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德州市德城区紧抓"两新"政策机遇窗口期,全面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记者近日走进山东德州齿轮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滚齿、热处理、磨齿、入箱等工序正有序进行。"作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生产精密齿轮订单。"公司信息化部主任刘岩介绍道。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产品需求激增的市场机遇,德州齿轮自2022年起布局新能源汽车齿轮研发。针对新能源车用齿轮的高精度、高强度要求,企业启动智能化生产工厂技改项目,投资1.5亿元引进32条瑞士产高端生产线。"新型齿轮磨齿机不仅将产品稳定性提升至国际标准,加工效率更实现300%跃升,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刘岩表示。在德城区工信局专项服务团队的全流程支持下,该项目成功申报1575万元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
在传统产业领域,一场"绿色革命"正在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上演。德化化工投资1亿元的有机胺装置能效升级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新型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自主调节运行参数实现工艺精准协同。据运河街道首席政府服务官赵晓宇介绍,核心设备磁悬浮风机采用无接触磁力悬浮技术,单机节电率达40%,年节电量约百万度。项目整体实施后,预计年节约标煤845吨,减少碳排放2249吨,相当于新增12万棵成年松树的固碳能力。
扎根天衢街道二十载的永兴碳素通过设备升级实现绿色转型。企业将预焙阳极生产线改造为全自动机器人操作体系,在焙烧车间引入乙炔激波吹灰系统,使单线高耗能设备减少18台的同时提升30%生产效率。技术负责人介绍,新型烟气净化系统年减排颗粒物50吨,真正践行"黑碳素、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德城区围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升级、安全水平提升四大方向,建立动态储备项目库,实施"一月一行业"技改专项行动。目前已有70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设备更新储备清单,总投资规模达314亿元。其中11个项目申报2025年首批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5个通过省级审核,"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加速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