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城市骑行之风的回归 究竟改变了什么?

央广网上海5月7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近两年,骑行之风再次席卷全国各大城市。这一次,脚下的自行车不再是凤凰、永久、飞鸽,而是橙黄蓝绿的各色共享自行车。一时间,大大小小20多款共享单车APP,以“互联网+科技”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形式陆续涌现在人们面前,便捷的使用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出行形态,也为创业者搭建了施展拳脚的梦想平台,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提供有力补充。

自行车上的中国社会变迁

自1868年,几个外国人把第一辆自行车带到上海、登陆中国开始,从最初的末代皇室贵族玩物,到三十年代上海滩上邮政局电报局等公务人员的出行工具,再到步入寻常百姓家。一百多年间,自行车曾经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显示身份财富的“家当”之一。就交通部门此前发布的数据,上世纪八十年代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达到顶峰,最高达到80%以上。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机动车逐渐成为出行首选,骑车出行的比例逐渐下降,最低将至约10%左右。三十年间,落差高达七成。即便政府提倡绿色出行,自行车运动蔚然成风,城市里的自行车也没有多大的增长。自行车的地位和功能性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

直至2016年,共享自行车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的街头,价格低廉,绿色环保又无桩便捷瞬间再次抓住人们的需求。


摩拜单车华东区总经理姚呈武演讲中

在5月6日举办的“弘扬海纳百创精神,助力科创中心建设,2017年东方讲坛创业生涯系列讲座活动”上,摩拜单车华东区总经理姚呈武表示,过往十年是中国小汽车行业发展黄金时期。汽车工业成了整个社会的支柱行业之一,带动了包括钢铁等很多行业的发展,另外,因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拥有不止一辆小汽车,成为代步的主要工具。姚呈武坦言,自己也有十多年没骑过自行车了。

机动车的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逐步面临着巨大的交通拥堵压力、环境污染问题,而自行车却成了一小部分人昂贵的休闲运动。以摩拜为代表的一系列共享自行车出现之后,改变了城市的交通、科技、管理等各个方面,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社交,使人们更加融入到所在的城市中去。

共享自行车改变了什么?

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和庞大的社交网络,迅速在年轻人中普及,使得骑行重新回归,成为整个社会的时尚。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究竟改变了什么?

城市出行方式及公共意识转变。随着整个社会环保理念的与日俱增,越来越人意识到自行车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好办法,越来越多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各大城市出现。有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中国共享自行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使用者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将达5000万的规模,出行使用需求依旧旺盛。如今,上下班高峰期,城市短途出行,共享单车成为代步工具的第一选择。

不可否认,热潮之下的恶意损坏、违规停放、公车私用等不文明现象,也触碰着每个人的道德底线,人们在热议话题中转变观念,逐步提升自我维护公共权益的意识。

交通管理模式完善与创新。早在2002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就标志着自行车在城市交通工具的地位被重新审视,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者被纳入了城市交通系统当中。共享自行车的蓬勃发展,也加快了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及升级,使得道路管理及规划得以进一步优化。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同共享单车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增加白线停车点、电子围栏的设置,少年儿童骑行限制等一系列措施。此前,摩拜自行研发的亚米级定位智能停车桩规范停车,与徐汇公安及宜家商场合作的“P+B”模式等都是创新管理模式很好的体现。

城市环境改善与空间节约。伴随机动车的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停车难是城市生活为人们诟病的两大问题。姚呈武说,在共享自行车出行的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数据记录的全国骑行总额超过25亿公里,减少了54万吨的PM2.5的排放,我们在这里面包括我们现在小汽车的行驶碳排放量减少17万,减少45亿克PM2.5,相当于多种3000万颗树,减少了差不多4.6亿的汽油可以为北京所有小汽车加满两次。从空间上来说,一辆共享单车大概占用一平方米左右,一辆小汽车大约占10平方米。依照北京现在的共享单车数量来说,大概节省了60万平方米。

带动行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因为共享单车出现,使得传统自行车行业进入一个复兴时期,包括传统自行车制造、销售、修理等环节。同时,也带动了新兴行业的创新,比如互联网技术更新,软件系统的迭代,新材料研发等等。这一系列的利好,自然也催生和加快了行业生产标准的制定与讨论。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个地区相继出台了共享单车相关标准或管理意见,对自行车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而相关规定中提到关于共享单车到期报废的问题,也被摆上议事日程之上。对此,日前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生”)与摩拜单车达成了战略合作,探索智能共享单车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闭环。


【责任编辑:孙晓曼】

《易经》的经济哲学:古典智慧与现代经济的跨时空对话

当区块链的哈希值在虚拟世界中流转,当华尔街的电子屏闪烁着绿色与红色的数字,古老东方典籍《易经》的智慧正悄然穿透时空,为现代经济提供着独特的哲学视角。这部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占筮之书,其核心的阴阳辩证思维、动态平衡理念与系统观,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当代经济决策的迷雾。从硅谷的创业公司到华尔街的投行精英,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的数字经济,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开始从《易经》中汲取灵感,探索古典智慧与现代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