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城市百科】滁州市-“金陵锁钥、江淮保障”

滁州市,简称“滁”,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 [6]  。地处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部。 [4]  全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3398平方千米 [1]  。截至2020年底,滁州市常住人口398.7054万人 [28]  ,地区生产总值3032.1亿元。 [25]

自古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的滁州,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市域襟江带淮,南望长江,北流淮河,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是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特产有滁菊、明光绿豆、来安花红、南谯茶叶、女山湖大闸蟹、银鱼、雷官板鸭、天长芡实等。滁州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因此得名为“滁州”。 [3-4]

滁州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 [33]  是中国百强城市 [19]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18]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  境内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醉翁亭、琅琊山、凤阳小岗村、明皇陵、狼巷迷谷、韭山洞、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洗心亭、卧牛湖、吴敬梓纪念馆、红草湖湿地公园、明中都城等。

历史沿革编辑 语音

三国时,吴魏相争,江淮为争战之地。境内虽设有东阳、东城、阴陵、钟离、淮陵、盱眙等县,但多因战乱而废弛。东晋时,区境属扬州,曾侨置顿丘郡,治于今来安县东二里顿丘故城。曾于今全椒县境内置南谯郡,并改淮南郡为南巢郡属豫州,分置钟离郡属徐州。南北朝时,区境先后属临滁、南谯、北谯、高塘、南沛、东阳、定远、钟离、济阴、济阳等郡地。梁大同二年(536年)置南谯州,先后领有临滁、南谯、北谯、高塘、新昌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谯州为滁州,改钟离郡为濠州,区境属滁、濠二州。隋大业初,废滁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濠州为钟离郡,区境属江都、钟离两郡地,设清流、全椒、永福、临濠、化明、钟离、济阴等县。

唐朝时,全国分为十道,区境属淮南道。在今区境设七县,即天长(隶扬州)、清流、全椒、永阳(三县隶滁州)、钟离、定远、招义(三县隶濠州)。

五代十国时期,区境初为吴和南唐分据,后归于后周。境内建置与唐朝相同,只是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北宋重新统一后,改道为路,区境分属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滁州(治清流,领清流、全椒、来安三县)及扬州所领天长县属淮南东路,濠州(治钟离,今区境内领钟离、定远二县)属淮南西路。

南宋时期,区境为宋金对峙的分界线。南宋在区境内设滁州领清流、全椒、来安三县,濠州领钟离、定远二县,招信军领天长、招信(今嘉山县旧县集)二县。元国创立行省制,区境属河南江北行省之扬州路滁州(领清流、全椒、来安三县)、安丰路濠州(今区境领钟离、定远二县)和淮安府泗州(今区境领天长)。

明朝,在江淮地区设置一府一直隶州,一府为凤阳府,初领九州十八县,后领五州十二县,今区境设有凤阳、临淮(今凤阳临淮关)、定远(以上三县为府领直县)、天长(属泗州领)等县。直隶州为滁州,领来安、全椒二县。

清初按明制,不久实行省、道、府、散州四级行政体制。今区境初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置安徽行省后,区境属安徽省,境内置县有滁县、全椒、来安、凤阳、定远、天长等。

1912年,安徽省废道、府、州、厅,区境原属滁州的来安、全椒二县及原属其他各府、州诸县均直属省府。同年,改滁州为滁县。1914至1918年,北京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区境内滁县、来安、全椒、天长、定远、凤阳等县隶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1932年11月,析盱眙、定远、滁县、来安四县地置嘉山县。同年,安徽省划分为10个行政专员督察区,区境凤阳、定远二县属第四专区,其余各县属第五专区(专署驻滁县县城)。抗日战争初期,滁县、全椒、定远、凤阳属第五专区(专署驻全椒县古河),天长、嘉山、来安属第六专区。1940年3月,改第六专区为第四专区。抗战胜利后,第五专署移驻嘉山县明光。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皖东解放区,新四军第二师主力及地方党政机关奉命北撤。同年底至次年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组织淮南武装工作队分三批深入皖东敌后与坚持斗争的北撤余部会师,开展恢复皖东解放区的斗争。1948年,成立江淮解放区,区境分属第一、第四分区。次年1月,全境解放。6月,成立滁县行政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下辖滁县、来安、全椒、炳辉(今天长)、定远、凤阳、嘉山、江浦、盱眙9县,专署驻滁县县城。

