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屡向蓝藻和水葫芦开战 中国湖泊“富贵病”渐愈

那些“聪明”的蓝藻和水葫芦,总是抢在人类前面。

它们能快速找到富含磷和氮的水域,在炎热的夏天霸道生长。所到之处,便是其他水中生物的地狱。

这是大自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警示:生物赖以生存的营养元素一旦浓度过高,水也会生病。如同一个人,吃得太多太好,患上了“三高”。

上世纪90年代初,太湖北部梅梁湾因水华大爆发导致100多家工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巢湖、滇池、阳澄湖、洪泽湖等地也经历过蓝藻爆发。更为极端的例子发生在2007年5月、6月间,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饮水告急,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一度被抢购一空。

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向“蓝藻和水葫芦”开战,一点点给“营养过剩”的河流和湖泊治病。在我国,这是一场持续十多年的持久战,昂贵而又艰难。

自2006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在全国施行,把治污减排纳入政绩考核,进行“考试式监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4年,国家投入了约7923亿元专门用于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很难算清,这场战役已经花了多少钱,还要再花多少钱。仅仅一个太湖,每年打捞蓝藻一项,就要花掉7000万元,捞得快却追不上长得快。

为了考察减排的成效,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师童银栋团队历时2年多,对遍布中国从南到北几乎全部省份的862个湖泊,进行了水质数据的跟踪分析。

他的研究聚焦了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关键要素——磷。研究结果显示,在2006~2014年间,60%的湖泊中磷元素含量从每升80微克下降到了每升51微克。“磷含量的下降标志着富营养化现象发生风险减少,也是研判湖水整体质量是否好转的重要指标之一。”换句话说,中国湖泊的“富贵病”正在慢慢治愈。

这项首次对中国湖泊统一测量磷含量的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地球科学》。

看上去非常干净的水,喝了也可能会死人

学的是环境科学专业,又做了许多关于水的研究,童银栋见过各种颜色的“病湖”。那些深深浅浅的绿色、蓝色,亦或是大片的红褐色,“其实是水中姿态各异的微生物本身的色彩。”

很多时候,他能从水的颜色,读出岸上的故事。在他的经验里,如果水体呈现铁锈色,往往周边可能有工业区或是矿山,“那是三价铁离子呈现的颜色”。

湖水的颜色也会随着季节变化。童银栋注意到,同样一个湖泊,冬天比夏天看上去更清澈一些。在一些农业种植密集的区域,这种季节差异更为明显。因为夏天是农作物集中施肥的季节,而冬天,低温可以将水中的藻类等生物冻死。

“但这并不能说明水的质量变好了,水体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可能依旧很高,只是表现得不明显。”

童银栋记得,在他的老家附近有一条河,河水湛蓝、清澈见底,看上去非常漂亮。“但那微微发蓝的水,其实含有大量铜离子,因为周边有大量铜加工厂。”他说,铜离子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浓度过高便会将水中的鱼类等生物全部杀死,“所以看上去非常干净的水,喝了也可能会死人。”

童银栋更愿意拿数据来说话。在他为中国湖泊开具的这份“体检报告”中,在2006年到2014年这8年跨度的时间轴上,确确实实呈现了一个逐步向好的箭头。

在被调查的862个淡水湖泊中,约60%的湖泊监测点的总磷浓度下降,中值浓度从每升80毫克降至每升51毫克。2006年,约22%的监测点总磷浓度大于每升200毫克(我国湖泊Ⅴ类水质标准)。到了2014年,总磷浓度这么高的监测点湖泊仅剩7%。总磷浓度大于每升100毫克的监测点数量也在大幅减少。

约70%的湖泊总磷浓度低于每升50毫克,这是易发生水华和赤潮的浓度阈值,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相对较小。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湖泊的总磷浓度显著下降,巢湖、洞庭湖、洪泽湖、鄱阳湖和太湖这五大淡水湖的总磷浓度也呈下降趋势。

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是湖泊中磷元素的主要来源,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和改善减轻了水体磷元素负荷,尤其在城市地区,降幅更大。即使如此,在东、中部地区,仍存在一些面源污染,比如网箱养鱼,过剩的饵料和鱼类粪便,也会使得磷排放量增加,鱼类对饵料的利用效率很难超过30%。

在我国西部地区,湖泊中磷元素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含磷化工业排放,云南滇池来自磷矿及相关工业的年负荷量有30吨。此外,还有可能存在其他增加磷负荷量的原因,如强降雨等。

尽管不同地区水质改善的具体原因并不相同,但我国城市大规模兴建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其中“功不可没”。

