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8日南昌讯(蒋伟民 刘明瑄)手机一扫,15元支付成功,上犹县财政局干部戴德斌在安和乡政府食堂领取了一份一荤一素一汤的标准餐。无需协调、无需陪餐、无需公函,一次跨区域公务用餐在10秒内完成。
在江西修水县山口镇政府,新修的400余平方米沥青停车场停满了车,旁边的滑梯上有孩子在玩耍。镇长陈博文看着这一幕,心里轻松不少——这些设施的建设资金,来自该镇9个月省下的9万余元公务接待费。
改变源于2024年7月江西在全省推行的公务就餐改革。截至2025年7月,“赣餐码”平台已打通全省5291家机关食堂**,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单位,扫码就餐累计达7.5万余笔,基本实现“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目标。
技术赋能,一码破解数十年公务用餐难题
“以前一听说有接待,心里就发怵。”抚州市东乡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梁学海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基层干部的心声。传统公务接待中,公函管理混乱、超标接待、陪餐耗时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
江西的变革从技术破题。“赣餐码”系统依托银行统一支付平台,整合微信、支付宝、饭卡、电子钱包等多渠道支付,实现“扫码即支付、支付即核销”的无现金结算。后端对接智能监管系统,每笔消费自动生成电子凭证,实时回传数据。
在修水县纪委监委干部朱兵的电脑上,监督工作已从过去的“层层查”变为如今的“一键看”。系统具备智能预警功能——“某单位连续三天在同一地点扫码用餐,系统自动标红”,有效杜绝了“一函多餐”的漏洞。
技术设计坚持三个“不”原则:不改变就餐模式、不增加经费投入、不新设组织机构。各机关食堂只需打印张贴专属二维码,干部职工按原习惯扫码就餐,最大限度降低了改革阻力。
数字背后,真金白银的节约与效率提升
走进宁都县竹笮镇机关食堂,跨乡镇调研人员正用手机扫码结算餐费。“全县公务接待支出同比下降34.2%,违规吃喝线索减少81%。”该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廖炳生展示着数据。
更大范围的成效正在显现:
修水县自2024年9月试点以来,公务接待支出锐减327万元
上犹县仅3个月就在59个用餐点完成2659笔交易,金额46075元
赣州市全域覆盖708家食堂,注册人数7.6万人,交易1.4万余笔
“过去每月公务接待十多次,陪餐消耗大量精力。”全南县龙源坝镇干部坦言,现在推行扫码用餐后,基层干部得以从接待事务中解脱。
安和乡党委书记蓝贤波深有感触:过去机关干部在接待上耗费了不少精力,现在实行扫码用餐,接待费用降下来了,干部还能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工作。
作风转变,从“接待焦虑”到“扫码清风”
“现在扫码就餐,各吃各的,更简单、更轻松!”修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金海的感慨,代表了许多出差干部的心声。过去就餐讲究不少:主座推让、席间寒暄、拖延时间,一顿饭常常耗时一两小时。如今扫码支付后自助取餐,彻底告别了这些烦恼。
更大的变化在基层接待单位。山口镇镇长陈博文回忆:“重要的接待要提前审菜单,根据来宾喜好安排。陪不过来时,一个中午三四拨接待是常事。” 办公室工作人员同样压力山大——荣丹作为山口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常要提前对接人员身份、人数,甚至跑到县城采购特殊食材。
公函管理的简化带来实质性减负。修水县一年需开具公函一两千张,人员变动、行程调整常导致公函作废。如今下乡“拎包就走”,再不必为公函开取奔波。
“扫码自费吃食堂,不安排、不陪同”已成为江西公务活动新常态。全南县在全县乡镇食堂张贴“赣餐码”,干部下乡扫码用餐成为常态,从源头上防范了违规接待风险。
全省一盘棋,标准化与延伸服务的未来之路
改革推进速度惊人。抚州市采取“双周调度+季度研判”机制,短短一周完成全市569家食堂的系统接入。赣州市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联合财政、纪检等部门,构建“制度管总、标准量化、过程留痕”的管理体系。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谢新华介绍,未来将从三方面深化:
推进学校、国企食堂接入平台,扩大覆盖面
集成交通费缴纳、酒店预订等差旅需求
开发微信、APP、实体卡“三端并行”的2.0版本,提升兼容性
抚州市还在探索“赣餐码”延伸至扶贫产品采购领域,计划在APP端增设扶贫产品专区,让更多干职工助力乡村振兴。
山口镇节省的9万元接待费,最终变成儿童滑梯、停车场和图书角。当地干部发现,自从省里干部来调研都自觉扫码吃饭后,他们不用再费心打听领导口味,也不用再为超标接待提心吊胆。
在修水县纪委监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流。过去节假日要到高档饭店明察暗访,如今只需查看系统预警提示。“监督重点变了,”一位纪检干部说,“现在主要查有没有饮酒。”
小小二维码背后,改变的不仅是15元一餐的支付方式,更是基层政治生态的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