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讯 通讯员 钟洪樟】2017年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650”工程,即开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行动、科技治霾“六大行动”,实施落实责任、综合保障等50条举措。(2月28日,新华网)
2017年是国家“大气十条”终期考评年,作为四川省的“一号环保工程”,成都市在省政府空气质量目标还未正式下达之前,就已经初步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成都市“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也充分体现领导干部“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责任意识。
锁定目标,实现精准治理。成都市现有燃煤锅炉800余台、黄标车2.3万余辆、货车24.3万辆、建筑工地2600余个、规模以上涉气企业3400家以及大量小微企业,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为确保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目标顺利完成,实现PM10、PM2.5年均浓度较考核基准年分别下降25%、20%,成都瞄准重点污染源头,实施减压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聚力出拳,精准防治,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
完善制度,确保有的放矢。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成都市注重在制度建立健全上下功夫,把制度立在前,把规矩挺在前,让所有涉及到单位、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650工程”中的“50”表示的是50条举措。通过编制《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修订《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从大局上制定总目标、明确主方向;通过制定《成都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办法》,制定《入城柴油货车安装颗粒物捕集器(DPF)方案》,建立施工企业环保守法信用管理机制等,区分不同污染类别,制定相应防治措施;通过市控及以上重点涉气企业制定年度“一企一策”减排方案,全市水泥、玻璃、钢铁生产行业企业制定超低排放工作方案等,充分调动企业单位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动性、自觉性。通过分类施政、综合施策,对各类问题想在前、防在前、谋在前,确保防治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狠抓落实,坚决铁腕治污。重拳出击、重在实效,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在落实、重点在逗真碰硬。“650工程”对各个行业、各种污染源都明确了具体标准、任务目标,如,燃煤治理上,明确了11月前完成全市在用燃煤锅炉淘汰率达50%以上;车辆控制上,明确1月1日和7月1日两个时间节点,各类车辆须符合国五标准要求等等,同等标准下严格“一刀切”,彻底掐断各企业单位打擦边球、浑水摸鱼的“妄想”。严格落实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大环保督查、检测、考评力度,对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企业单位,严格执行整改、停产、限产、罚款、两断三清等处置措施,努力降低空气质量指数。
握紧拳头才能重拳出击,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全力支持和协助,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每名群众当好大气污染的监督员、社会舆论的宣传员,群防群治、协同治理,为成都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