1952年,江浦县划归江苏省管辖。同年,滁县专区改属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辖滁县、来安、全椒、炳辉、定远、凤阳、嘉山、盱眙、肥东9县。1955年,盱眙县划归江苏省管辖,滁县专区辖县减至8个。1956年,滁县专区与宿县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恢复滁县专区。1965年,肥东县划归巢湖专区,滁县专区辖县减至7个。1971年滁县专区改称滁县地区,仍辖7县。1982年撤销滁县,设立县级滁州市,全区形成1市6县新格局。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地区和地辖县级滁州市,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 [2]

行政区划

滁州市下辖琅琊区、南谯区2个区和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4个县,代管天长市、明光市2个县级市,另设有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2个功能区。滁州市政府驻南谯区龙蟠街道龙蟠大道9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滁州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习惯上称为“皖东”,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之间,自东南向东至东北依次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为邻,自北向西至西南分别与本省蚌埠市、淮南市、合肥市、马鞍山市相依,总面积13398平方千米。 [4]

? 2021 Baidu - GS(2021)6026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滁州市

地形地貌

滁州市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滁州市区与来安、全椒县以及天长部分地区属于长江流域,明光市、定远等县属于淮河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全市最高峰为南谯区境内的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和波状起伏地带,构成岗地区,滁河、淮河沿岸和女山湖、高邮湖的滨湖地带是主要的平原区和圩区。 [2]

气候特征

滁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湿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初霜为11月4日,终霜为3月30日,年无霜期210天。 [2]

水文特征

滁州市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即淮河干流水系、滁河水系和高邮湖水系。市境淮河干流水系主要支流有窑河、天河、濠河、板桥河、小溪河和池河。滁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小马厂河、管坝河、大马厂河、襄河、土桥河、清流河、来安河、沛河、皂河等。高邮湖水系主要支流有白塔河、铜龙河、杨村河、王桥河、秦栏河以及白塔河的主要支流川桥河等。市境湖泊不多,主要有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以及与周边市县的界湖高邮湖、高塘湖等。 [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滁州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种39种,矿床及矿点134处,其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及矿点114处。主要矿种有:黑色金属的铁、钛、锰、钡,有色金属的铜、钼和金,以及非金属矿产的硅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铸型用砂、岩盐、钙芒硝、重晶石、钾长石、硼镁石、石膏、浮石、铸石、凹凸棒石、玻璃石英岩、天然石油、玉石、方解石、麦饭石、矿泉水等。 [2]

水资源

滁州市境内利用外水资源条件较好,淮河干流流经凤阳、明光两县的北部边境,可直接抽引淮河水,定远县西部亦可经窑河引淮河水,在池河上亦可节节提引淮河水;天长东濒高邮湖,水源丰富,可直接抽引;滁河流域的滁州市区、来安、全椒,可利用长江水,已建的驷马山引江水道,可直接抽引长江水进入滁河,以资滁河流域三县使用。 [2]

生物资源

滁州市境内有鸟类15目41科171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9种,兽类动物14种。 [7]  植物资源有云灌木树种85科187属414种,类属17种,中药材约900多种。全市珍稀树种有琅琊榆、醉翁榆、滁州水竹、珠龙油桐等。 [7]

人口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3987054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滁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32.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居安徽省第4位;财政收入371.8亿元,同比增长4.1%,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6亿元,同比增长3.9%,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居民可支配收入25711元,同比增长7.1%,总量居全省第11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 [5]

2019年,滁州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90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高于安徽省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427.6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232.1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49.1:42.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8%。人均GDP达70429元(折合10209美元)。

2019年,滁州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7%。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9.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4%。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9.7%;批发零售业投资下降5.0%;房地产业投资增长12.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2.4%;教育投资下降13%。

2019年,滁州市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6亿元,增长7.7%。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财政总收入的7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财政收入114.9亿元,增长9.6%;县级财政收入242.2亿元,增长10.2%。全年财政支出4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教育支出75.9亿元,增长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3.6亿元,增长29.6%;农林水事务支出39.7亿元,下降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6亿元,增长12.4%;卫生健康支出53.4亿元,增长13.9%;交通运输支出14.0亿元,增长23.4%;住房保障支出12.3亿元,增长6.1%。用于民生方面支出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总支出的85.3%。 [1]

