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

传承道家养生 弘扬中华文化 | 访中华道医“帝王功”第65代传人吴武征

中经联播讯(张佳琪 通讯员廖泓鑫 何慧珊)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久视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传承至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2022年5月25日,中经联播专访世界自然医学疗法特技人才,道医养生专家,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保健顾问,世界华人艺术研究院副主席/保健顾问,神奇按摩鞋垫发明人,五行平衡经络仪发明人,“提阳功”第一传人,劳动部门足部按摩考评员,中华道医“帝王功”第65代传人,福布斯世界记录获得者吴武征先生。

1.jpg

 吴武征获福布斯世界纪录认证

“帝王功”是皇帝所留传下来最好的一个养生方法。主要是将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力彻底激发出来,使衰弱的机能再度“起死回生”,有效防止生理的老化现象,使人延年益寿。吴武征的人生目标是把“帝王功”发扬光大。目前,吴武征已名扬中外,收弟子万余人。

同时,吴武征也是张云麟大弟子,“提阳功”第一传人。“提阳功”又名“玉蟾功”,是张云麟先生在研究癞玉蟾功蛤蟆吸气胀腹,增加腹压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养生功法。

                 2.jpg                 

中华道医“帝王功”

吴武征自幼跟随其伯父(中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吴炳生)习医,经过多年的学习,吴武征在自然医学领域有一定造诣。他不仅精通道教医学体系、还精通自然医学疗法,多次受邀参加社会义诊,受邀担任国家多个重要部门领导的保健师及企业总裁的私人保健医生。

吴武征给患者看病通过诊疗足部就能了解病人的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并提出治疗方案。他的高深医术让患者得以痊愈,深受患者尊敬和爱戴。吴武征一路走来,坚持研习,追求卓越,同时在“足诊”和“养生”领域卓有成绩。

3.jpg

吴武征先生在进行足部诊疗

汉朝葛仙翁说:“古时修道者,无不研习医道”,故有“十道九医”之说,修道之人都通晓医理,道家仙道贵生的思想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故曰“自古医道通仙道”,因此要求为医者“审查病机,勿失气宜”,并把修炼内丹的成就用于诊治疾病,从而形成了以防病养生为特色的道教医学体系,称之为道医。

道医形成源于上古时期,经过历史长足发展,延续至今。是道教为追求长生久世,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

4.jpg

吴武征先生在研习

“医道同源,十道九医,道家道教的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访谈开始前,吴武征向中经联播介绍道。在提及道医养生为何在今天重新掀起热潮时,吴武征讲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养生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道医养生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种种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淹没,除去本身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了其养生健身这一古老而又最具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功能。据悉,吴武征每天早晨及空闲时刻都会对“帝王功”、“提阳功”等道医养生技法进行研习,他向记者透露,这也是他保持饱满精神,养成强健体魄的秘密之一。  

古代道家养生学主张通过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炼养结合、形神结合的各种方法,实现阴阳元气和体内精气神的平衡充盈。其非常重视精气神形的炼养。在具体炼养方法上,则遵循经络原理。道家养生以道医理论为指导,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坚持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吴武征向中经联播解释道家养生的原理时说。同时,他强调,研习道医养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从事业、生活上去一点一滴的磨练自己所学,这不仅是对自己素质的提高,也是对道医学的实践。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对道医的认识,他认为道医是以老子之道为核心,以《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为基础,精气神保养为手段,道医和中医之间的交叉关系,相互关联而又有所不同。最后还从道医所讲的形气神三个方面作了详尽的解读。

据了解,吴武征为让更多的人体会道医养生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好处,带动更多人研习道医养生,传承道家养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注重传统师承文化,广授弟子。对此,他表示,道家的思想体系在我们大发展的今天有很重要的作用,传授道医养生不仅能把道家思想和医学紧密结合起来,还能培养出有道医学术修养,道家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才,同时广授弟子不仅是为了让学员修道,修医,更要修德,成为有德之人,把中华传统道德提升到新的层面。有了道的基础,德才会升华,在事业、家庭不同方面,结合处理当中才能游刃有余。

访谈结束之际,吴武征总结道,要学习道医,要先了解中医学的基础,中医和道医是密不可分的,道医研修是传承道家思想和中医学很好的实践,并希望更多人能投入到当中,弘扬中华医学文化。吴武征还希望多报道些道家文化的传播、特别是道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交往的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报道。让中国的道教文化在全世间开好花、结好果。中国的中医、道医能和人类大健康相结合,养生重于医治,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养好心、养好身,造福于全人类。通过道教文化传播,实现“道化天下、世界玄同”之目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文明圈和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以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李文文】

太极连两岸 文化共传承 | 2025海峡两岸(厦门)太极拳大赛暨太极嘉年华启幕在即

将于12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海沧体育中心启幕。福建省武术协会会长高楚兰、组委会负责人、台湾太极拳代表队总领队等嘉宾齐聚一堂,就赛事筹备情况、活动亮点以及太极文化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介绍与展望。国际太极拳日喜讯添彩 太极文化迎来世界时

