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开展社会实践

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林桂花 郭子文 通讯员 陈炳林 曾紫露 范彦欣)8月初,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奔赴龙岩长汀,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五下长汀足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重要批示,寻访敢把荒山变绿洲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党的十九大代表沈腾香,参观红军长征第一村等革命旧址,开展主题为“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伟大变革”的社会实践活动。

香樟树下见奇迹 感悟生态文明思想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为了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实践队来到了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习近平24年前捐种的那棵香樟树,昂然挺立,枝繁叶茂。这棵“生态之树”,不仅见证着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绿色奇迹,也见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和实践。在树下,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微党课,细致了解习近平总书记与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点点滴滴。

2024081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8.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实践队一行参观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栽种的香樟树

 “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曾是长汀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及到中央工作后,先后多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跟随着总书记的足迹,长汀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沿着生态文明的正确方向,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如今的长汀,满目青绿、安居乐业的和美画卷在老百姓心间铺展开来。

2024081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3.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实践队一行聆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微党课

实践队员们随后前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走访附近地区,切身感受长汀当地的水土保持状况,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实践队还对科教馆员、长汀水土治理参与人员、当地居民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了解长汀水土治理过程中的具体详情和现实影响。通过在科教园的学习,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了解了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的长汀人民与水土流失顽疾的漫长斗争史,也从“长汀路径”这一生态样本中深刻领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增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道路的认识。

“难坑荒山”变“南坑绿洲” 记录绿色发展脉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践队走进长汀县南坑村,学习感悟南坑从“荒山到绿洲”的伟大巨变。

2024081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2.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实践队一行拜访党的十九大代表沈腾香

实践队一进入村庄,一排排彩色风车、草莓采摘园、特色农家乐、杏福大舞台、萌宠乐园映入眼前,近年来,南坑村以“深化红领行动 争当红土先锋”为统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整治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颜值,提高村民收入,发展乡村旅游,获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省级金牌旅游村”。

可谁曾想到,20多年前,南坑村穷山恶水,是长汀县水土流失的重灾区,被当地人形象的称为“难坑”,1997年沈腾香任职南坑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2年,带领全村人民改善生态,脱贫致富,如今万亩银杏枝叶摇曳,是当初乡民们和领导干部一棵一棵栽种出来的丰硕成果。实践队有幸拜访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党的十九大代表、村党支部原书记沈腾香。通过和沈书记的深入交流,实践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老一辈党员拼搏奋斗的精神,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实效,在体验式、场景化的实践中,实践队沉浸体悟新时代以来南坑村的伟大变革,发人深省,引人奋进。

“零公里”处再出发 红色精神永流传

实践队来到了位于长汀南山镇的“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著名的松毛岭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实践队一行在红色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红土地,了解红军桥的历史,感悟观寿公祠里的长征精神。红军桥上的“生命等高线”依稀可见。90年前红军使用的是1.5米长的汉阳造步枪,只有身高超过1.5米的年轻人才能扛枪参军。在这座桥、这条刻线前,无数年轻人义无反顾报名参军,然而,这些报名参军的人,十之有九,再也没有回来,这条线也就永远定格在那里,成为“生命等高线”。

2024081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4.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实践队一行参观长征第一村——中复村

实践队采访了当地的老一辈居民,听他们讲述这里的红军故事,“当年家家户户都把门板拆下来,支援红军筑工事或做担架。”“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奏响了一曲军民同仇敌忾、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壮歌。

2024081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5.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实践队一行采访了中复村的老一辈居民,听他们讲述这里的红军故事

跟随讲解员,实践队来到了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陈列馆,在陈列馆里,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发黄的照片,恍若身处那个时代,感受中国人民对解救中国的渴望以及中国红军充分积极的调动人民救国的决心。

