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 刘炳江委员不太爱说话。为啥?他是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大家见了他,三句话没说,就会问“雾霾到底有治吗?”说多说少,说深说浅,好像都不太合适。
2014年两会上,他曾坦言,有一次打车上班,出租车司机一听他要去环保部,把他数落了一路,“你看看你们把这个天搞成什么样!”这让他既委屈又“压力山大”。
“雾霾肯定能治!这个信心要非常坚定!”他说,“要客观地看待形势。就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雨为例,发达国家治理那么多年,我们都治理好了。现在大家有种雾霾焦虑,越关心它越烦它,来一次都受不了。其实,我们要摒弃这种焦虑和急躁情绪,一点点解决问题。”
有信心,还得有办法。“我们有办法!你就看这个污染治理的力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你读过吗?这是国务院文件落实得最彻底最到位的。随便说几个数你就知道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2%了,突破两位数,这是世界上少有的成绩。再说天然气供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61年的总和。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机动车全部推广燃油国五标准,与国际接轨了。再看煤,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将全部完成。
【责任编辑:赵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