2019年,滁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91元,比上年增长9.2%;人均消费性支出22408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食品支出6350元,下降1.6%;衣着支出1655元,增长9.4%;居住支出5574元,增长8.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441元,下降5.8%;交通通信支出2695元,增长14.1%;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226元,下降3.7%;医疗保健支出2091元,增长81.5%;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376元,下降16.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7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52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080元,增长12.0%;衣着支出506元,增长20.8%;居住支出2294元,增长16.2%;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470元,下降30.9%;交通通信支出1459元,增长3.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838元,增长4.6%;医疗保健支出1055元,下降18.3%;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50元,增长11.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6%。 [1]

第一产业

2019年,滁州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0.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36公顷,减少0.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5%;蔬菜播种面积2.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6%。

2019年,滁州市全年粮食总产量464.5万吨,比上年增产1.0%。经济作物增长平稳,其中,全年棉花产量1783吨,比上年减产37.3%;蔬菜产量95.2万吨,比上年增产4.0%;水果产量24.0万吨,比上年增产10.5%;油料产量11.1万吨,比上年下降1.1%。

2019年,滁州市全年肉类总产量38.7万吨,比上年增长0.3%;禽蛋产量12.4万吨,比上年增长9.0%;牛奶产量6280吨,比上年增长186.4%;水产品产量36.4万吨,比上年增长4.4%。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2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拖拉机41.3万台,其中大中型2.9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2.3万吨,比上年下降6.4%。农村用电量1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1.02千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57项,基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包括国家投资基建项目和市县立项自主投资项目)13.59亿元。 [1]

2020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0.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2.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5%;蔬菜播种面积2.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 [31]

2020全年粮食总产量465.7万吨,比上年增产0.3%。经济作物增长平稳,其中,全年棉花产量1374吨,比上年减产22.9%;蔬菜产量100.5万吨,比上年增产5.5%;水果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增产5.4%;油料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6.1%。 [31]

2020全年肉蛋奶总产量48.6万吨,同比增加0.2%。其中,肉类产量34.4万吨,比上年下降2.0%;禽蛋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长5.7%;牛奶产量5430吨,比上年增长14.0%。水产品产量36.5万吨,比上年增长0.4%。 [31]

202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1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拖拉机40.5万台,其中大中型3.1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3万吨,比上年下降2.9%。农村用电量1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1万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66项,基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31.54亿元。 [31]

第二产业

2019年,滁州市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比上年增长1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2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35.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2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0%,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3.8%,金属制品业增长10.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6.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食品制造业增长3.3%。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共有764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目录,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43.6%,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3.5%;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为349家,产值累计增长2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3.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51.7亿元。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69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18.0%,比全市平均增速高7.5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133.4%,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4.0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2家,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8%,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1.5%,增加值同比增长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卷烟134.6亿支,增长5.4%;水泥1314.8万吨,增长6.2%;家用电冰箱537.5万台,增长17.0%;房间空气调节器240.9万台,增长2.6%;彩色电视机531.9万台,增长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0.9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7.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实现利税总额41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其中利润300.7亿元,比上年下降14.2%。

2019年,滁州市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0.2亿元,同比增长16.8%。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95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1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42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137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 [1]

第三产业

2019年,滁州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3.2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13.6%。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561.2亿元,增长12.6%;餐饮收入158.9亿元,增长13.1%。分经营规模看,限上单位零售额339.3亿元,增长12.8%;限下单位零售额380.8亿元,增长13.1%。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吃类商品零售额59.7亿元,增长12.6%;穿类商品零售额19.7亿元,增长12.4 %;用类商品零售额229.7亿元,增长12.7%,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9.9%,五金电料类增长1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9%,中西药品类增长20.2%,家具类增长8.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7%。 [1]

2019年,滁州市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9.8亿元,增长6.4%;房屋施工面积3660.9平方米,增长10.0%,其中新开工面积890.2万平方米,下降9.4%;房屋竣工面积519.6万平方米,增长75.6%。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57.2万平方米,下降3.7%;商品住宅销售额604.8亿元,增长2.3%。

2019年,滁州市全年进出口4026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总额224904万美元,同比下降2.6%,进口总额177752万美元,同比增长124.8%。从进出口经营主体看,内资生产企业完成326480万美元,增长33.3%;外商投资企业完成76176万美元,增长16.6%。出口国别及地区达178个。

