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林桂花 郭子文 通讯员 庄晨)在遥远的塞内加尔,中医药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治疗方法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当地民众带来健康与希望。近日,中国援塞医疗队中的中医科专家,通过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中医理论,成功帮助一位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儿童患者缓解了病痛,再次证明了中医药在难治病诊治上的显著疗效。

9月5日,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的康复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这位患者因腹胀便秘而前来就诊,经援塞医疗队中医科庄晨主治医师的详细问询与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此前已于7月22日接受了Swenson手术治疗,但术后却出现了大便失禁的症状,每日漏便3-4次,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庄晨医师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大便滑脱”“遗矢”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气血衰退、脾肾亏虚、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以及肛门不能收摄或外伤失治所致。结合患儿的体型消瘦、纳差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庄晨医师判断患儿术后大肠与肛门虚冷,虚则气化无力,不能收敛;冷则阳气内伤,无所制约,加之先天禀赋不足,从而导致肛门失约,大便失禁。

▲9月30日患儿穆罕穆德·法勒前来康复科治疗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庄晨医师决定采用中医药内外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当地诊疗条件有限,且患儿年幼,他巧妙地运用了无痛快针疗法,即针刺轻浅无痛不留针的方式,选取了下脘、天枢、大横、大巨、八髎、肾俞、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进行针刺。同时,他还配合神阙、气海、命门等穴位的艾灸治疗,以增强升阳举陷、温肾固摄的效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9月30日三诊时,患儿家长欣喜地告诉庄晨医师,患儿的漏便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日排便次数已恢复正常为1次。这一显著的疗效不仅让患儿及其家长重燃了生活的希望,也进一步增强了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疗法的信任与接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