气管道,填补了云南缺油少气的空白;建成了东盟区域内跨境电网数量最多、输电通道能力最强、贸易电力电量最大的跨境电力贸易平台,以及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域名(L根)镜像服务器等,有力促进了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务实合作
云南稳步扩大与周边国家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深化与周边的务实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南博会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深化合作的标志性平台,澜湄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滇越、滇老、滇泰、滇孟等双边合作机制内涵不断丰富。在通关便利化方面,“澜湄快线”冷链专列推出多种定制化班列,企业前置申报、快速通关。磨憨铁路口岸实现铁路和海关协调联动、共享数据,货物通关时间从最初的40小时压缩到了2至5小时。
同时,云南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沿边产业园区为重点,以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
人文交流“心联通”,共筑命运共同体
云南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文化、媒体、卫生、安全、旅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云南暖流”。
在文化教育方面,云南举办了“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跨国春晚”“澜湄文化艺术节”等众多品牌活动,推动《吴哥的微笑》等文化产品成功出海,做强“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持续推进华文教育“五大工程”。在卫生领域,云南派出多批医疗队开展“光明行”“爱心行”等公益医疗活动,为周边国家患者提供免费治疗。
此外,云南还以旅游促进交流,成功承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组织中老柬历史古迹自驾游等品牌活动;以科技驱动发展,成立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创新平台,与周边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如今,云南正与周边国家紧密携手,在“一带一路”的大平台上展现风采,共同向下一个“金色十年”阔步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将继续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加强与周边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注入更强开放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