2019年,滁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52.5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87.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9.2%,全市旅游业发展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9年,滁州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84亿元,同比增长20.0%。全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1.08亿元,同比增长33.8%,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为8033.93万件,同比增长12.3%,其中快递包裹为2816.07万件,同比增长59.5%。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581.17万件,同比增长28.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21.3亿元。年末,全市拥有电话403.9万户,同比下降7.2%,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40.6万户,同比增长16.0%;移动电话用户数363.4万户,同比下降9.2%。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17.7万户,同比增长9.5%。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95亿元,比年初增加290.3亿元,增长9.3%。其中,境内单位存款余额670.3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533.6亿元,比年初增加19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21.1亿元,比年初增加367.7亿元,增长18.4%。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801亿元,比年初增加72.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18.7亿元,比年初增加266.4亿元。

2019年,滁州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0家。2019年末,全市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55家。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共有产、寿险市级公司37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8家、人身险公司19家;全年保费收入64.68亿元,同比增长11.9%。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机动车险保费收入18.17亿元,同比增长5.9%;意外健康险保费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55.2%;农业险保费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3.0%。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6.44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个人代理保费收入5.61亿元,同比下降7.5%;银邮代理业务8.23亿元,同比增长12.0%;续期业务21.41亿元,同比增长16.8%。支付赔款(给付)19.84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财产险赔款17.06亿元,同比增长25.9%;人身险支付赔款(给付)2.78亿元,同比下降21.9%。缴纳各项税款1.04亿元;代扣代缴各项税款1.64亿元;保险消费者保单借款9.50亿元,同比增长35.0%。 [1]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19年,滁州市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9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7家,比上年增加96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众创空间1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全年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2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 [1]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等教育)共有1045所,在校生58.1万人,教职工4.2万人,专任教师3.7万人,其中幼儿园535所,在园幼儿数10.9万人,教职工0.8万人,专任教师0.5万人;小学225所,在校生24.0万人,教职工1.45万人,专任教师1.41万人;普通中学270所,在校生18.8万人,教职工1.8万人,专任教师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4.35万人,教职工0.18万人,专任教师0.17万人。有四所高等院校: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1]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20.38万册,电子图书476.88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8个,网络分公司6家。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9.83%,电视综合覆盖率99.72%。广播全年播放时间4.26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2.99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52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73万小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53.73万。 [1]

国家一级图书馆:天长市图书馆、明光市图书馆、凤阳县图书馆、全椒县图书馆、定远县图书馆 [9]

体育事业

2019年,滁州市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718场次。组织千人以上群体活动21场次。文体广场22个,晨晚练点83个,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公园12个,为26个安置小区增配了全民健身器材;新成立体育社团7个,目前共有体育协会数171个、俱乐部45个,总数216个。2019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978个,目前,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478人,其中国家级66人,一级1112人,二级1067人,三级8233人。 [1]

截至2019年,滁州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所;国家级特色学校52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所,市级特色学校12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4所。全年输送后备人才78人。举办中小学体育比赛13个项目17次比赛。全年省锦标赛共获得金牌61.5枚、银牌27枚、铜牌45枚。体育彩票销售3.84亿元。顺利举办了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手球亚洲区资格赛,承接了省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和省锦标赛古典跤比赛,并获得优秀赛区称号。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共有卫生机构17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2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633张,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0825张,比上年增加2455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8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9万人,执业医生8289人,注册护士10691人,防疫人员170人。 [1]

城市建设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92.32平方千米,比上年末增加2.53平方千米。年末全市排水管总长度5711.57千米,比上年末增加382.31千米,其中市辖区2284.30千米,比上年末增加114.92千米。年末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93.13万立方米,用水人口162.87万人,比去年增加3.79万人;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47512.56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991.24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52.27万人,比上年增加10.41万人,其中市辖区用气人口51.45万人,增加4.25万人。 [1]

2021年11月,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为期2年,重点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 [35]

环境保护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03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6581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8.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0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9%。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支)队17个,环保专项资金1.45亿元。年末,共有污水处理厂43座。城市污水处理率97.23%。全市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比上年下降6.16%。

2019年全年,滁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天数为48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06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254天,占69.6%。全年轻度污染92天,中度污染17天,重度污染2天。 [1]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3.1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9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0.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7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5.37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8.6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73.6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3.38万人。