中复村有一座山,地势险要,山上尤以松树为多,松毛岭由此得名。1934年9月在松毛岭上,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击退了国民党军数十次进攻,最终以伤亡近半的代价,拖延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步伐,为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迈出了红军长征的第一步。1989年,长汀县人民政府在当年中复村村民自发收殓烈士遗骸、建立“松毛岭烈士纪念塔”的基础上,在松毛岭下建起了一座8.8米高的纪念碑。杨成武将军为纪念碑题写了“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碑名。实践队来到纪念碑前,驻足屏息,仰望丰碑,缅怀英烈,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焕发起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中复村,见证了革命先烈的赤胆忠魂,也见证着改革开放后的辉煌巨变。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实践队员们切身体会到先辈们对革命的赤忱热情。感受到一代代人民团结共进的力量,领略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背后的家国情怀,表示作为大学生需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不断谱写出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感悟苏区精神 传承英雄气概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实践队员还先后前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杨成武将军广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苏区时期省级团委旧址参观学习,追寻先辈们的足迹,了解革命先贤的英雄事迹。浓厚的历史氛围感仿佛将实践队带回了往昔年代,革命英雄的悲壮生平在历史的荡涤下显得愈发伟大而刻骨铭心。“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一生抱负的写照,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往真理、追求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和为发展真理而不懈奋斗探索的可贵品格,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们;而杨成武将军纪念馆内,战功赫赫的杨成武将军同样令人赞叹不已——强渡乌江、攻打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战功背后是热忱的家国情怀,也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2024081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赴长汀县调研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6.jpg?x-oss-process=style/water

▲实践队一行参观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实地学习,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时刻铭记烈士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长汀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一次次实地参访研讨、一堂堂生动深刻的微党课、一次次理论学习与沉浸式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都让这堂“实践课”更有温度和效度。引导实践队员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体悟绿水青山的伟大变革,立志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责任编辑:刘莎莎】

阮山烈士纪念馆获颁不动产权证 红色遗址保护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11月1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阮山烈士纪念馆不动产权证颁发仪式在永定区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顺利举行。这标志着这座承载闽西革命记忆的红色阵地正式完成“法律身份”确权,为烈士纪念设施长效保护、规范管理及红色文化传承筑牢产权根基。

辽宁岫岩玉文化研究会成立

日前,辽宁岫岩玉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暨红山文化“十一德”岫岩玉文创作品发布会在岫岩政协十楼大会议室举行,50余名玉雕企业主要负责人、玉雕大师、行业专家,相关学者、商界和收藏界人士齐聚,为岫岩玉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品读精彩人生 传习高风亮节 - 再读唐之享先生的《岁月诗痕》

恩师唐之享先生的《岁月诗痕》再版,正值长沙岳麓山杜鹃满山绽放。我翻出了2017年初获赠的《岁月诗痕》。书页微微泛黄,当年在空白处写下的批注清晰可辨。再次品读恩师唐之享的诗作,如同与8年前的自己隔空对话。品读书中近300首古体诗词时,我从字里行间领悟出作者“临渊履薄处事,夙兴夜寐求知”的通达品行与精彩人生,那不仅仅是理想的踌躇,更是将宏大愿景熔铸成步步扎实的脚印,是作者践行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举办国庆中秋主题团日活动 厚植爱国奋斗精神

为喜迎国庆中秋佳节,9月28日,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广告学2025级团委会,举办“厚植爱国奋斗精神,建功强国复兴伟业”为主题团日观影活动。活动特邀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发表了富有感染力的讲话。之后,集体观看抗美援朝题材历史战争影片《志愿军 存亡之战》。

传承红色精神力量 |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举办机关老同志读书班

老领导、老同志是南平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与宝贵财富,期望他们永葆忠诚本色、秉持学习热情、弘扬奉献精神,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平实践贡献“银龄力量”。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善平专程看望参加读书班的老同志,并作开班动

岫岩满族剪纸精彩亮相大阪世博会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日本大阪世博会“辽宁活动周”在中国馆举行,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文艺演出等形式充分展示了辽宁的文化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岫岩满族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立受邀参加活动。 在活动的互动展示区域,王新立的展台前簇拥着众多国际观众。她手中的剪刀灵活穿梭,红纸飘落间,中国馆的吉祥物——熊猫悠悠已然成形。紧接着,精巧别致

