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30年打造个人农耕博物馆的周树春

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董楠楠)2024年5月18日,是世界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近几年,我国民间博物馆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武清区万宝斋博物馆创始人周树春,更是用了近30年的心血,搜集了涵盖整个中国人类史的农用工具,包括万件新旧石器时代工具及礼器。

博物馆日1_proc.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博物馆建设非常重视。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据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民办博物馆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民间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日2_proc.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来到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看到馆内外有数百件珍贵农具文物,再现了从神农创耒到现代化农业的历史文化脉络,这里的农耕工具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农业发展史。博物馆创始人周树春,从保护民族文化、弘扬华夏文明史的责任感出发,利用人生30年的黄金时间,倾其所有,从北至黑河南至三亚收集了人类农耕工具及史前石质、玉质器物总计有两万件之多,藏品不仅涵盖八千年以来整个农耕史,做到了全国农耕工具第一全的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史前新旧石器时代石质和玉质文化的各个历史阶段,独特完整的系列,其藏品之丰富、珍贵程度令专家们赞叹称奇。

博物馆日3_proc.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北京大学教授,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的王时麒教授对万宝斋博物馆收藏的玉耜的材质及产地进行鉴定,确定产自辽宁鞍山岫岩及海城地区。作为玉石鉴定专家,王时麒认为周树春的博物馆里的这件玉耜材质珍贵、对追根岫岩玉文化有重大意义。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大顺先生看到馆藏玉耜,震撼不已,表示这件玉耜是目前国内最大保存最完美的、也是仅有的一件史前玉耜,是迄今所见我国新石器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博物馆日4_proc.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陈全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傅仁义组成的专家组,对万宝斋博物馆给出的鉴定结果是:周树春先生收藏的藏品均采自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周围的河漫滩附近,总体观察这批藏品,绝大部分为人类制作的工具,可分为打制和磨制两种,且以岫岩玉石料为主。其中,少数打制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与小孤山文化一致。大部分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甚至青铜时代遗物。  

博物馆日5.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专家们表示,这些藏品的意义,在于这批石器基本用岫岩玉材料制作,而且基本以生产工具为主。其中玉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与小孤山遗址相当,将人类使用岫岩玉的历史提前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万年前。对研究岫岩玉文化的早期历史和发展,以及研究原始文化生产水平状况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博物馆日6.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据介绍,天津市武清区万宝斋博物馆创始人周树春,是一位民间收藏界的“奇才”,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从事大豆品种的研究推广工作,1995年创办了东北三省首家集科研、开发、推广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北安市新优作物研究所,1999年该企业被评选为“黑龙江省民营科研型企业”。该企业致力于把最新,最优的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给农户,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辐射黑龙江及吉林、内蒙、辽宁、河北等地广大种植户,普遍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本人荣获“全国首届十大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标兵”’称号,1998年被评选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1999年作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受邀参加国庆阅兵活动,2000年获得“首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博物馆日7.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由于一直从事农科研工作,因此对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并开始收集农业民间文物至今。他变卖了位于北京长安街CBD的两套房产及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水色时光两套别墅,还有天津市固定资产,基本收集齐了中华人类历史史前玉质、石质器具。中国人才报、爱心中国杂志社、央视《成功之路》栏目、时代楷模爱心中国公益人物推选活动组委会、当代华人传奇栏目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时代楷模第18届爱心中国公益人物推选活动”,周树春被授予“时代楷模第18届爱心中国收藏界石器时代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刘莎莎】

阮山烈士纪念馆获颁不动产权证 红色遗址保护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11月1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阮山烈士纪念馆不动产权证颁发仪式在永定区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顺利举行。这标志着这座承载闽西革命记忆的红色阵地正式完成“法律身份”确权,为烈士纪念设施长效保护、规范管理及红色文化传承筑牢产权根基。

辽宁岫岩玉文化研究会成立

日前,辽宁岫岩玉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暨红山文化“十一德”岫岩玉文创作品发布会在岫岩政协十楼大会议室举行,50余名玉雕企业主要负责人、玉雕大师、行业专家,相关学者、商界和收藏界人士齐聚,为岫岩玉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品读精彩人生 传习高风亮节 - 再读唐之享先生的《岁月诗痕》

恩师唐之享先生的《岁月诗痕》再版,正值长沙岳麓山杜鹃满山绽放。我翻出了2017年初获赠的《岁月诗痕》。书页微微泛黄,当年在空白处写下的批注清晰可辨。再次品读恩师唐之享的诗作,如同与8年前的自己隔空对话。品读书中近300首古体诗词时,我从字里行间领悟出作者“临渊履薄处事,夙兴夜寐求知”的通达品行与精彩人生,那不仅仅是理想的踌躇,更是将宏大愿景熔铸成步步扎实的脚印,是作者践行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举办国庆中秋主题团日活动 厚植爱国奋斗精神