让蓝藻和水葫芦与人类为敌的,正是人类自己

从高空俯瞰,陆地上星星点点的湖泊像是这个蓝色星球的一滴滴“眼泪”,纯美而又敏感。因为对人为活动变化的感知极为灵敏,湖泊被比喻成陆地生态系统状况的“哨兵”。

“把湖泊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对象,再合适不过。”童银栋解释说,不同于时刻流动的河水,湖泊是相对静态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人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反映人为活动的影响。

蓝藻和水葫芦“占领”了波光粼粼的湖面,阻塞水道,慢慢将湖泊逼近“死亡”时,成了人人喊打的“毒草”。

然而,它们也曾与人类和平相处过。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几十亿年前,它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产生巨大作用。甚至有一种说法,没有蓝藻,可能就没有人类。

100多年前,水葫芦被当作观赏植物引入中国。那时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凤眼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还曾被当作理想的猪饲料得到大面积推广。

童银栋的报告称,磷是地球所有生物生长最重要的元素,但也是工业、农业等生产生活常见的污染物。生活废水、畜牧业废水、水产养殖以及化工业排放,都是人为造成的磷排放源。

虽然磷对生命至关重要,可水中磷含量过高,就会引起藻类及浮游生物疯狂繁殖。水体溶氧量会下降,使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威胁生物多样性。其产生的藻毒素也威胁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安全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付湖泊的“富贵病”,某种程度上,与人治疗“三高”一样,需要“管住嘴”,即通过大规模兴建污水处理厂,对工业、生活污水中产生的营养元素“减量化”后再排入水体。

据住建部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超过4000座。

我们走对了方向

那些“体检表”上向好的数字并没有让童银栋高兴起来。虽然中国湖泊的磷含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但每升51微克这个数字依旧很高。按照欧洲水质标准,磷含量低于每升25微克,才可以被视为优质水。

不仅如此,那些已经被排入湖水中的磷元素,也会在湖泊沉淀物中慢慢聚集,即使在污染源减少后也难以立刻消除,成为持续向表水层释放的“内源”。

童银栋在报告中写道:“中国湖泊达到良好生态状态仍需相当长的时间。”

事实上,这位年轻的环境研究学者,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问题上,始终没找到完美答案。

他最喜欢那些位于青藏高原上的美丽湖泊,却又为它们忧心忡忡。喜欢的原因很简单:那里人迹罕至,湖泊得以保存其最原始的美。可他也担心,人类活动越来越多,会让湖泊不堪重负。他反对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旅游,把湖泊当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提款机”,并为一些还没得到重视的“弱势地位”湖泊感到忧心。

在美丽的湖中采样,听上去是件挺浪漫的事。他喜欢迎着朝霞乘船出发,大朵大朵的白云映在湖面。他和同事将湖泊划分成网格状,分别在湖心、湖边、湖半径的中点等十几个点位,汲取水面以下约50厘米深的湖水,灌进随身带来的瓶子里,再装进带有冰块的保温箱,空运回实验室分析化验。“一般来说,湖水的保质期只有7天。”

在一些较为偏远的湖景区,总有成片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简易的厕所就设在湖边,游客的粪便直接排入湖中,岸边的餐馆也将餐厨垃圾直接丢到水里。

“我们努力让不清澈的湖泊逐步清澈起来,同时,我们却又在‘努力搞脏’一些还清澈的湖泊。”

童银栋清楚,在基础设施本来就不完善的偏远地区,通过建设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或是改善卫生设施等方式来控制排放,需要花费极其高昂的成本。在中国这样一个城区人口密集、城乡分离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其投入和产出比,是一笔不得不算的账。

过去近10年间,中国投入近8000亿元治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改善农村卫生设施,换来了湖泊富营养化风险的下降。童银栋想知道,这些投入能不能更精准、更高效。

在调查基础上,他提到了一个理想方法,建议今后中国的水质控制政策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营养元素排放控制策略。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有三大主因:氮、磷元素浓度,构成比例以及适宜的水体温度。”他说,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实现了营养元素“减量”。下一步,在已经实现较高的污水处理率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可以尝试采用灵活的指标,从营养元素的“削减器”变为湖泊中氮、磷浓度的“调节器”。

即使这样,童银栋依旧认为,再先进的修复技术,也难让湖泊回到它最初清澈的样子,“‘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至少这一次,我们走对了方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责任编辑:孙晓曼】

《易经》的经济哲学:古典智慧与现代经济的跨时空对话

当区块链的哈希值在虚拟世界中流转,当华尔街的电子屏闪烁着绿色与红色的数字,古老东方典籍《易经》的智慧正悄然穿透时空,为现代经济提供着独特的哲学视角。这部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占筮之书,其核心的阴阳辩证思维、动态平衡理念与系统观,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当代经济决策的迷雾。从硅谷的创业公司到华尔街的投行精英,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的数字经济,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开始从《易经》中汲取灵感,探索古典智慧与现代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