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蛟龙”号完成150次下潜 驰骋6大海区探寻秘密

载着第一次深入海底现场观察的科学家,载着深海海参、近底海水、岩石、沉积物样品等深海信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9日16时35分从6488米的雅浦海沟深渊区回到海面。24分钟后,回到“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完成了其自2009年8月出海以来的第150次下潜。

从南海50米海试起步,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跨越;从太平洋底的海山、海沟,到印度洋底的大洋中脊,“蛟龙”号所到之处,留下了中国载人深潜不断前行的脚步,留下了中国科学家深入探索深海科学的背影。

从38米到7062米,52次潜入海底获“世界深潜俱乐部”入场券

“我乘‘蛟龙’号下潜,是从水下38米开始的,当时是左试航员,随后越潜越深,进入3000米、5000米深海,直到7062米的海沟深渊区。”正在指挥第150潜“蛟龙”号下潜作业的唐嘉陵说。

唐嘉陵与第150潜主驾驶傅文韬是我国第一批潜航员,经历了“蛟龙”号150次下潜全过程。他所说的“水下38米”,是2009年8月18日“蛟龙”号最初的50米海试,首潜38米,迈出了中国载人深潜第一步。

“虽然‘蛟龙’号是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但我们的深潜是从水下50米起步的。”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当时的探索充满了艰辛,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心血。

“蛟龙”号走向深海,是从50米、300米、1000米海试开始的,随后才是3000米、5000米、7000米海试。2009年至2012年进行这些海试时,刘峰担任历次海试总指挥。

越过了50米、300米、1000米的门槛,“蛟龙”号一步步走向深海:2010年5-7月,“蛟龙”号在南海进行3000米级海上试验,最大潜深达到3759米;2011年7-8月,“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5000米级海试,实现最大潜深5188米;2012年6月,“蛟龙”号首次向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进发,成功创下7062米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潜深纪录。

“海试的成功,表明中国已经能够深潜到世界上99.8%的海洋区域了,这是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我国得以快速进入‘世界深潜俱乐部’,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60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刘峰说。

从海山到海沟,6大海区探寻海底秘密推动深海科学发展

“当探照灯打开那一刻,黑幕散去,雅浦海沟的海底展现在我眼前,只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震撼。我曾无数次设想,到达海底后将看到怎样的场景,也仔细观看过‘蛟龙’号此前在雅浦海沟下潜时的录像,但海底真实的世界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第150潜次下潜科学家杨继超走出“蛟龙”号载人舱许久,心情依然没有平静。很多下潜归来的科学家,都有着和他一样的感受。自从“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阶段以来,已有数十位海洋科研人员搭乘它下潜到海洋深处,开展现场调查和科学研究。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说,自从2013年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以来,从海山到海沟,从冷泉到热液,从海底多金属结核区到结壳区,“蛟龙”号充分发挥了大深度下定点作业的优势,获取了一批以前依靠常规调查手段难以获取的高质量样品、数据和资料,在我国深海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一位下潜归来的科学家所说,仅2013年中国大洋31航次完成的22次下潜作业,取得的生物样品数即超过以往20年我国大洋科考的总和。

“对深海科学研究而言,海底调查获取的样品质量对研究成果至关重要。以往深海常规调查中,由于缺乏高精度定点海底作业的手段,只能获取大致位置和区域内的样品。尽管也能获取海底样品,但往往不知道这些样品的产状和形成环境,更难以在海底同步开展观测和原位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质量深海科研成果的产出。”彭晓彤说。

从2013年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以来,“蛟龙”号已经搭载数十位科学家在中国南海、东太平洋海盆区、西太平洋海沟区、西太平洋海山区、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等6大海区深潜:

——2013年,中国大洋31航次,“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和海山区、东太平洋海盆和西太平洋海山区完成22次下潜作业。

——2014-2015年,中国大洋35航次,“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山区、西南印度洋脊完成26次下潜作业。其中,第100次下潜是2015年2月3日在西南印度洋完成。

——2016年,中国大洋37航次,“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山区、西太平洋海沟区完成21次下潜作业。

——2017年,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第二航段,“蛟龙”号分别在西北印度洋脊和南海进行11次和9次下潜;第三航段已完成8潜,最后两潜也将在近日完成。

“深海研究的进步,离不开深海装备的发展。‘蛟龙’号的下潜足迹,遍布太平洋等6大海区的典型海底地形,特别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的下潜作业,发挥了‘蛟龙’号全球领先的深度技术优势,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为我国进行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现场总指挥邬长斌说。

从“蛟龙”到“龙”家族,中国深海装备迎来大发展

“蛟龙”号副总设计师、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表示,“蛟龙”号推动了我国深海技术的全面发展。它开辟了深渊科学新领域,开创了深海高效勘察新模式。

“‘蛟龙’号是当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它的研制与应用,极大地提振了我国自主研发深海重大装备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等深海重大装备的立项,加快了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步伐。”刘峰说,以“蛟龙”号为代表的中国深海勘查装备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仅“龙家族”潜水器而言,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和“潜龙”号无人遥控潜水器为代表的“三龙”潜水器装备体系。此外,国家海洋局正联合地方政府推动载人潜水器谱系化工作。

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龙”将潜入大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即将海试;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已在研制之中……

刘峰表示,中国的载人深潜装备正在向全海深、谱系化方向发展。“蛟龙”号带动了深海装备的发展,推动了深海装备研发所需的深海功能材料、深海装备制造工艺以及深海通信与导航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发展。

“谱系化的载人深潜发展思路逐渐明朗,潜水器数量会多,深度分布更广,服务的领域会多样,在作业能力、新技术应用、行业标准、商业模式上会进一步提升。”中船重工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副主任、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说。

叶聪同时认为,“蛟龙”号是目前国内有着丰富应用经验的深潜装备,不仅反映在载人下潜深度、下潜次数上,而且通过它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深潜主力军。

邬长斌表示,通过150个潜次的下潜作业,深潜队伍不断成长,初步建立了一支职业化的潜航员和技术保障人员,探索了载人深潜业务化运行的机制,可以说具备了转为业务化运行的基本条件。

“‘蛟龙’号是我国载人深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只是一个深海装备,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赶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进军深海的号角。”刘峰说。


【责任编辑:孙晓曼】

《易经》的经济哲学:古典智慧与现代经济的跨时空对话

当区块链的哈希值在虚拟世界中流转,当华尔街的电子屏闪烁着绿色与红色的数字,古老东方典籍《易经》的智慧正悄然穿透时空,为现代经济提供着独特的哲学视角。这部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占筮之书,其核心的阴阳辩证思维、动态平衡理念与系统观,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当代经济决策的迷雾。从硅谷的创业公司到华尔街的投行精英,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的数字经济,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开始从《易经》中汲取灵感,探索古典智慧与现代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