百岁法治泰斗再启传承新篇 | 王汉斌彭珮云向华侨大学法学院捐书建库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与华侨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王汉斌-彭珮云向华侨大学法学院捐书活动",设立《王汉斌-彭珮云文库》,以法治泰斗毕生心血滋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8月26日,泉州华侨大学法学院迎来特殊时刻。王汉斌彭珮云亲朋、法学院师生八十余人齐聚一堂,通过《梅花香自苦寒来》专题视频回溯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华侨

“龙江风格”亲历者六十年后重聚 共忆堵江抗旱壮举与精神传承

60多年前,福建漳州龙海人用双手堵住了江水,创造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龙江风格”。光阴流转,60多年来,“龙江风格”始终矗立在龙江儿女的心中,依然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9月8日,十多位当年“龙江风格”的亲历者、见证者重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碎片化的记忆串联成“龙江风格”的生动注脚

唐志平:让邵东车马灯火起来

“我们今年要增加新生力量,邀请年轻演员参与,强化主打节目,让邵东车马灯更接地气、更上档次。”8月底,邵东车马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志平收到由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颁发的“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牌匾时倍感振奋。这块牌匾,是对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邵东车马灯的充分肯定:“三年之内,我要力争邵东车马灯入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唐志平家学渊源

绥芬河市政协文化新闻组祭奠“和平天使”嘎丽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协文化新闻组委员携手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共同为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和平天使”嘎丽娅举行了一场庄重且意义深远的祭奠仪式。众人向嘎丽娅雕塑敬献花篮,以表深切缅怀。委员们以文化传承者与舆论引导者的双重身份,追忆英雄事迹,深入挖掘嘎丽娅故事的当代文化价值与传播意义,力求为绥芬河的文化根基注入新的时代

赣鄱五色间,青年们用音乐赋能文化“活”起来

青春为墨,乡土为卷,在赣鄱大地的夏日骄阳下,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青年说·赣鄱韵”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指导老师张佳秋的带领下奔赴吉安市遂川县草林镇,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90岁抗美援朝老兵亲述战场生死瞬间,华西五营青年聆听不朽军魂

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展馆里“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的箴言余温犹在,华西五营“未来之星”触摸历史、感悟抗战壮烈的心潮尚未平息。8月1日,在建军98周年与抗美援朝胜利72周年的庄严时刻,一部行走的“历史教科书”来到营员们面前——90岁抗美援朝老兵胡应恺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段穿越烽火的记忆被亲口讲述。

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成果亮相日内瓦 岫岩非遗闪耀国际舞台

近日,由中国国家版权局、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的“保护创新 共建未来——版权在中国”主题展览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开幕。辽宁岫岩东北大鼓、岫岩满族刺绣图片精彩亮相此次展览,成为展现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成果的一大亮点。

两岸媒体人探访萧红故居 感悟文学精神与非遗魅力

沉浸式参访与非遗体验,共同追溯民国才女萧红的文学足迹,感悟黑土地上的红色文化与抗战精神,并品味独具特色的呼兰老味道。文学之旅:探寻萧红的生命与精神底色在萧红故居纪念馆,参访团细致观摩了这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

辽宁法院将长城“严禁取土刻划”写入司法保护令

严禁在长城上取土、取石、取砖;严禁在长城上刻划、涂污、故意损坏长城砖石和夯土等行为;严禁在长城本体种植作物、苗木……近日,在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葫芦岛市文旅广电局及绥中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司法护航 文旅同行——共筑文化遗产保护屏障”主题活动中,发布了《长城司法保护令》,10条规定立足长城保护特殊性,以法治力量构筑文化遗产保护坚实屏障。 长城巍巍,古韵声声

冰城启幕!两岸媒体共溯抗战烽火,龙江行绘就家国同心卷

7月6日,“铭记历史·共筑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岸媒体龙江行活动将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拉开序幕。由25名两岸媒体记者及网络红人组成的联合采访报道团,将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共同追寻抗战历史记忆,感受龙江发展脉动。7月6日,“铭记历史·共筑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岸媒体龙江行活动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