截至2019年,滁州市城市低保人数2.86万人,累计救助35.78万人,发放救助金1.8亿元,人均救助502元;农村低保人数10.9万人,累计救助132.25万人,发放救助金5.1亿元,人均救助387元。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已建工会组织数4957个,发展会员326565人。2019年“两节”期间全市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985.15万元,共帮扶慰问困难职工3077户,发放款物416.57万元;帮扶慰问困难农民工1117户,发放款物80.98万元;帮扶慰问困难劳模118人,发放款物20.56万元;慰问一线职工494人,发放款物70.14万元。2019年滁州市收到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272万、省财政帮扶资金115万元,其他各项资金帮扶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送温暖资金20万、省总工会经费15万、解困脱困工作经费20万)。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帮扶资金534.26万元,共帮扶市级以上建档在册困难职工897人。其中使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387万元,其他各项资金147.26万元。2019年完成504户困难职工帮扶工程目标任务,实际帮扶救助897人,完成率为177.9%,其中: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实际救助351人(任务数为200人),完成率为175.5%;实际子女助学救助280人(任务数为146人),完成率为191.8%;实际医疗救助266人(任务数为158人),完成率为168.4%。2019年度滁州市帮扶慰问困难全国劳模19人,发放慰问款70万元(国家财政);帮扶困难省部级劳模155人,发放慰问款120万元(省财政)。年末,县级以上妇联组织9个,县级以上春蕾计划全年筹资100.2万元,资助大学、大专和中小学生600余人。

截至2019年末,滁州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51个,床位22097张。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3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6.7%。年末,城镇社区各种服务设施1042个。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4.94亿元,销售总量位居全省第五。其中,传统型电脑彩票同比增量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幅全省第一,视频彩票销售总量全省第四,即开型彩票销量全省第四,福彩市场份额56.26%,全省排名第三。 [1]

交通运输

交通

京沪铁路、宁西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水蚌铁路贯穿滁州市境内,宁洛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马滁扬高速公路连接其中,所有县市区均可在半小时内驶上高速。滁宁快速通道、南京长江隧道、104国道三条快速道路不仅实现了滁州与南京的无缝对接,也加速了滁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步伐。滁州的附近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水运依托滁州港,清流河、滁河航道直入长江。 [4]

轨道交通

一号线(在建):连接京沪高铁滁州站、城南新区、市经开区、苏滁园、汊河新区至南京北站。全程54.3千米,设16个车站(滁州境内46千米,设14站,一期33千米,设8站)。宁滁城际2018年12月30日已开工建设。二号线(规划):连接琅琊新区、老城区、滁州站、全椒站,全长38.0千米,设车站24座。三号线(规划):连接来安、苏滁园、滁州北站,线路全长27.48千米,设车站15座。四号线(规划):连接滁州站、乌衣镇至南京林场站,全长33.97千米,全线设车站6座(滁州境内3座)。 [10]

运输

2019年,滁州市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475亿吨千米。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12.9亿吨千米;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2.1亿吨千米。全年旅客周转量20.7亿人千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7.95万辆,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1.34万辆,增长14.2%;私人轿车拥有量37.79万辆,增长15.2%。 [1]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19年,滁州市拥有国家森林公园4座,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各类景区景点40余个,A级旅游景区36个。 [1]  [11]

主要景点

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约5千米、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千米。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点。 [12]

小岗村

小岗村隶属于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5千米处,距宁洛高速(G36)凤阳出口15千米。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沈浩精神起源地。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2]

明皇陵位于滁州市凤阳县城南七千米处,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丙午年(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立有朱元璋撰写大明皇陵之碑。 [12]

地方特产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是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特色产品有滁菊、明光绿豆、来安花红、南谯茶叶、女山湖大闸蟹、银鱼、雷官板鸭、天长芡实等。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5日,滁州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15]  同年12月24日,滁州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16]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17]

2020年8月,入选“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 [18]

2020年9月,入选“2020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19]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1]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2]

2021年1月6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命名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3]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4]

2021年11月,入选“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 [36]

2021年11月,入选“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位居65名。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连城培田村歌破空而来 唱响客家古村的千年文脉

最近,一曲《心中的培田》横空出世,以悠扬旋律唤醒八百年客家古村的沉睡记忆,用深情文字勾勒培田的过去与未来。这首由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龙岩市连城县乡村振兴特派员谢小建作词、AI作曲的村歌,不仅是献给古村的抒情礼赞,更成为连接培田历史根脉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纽带。

枫契韶光

深秋时节,西风掠过山峦,枫叶如赤云般层层铺展,簌簌作响,正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境。千万片红叶仿佛离枝的蝴蝶,在空中盘旋成阵——名如朝露恨如烟,聚散何须问旧年?我独自走在石径上,见落叶铺就一条金色的小路,“人迹板桥霜”恍若旧日的誓约被秋霜一寸寸栽种在林间。还记得月下许下的三生之契,“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如今篱前温着五色醅酒,笑谈间挽起斑白的发丝,竟以枫叶为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