为喜迎国庆中秋佳节,9月28日,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广告学2025级团委会,举办“厚植爱国奋斗精神,建功强国复兴伟业”为主题团日观影活动。活动特邀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发表了富有感染力的讲话。之后,集体观看抗美援朝题材历史战争影片《志愿军 存亡之战》。

传承红色精神力量 |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举办机关老同志读书班

老领导、老同志是南平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与宝贵财富,期望他们永葆忠诚本色、秉持学习热情、弘扬奉献精神,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平实践贡献“银龄力量”。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善平专程看望参加读书班的老同志,并作开班动

岫岩满族剪纸精彩亮相大阪世博会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日本大阪世博会“辽宁活动周”在中国馆举行,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文艺演出等形式充分展示了辽宁的文化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岫岩满族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立受邀参加活动。 在活动的互动展示区域,王新立的展台前簇拥着众多国际观众。她手中的剪刀灵活穿梭,红纸飘落间,中国馆的吉祥物——熊猫悠悠已然成形。紧接着,精巧别致

百岁法治泰斗再启传承新篇 | 王汉斌彭珮云向华侨大学法学院捐书建库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与华侨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王汉斌-彭珮云向华侨大学法学院捐书活动",设立《王汉斌-彭珮云文库》,以法治泰斗毕生心血滋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8月26日,泉州华侨大学法学院迎来特殊时刻。王汉斌彭珮云亲朋、法学院师生八十余人齐聚一堂,通过《梅花香自苦寒来》专题视频回溯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华侨

“龙江风格”亲历者六十年后重聚 共忆堵江抗旱壮举与精神传承

60多年前,福建漳州龙海人用双手堵住了江水,创造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龙江风格”。光阴流转,60多年来,“龙江风格”始终矗立在龙江儿女的心中,依然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9月8日,十多位当年“龙江风格”的亲历者、见证者重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碎片化的记忆串联成“龙江风格”的生动注脚

唐志平:让邵东车马灯火起来

“我们今年要增加新生力量,邀请年轻演员参与,强化主打节目,让邵东车马灯更接地气、更上档次。”8月底,邵东车马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志平收到由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颁发的“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牌匾时倍感振奋。这块牌匾,是对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邵东车马灯的充分肯定:“三年之内,我要力争邵东车马灯入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唐志平家学渊源

绥芬河市政协文化新闻组祭奠“和平天使”嘎丽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协文化新闻组委员携手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共同为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和平天使”嘎丽娅举行了一场庄重且意义深远的祭奠仪式。众人向嘎丽娅雕塑敬献花篮,以表深切缅怀。委员们以文化传承者与舆论引导者的双重身份,追忆英雄事迹,深入挖掘嘎丽娅故事的当代文化价值与传播意义,力求为绥芬河的文化根基注入新的时代

赣鄱五色间,青年们用音乐赋能文化“活”起来

青春为墨,乡土为卷,在赣鄱大地的夏日骄阳下,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青年说·赣鄱韵”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指导老师张佳秋的带领下奔赴吉安市遂川县草林镇,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90岁抗美援朝老兵亲述战场生死瞬间,华西五营青年聆听不朽军魂

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展馆里“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的箴言余温犹在,华西五营“未来之星”触摸历史、感悟抗战壮烈的心潮尚未平息。8月1日,在建军98周年与抗美援朝胜利72周年的庄严时刻,一部行走的“历史教科书”来到营员们面前——90岁抗美援朝老兵胡应恺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段穿越烽火的记忆被亲口讲述。

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成果亮相日内瓦 岫岩非遗闪耀国际舞台

近日,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的“保护创新 共建未来——版权在中国”主题展览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开幕。辽宁岫岩东北大鼓、岫岩满族刺绣图片精彩亮相此次展览,成为展现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成果的一大亮点。

两岸媒体人探访萧红故居 感悟文学精神与非遗魅力

沉浸式参访与非遗体验,共同追溯民国才女萧红的文学足迹,感悟黑土地上的红色文化与抗战精神,并品味独具特色的呼兰老味道。文学之旅:探寻萧红的生命与精神底色在萧红故居纪念馆,参访团细致观摩了这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

辽宁法院将长城“严禁取土刻划”写入司法保护令

严禁在长城上取土、取石、取砖;严禁在长城上刻划、涂污、故意损坏长城砖石和夯土等行为;严禁在长城本体种植作物、苗木……近日,在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葫芦岛市文旅广电局及绥中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司法护航 文旅同行——共筑文化遗产保护屏障”主题活动中,发布了《长城司法保护令》,10条规定立足长城保护特殊性,以法治力量构筑文化遗产保护坚实屏障。 长城巍巍,古韵声声

冰城启幕!两岸媒体共溯抗战烽火,龙江行绘就家国同心卷

7月6日,“铭记历史·共筑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岸媒体龙江行活动将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拉开序幕。由25名两岸媒体记者及网络红人组成的联合采访报道团,将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共同追寻抗战历史记忆,感受龙江发展脉动。7月6日,“铭记历史·共筑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岸媒体龙江行活动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