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马海彤 通讯员 钟齐泽)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于5月27日正式批复G7021宁德至武汉国家高速公路宁德至古田段(以下简称“宁古高速”)车辆通行费标准。依据《福建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管理办法》(闽政〔2021〕15号)相关规定,宁古高速一类客车收费标准为0.60元/车公里,一类货车0.45元/车公里,此费率与省内同期建设的浦武高速等项目持平。

据悉,该项目六都枢纽至大甲互通约29公里的先行段将于近日通车运营,届时宁德市区至古田大甲镇的车程将大幅缩短至20分钟,为沿线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宁古高速起于蕉城区七都镇六都村,在此处设六都枢纽互通与甬莞高速衔接。该高速全长69.942公里,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路基宽度达26米。此次即将通车的先行段长度占全线的41.5%,剩余40.942公里计划于年底实现全线贯通。
据了解,前洋隧道作为宁古高速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4652米,属于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该隧道面临着四重严峻的施工难题:其一,出口端衔接昆边大桥桥台,地势陡峭,进洞条件差;其二,洞口段存在偏压、浅埋风险(埋深<30米);其三,洞身最大埋深超过450米;其四,穿越8处节理裂隙密集带,且地下水丰富。
为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项目方精心组建了一支具有丰富山岭隧道施工经验的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团队严格遵循“零开挖”“小切口”进洞的理念,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管控措施。同时,运用先进的超前地质及监控量测手段,提前感知围岩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支护参数,有效应对复杂地质变化。此外,还充分利用仰拱“五线”定位法、隧道防脱空监测装置等“四新”技术,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施工功效。
C2、C3合同段的2063片预制T梁全部由一个依托互联网、移动平台、建设监管一体化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打造的“智慧梁场”生产。该“智慧梁场”在技术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智能化生产线。配置3条30米全自动生产线和4条移动轨道台座线,投产后日均产能可达9 - 12片,极大地提高了预制T梁的生产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二是全流程追溯系统。每片T梁都植入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询梁片尺寸、张拉压浆数据等相关信息,实现了对T梁生产全流程的精准追溯。三是移动台座集成技术。该技术串联钢筋绑扎、蒸汽养护等7道工序,形成闭环流水线,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目前,随着昆边大桥左幅最后一片T梁架设完成,C3合同段完成全线半幅贯通,C2合同段利洋隧道右幅也顺利贯通,这标志着全线隧道工程圆满收官。宁古高速先行段的通车,为宁古高速年底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进一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