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士龙 通讯员 郑茗文)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辽宁鞍山"革命老战士足迹展馆"迎来参观热潮。作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办红色文化场馆,该馆以万余件革命文物为载体,系统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斗争历程与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现已成为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阵地。

这座由鞍山弘莲公益性公墓总经理葛继红创办的专题展馆,以"历史军人·红色传承"为布展理念,陈列着自土地革命至抗美援朝时期的1300余件珍贵文物。展品涵盖冷兵器、勋章证章、军事地图、文献手稿等12大类,其中红军时期列宁学校印章、张万年将军书法真迹、刘胡兰烈士证书等镇馆之宝,通过泛黄报刊、斑驳军装、锈迹勋章等实物,构建起立体化的革命历史记忆场域。

据展馆创始人葛继红介绍,其家族红色收藏传统可追溯至父辈。2016年获赠江西胜利县列宁学校印章后,她系统开展红色文物征集工作,历时六载重走长征路,足迹遍布全国革命老区,累计投入数百万元征集革命文物。2019年启动老兵口述史抢救工程,组建专项团队深入鞍山四区县,完成110位抗战老兵影像采集与足印拓印,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历史"档案库。


2020年底正式开放的展馆采用沉浸式展陈设计,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技术手段,让观众在红军收音机电流声、解放战争号外特刊、抗美援朝军装实物前,深度感知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开放三年来,已接待党政机关、大中小学等700余家单位,超20万人次在此接受红色教育洗礼。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更将其列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红色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

值此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主题发布之际,鞍山革命老战士足迹展馆同步启动"红色记忆守护计划"。葛继红表示,面对革命文物散佚风险,展馆将持续完善文物数字化建档,强化预防性保护措施,并计划拓展线上云展览功能,让红色文化基因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作为全国民办红色场馆的典范,鞍山革命老战士足迹展馆正以"收藏历史、见证时代、启迪未来"为使命,构建起连接革命精神与当代价值的文化桥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