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2025 年 4 月,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宁波跨境结算公司")研发的特别提货权 SDRC 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覆盖东盟十国及中东六国市场。这一由公司董事长李健博士团队主导的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应用迈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截至目前,已有 17 个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接入该系统,人民币在东盟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提升至 24%,较 2020 年增长 9 个百分点。
作为宁波保税区管委会主发起设立的专业数字贸易金融服务机构,宁波跨境结算公司自 2018 年 9 月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跨境贸易数字金融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依托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公司构建的跨境结算科技平台已形成标准化服务通道,为进出口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金融支持。
技术架构革新:打造 "三流合一" 结算生态
SDRC 系统的核心创新在于重构了全球贸易结算的底层逻辑,通过四维架构实现突破性进展。在技术层面,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完美实现 "货权 - 资金 - 物流" 三流合一,确保交易全程可追溯。兴业银行宁波分行通过该系统的智能合约功能实现运费自动支付,大幅降低人为干预风险。
货币层面创新采用锚定数字人民币的混合结算单位,有效规避对美元清算体系的依赖。在中新跨境新能源汽车贸易中,该系统已成功实现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服务层集成碳税计算、供应链金融、跨境征信等多元功能,形成 "一站式" 服务平台,目前宁波自贸区实验室已在大宗商品领域实现人民币定价与数字货权交割。
规则层面通过对接多边数字货币桥(mBridge 项目)建立新型清算网络,显著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交通银行宁波分行通过该系统为企业办理的 1008.1 万元跨境结算业务,实现资金秒级到账,较传统 SWIFT 系统 3-5 天的结算周期,效率提升超过 90%,结算成本降低 60% 以上。
场景落地突破:从港口物流到跨境易货
在宁波保税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公司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已从港口物流逐步拓展至跨境贸易全链条。在 "集卡 e 家" 综合数字运营服务平台上,3 万多辆港口集装箱卡车已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充值、提现、ETC 交费、加油、维修保养等场景的全面应用。通过数字人民币元管家和智能合约系统,原本需要 200 人管理的调度系统,现仅需 12-15 人即可高效运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跨境电商和易货贸易领域的创新实践。依托 "集卡 e 家" 和 "现货 e 采" 两大平台,宁波跨境结算公司正积极构建 "中非易货贸易交易中心",以数字人民币为计价和结算单位,向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区出口二手集卡、工程机械等产品,同时进口特色农牧产品和矿产品,形成完整的贸易闭环。
2024 年,公司将创新模式复制到广州,推出大宗商品现货易采 2.0 版本 "货权 e 链",实现新型离岸贸易与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的融合创新。该试点已获得海关总署、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该领域试点项目。
战略意义深远:重构国际结算新秩序
李健董事长强调:"数字人民币的重大突破路径不在于短期用户数增长,而在于通过场景突围改造传统金融规则,形成增量价值。" 这一理念正通过 SDRC 系统的实践得到验证。该系统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规避美元结算风险的 "生存工具箱",更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构建起新型贸易防御机制。
通过数字人民币与 SDRC 的组合结算,企业可动态选择计价货币,避免单一货币波动冲击。厦门金龙公司对新加坡出口时通过该系统锁定人民币结算,成功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在关税成本优化方面,基于智能合约的贸易条款自动执行功能,可灵活调整贸易路径,利用区块链货权凭证确保合规性。
宁波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严荣杰表示,跨境结算科技平台的持续创新是保税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管委会将继续构建更加开放的机制和政策环境,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提供更好的创新发展土壤。
据悉,宁波跨境结算公司已参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国际标准制定,助力 CPMI(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修订 ISO/TC68 金融国际标准。按照规划,公司将在 2025 年底前实现与 30 国央行系统直连,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 "布雷顿森林 2.0 时代" 的全球金融新秩序贡献 "宁波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