落笔常在乡土间

曾经排列在夫夷江桃花岛新田车、黄家车、何家车、曹家车、杨木车等地段,那七、八架日夜翻滚的竹筒水车,见证了桃花村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正是那“远看蜘蛛织网/近看棍棍棒棒/四十八把酒壶筛酒/中间弹琴吹唱”的童谣,不仅激发了抗战时期短暂旅居新宁的艾青先生喷薄的诗情,更吸引着我为这方绝美的山水不住地吟哦。作为新宁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我深知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

福建高速厦门区域趣味运动会:以赛为媒 搭建“路链家企”协同发展大舞台

近日,以“高速聚能・路鹭同行”为主题的福建高速厦门区域2025年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力启幕。福建高速厦门区域相关单位,属地交警执法、管理部门等单位职工代表齐聚赛场,厦门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场指导,共同见证这场集趣味性、协作性与凝聚力于一体的职工文体盛会。

泊心舟

文/张毅龙这满城的华灯,原是盛世的眼睛。可我的魂,偏被一扇素简的窗棂勾了去——那光晕温润如隔世的玉,在万千璀璨里,守着豆大的清明。茶烟起时,白日清谈的余韵便漫上心头。半窗明月移过阶庭,茶烟袅袅散入虚空,恰如此刻墨痕在宣纸上走成孤舟。

“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启幕

11月5日,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承办的“传物遊心 解构万象——刘怡涛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幕。仪式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浓郁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哈尼族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迎宾曲》,歌声婉转悠扬,为画展增添了热烈而庄重的文化氛围。

龙江县:排球联赛燃情赛场绽放青春“该有模样”

11月2日,历时四天的龙江县中小学生排球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此次赛事由龙江县教育局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得到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响应,22所学校组建49支队伍踊跃参赛。青少年学生以球会友、以赛为媒,用拼搏诠释热爱,用汗水书写青春,奏响了昂扬向上的运动乐章

2025年第十七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圆满举行 全球佳作竞逐共绘数字创意新蓝图

10月3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国际动漫节组委会承办,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金海豚奖”颁奖仪式在厦门集美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聚焦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三大核心赛道,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优秀作品参与角逐。

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 | 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成功举办

由福建省人大书画院指导,福建省文联、中国四个“双世遗”地所在设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有关部门,以及武夷山市共同举办的“世界遗产 人民共享”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2025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人大书画作品展在武夷山正式开展。本次活动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全国四个世界双遗产地联合举办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南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六

华安各镇巾帼广场舞展演 多元活动赋能县域文化活力提升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各乡镇纷纷开展“舞动巾帼风采 悦享县域活力”广场舞相关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县域文化生活注入蓬勃活力。丰山镇:精心选拔 展巾帼魅力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全镇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日,丰山镇妇联先后到各村广场舞练习现场,通过实地观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丹青绘新貌 光影摄温情 | 攸县文联“时代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十月风来,携桂子清甜漫过阡陌,将新联村裹进一帧浓得化不开的秋光里。油茶果缀满枝头,凝着灿灿金晖;稻浪沿田埂起伏,与垂首的穗子低声絮语。白墙黛瓦隐在绿阴深处,乌亮的沥青路如墨绸蜿蜒,一头连着翻涌的丰收,一头系着炊烟袅袅的家园。2025年10月26日,重阳节前夕,攸县文联二十余位书家、影者,联袂黄丰桥镇文联同仁踏秋而来——为这处揽获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双文明称号

秋窗琐记

这秋光,原是这般耐人寻味的。作为终日与文书为伴的教育工作者,忽在这窗前得了片刻闲坐,竟觉出几分偷得浮生的愧怍。时光的渡轮驶入秋水长天,十月的风拂过眉梢,带着一种淬炼后的澄澈。它不似韩退之笔下“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喧哗逼人,也无白乐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泼辣恣睢,只是这般安安静静地,将王介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笔意倒转,把淡淡转浓的暮色涂抹在园林亭阁。那光是熟透的,带着十月特有的温

连城培田村歌破空而来 唱响客家古村的千年文脉

最近,一曲《心中的培田》横空出世,以悠扬旋律唤醒八百年客家古村的沉睡记忆,用深情文字勾勒培田的过去与未来。这首由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龙岩市连城县乡村振兴特派员谢小建作词、AI作曲的村歌,不仅是献给古村的抒情礼赞,更成为连接培田历史根脉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纽带。

枫契韶光

深秋时节,西风掠过山峦,枫叶如赤云般层层铺展,簌簌作响,正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境。千万片红叶仿佛离枝的蝴蝶,在空中盘旋成阵——名如朝露恨如烟,聚散何须问旧年?我独自走在石径上,见落叶铺就一条金色的小路,“人迹板桥霜”恍若旧日的誓约被秋霜一寸寸栽种在林间。还记得月下许下的三生之契,“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如今篱前温着五色醅酒,笑谈间挽起斑白的发丝,竟以枫叶为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