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娃、房、空气:城市“伪中产”集体重度焦虑

这是一个光鲜的群体,多毕业于知名高校,从事体面的职业,在大城市安下小家,热爱知识和学习,追求有品质的消费和体验;这又是一个脆弱的族群,下一代的教育、住房、家庭成员的健康都是他们焦虑的来源。

一切为了孩子

5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90年代的装修,为了让孩子每天早上多睡1小时,在外企工作的梁娜把家从郊区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搬到能望见学校操场的“老破小”学区房,害怕装修污染影响孩子健康,甚至不敢给房子装修。

为给孩子好的语言环境,梁娜在孩子幼儿园时就到处在家中贴上英文,而且还“规定”每天吃饭时全家都要说英文,这难不倒中学英语教师出身的梁娜妈妈,可苦了梁娜爸爸。白天孩子去上学时,梁娜妈妈一边做家务,一边放上入门级的英语教学带,“监督”梁娜爸爸学习。

如同梁娜,大城市中等收入人群原本希望自己曾经缺失的快乐童年能“弥补”给下一代,让他们自由选择课后和周末的生活。但在育儿时,他们改变了主意,“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

“同学个个琴棋书画英文武术全能,我们家宝宝不但文艺表演只能当观众,而且连识字唱英文歌都不如别人。”年轻妈妈张莹莹看到幼儿园“同窗”竞争激烈,最终走上“虎妈”的道路,“在大城市,大家都补课,我们孩子如果不补课,将来可能只能考个二流大学,我肯定有落差,还有负罪感。”

“虎爸”“虎妈”对下一代“出人头地”的期待,让中国成为留学生第一大输出国,还助推出一个巨大的培训市场。上海社科院2016年7月发布的“民生民意调查报告”显示,2000多个受访对象中,逾六成上海家庭子女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比例超过15%。

追房价的人

有人调侃:“2016年涨得最快的是房价,跌得最快的是股票。”一边是部分城市房价尤其是学区房节节攀高,购房经济压力随之加大;一边是居民理财渠道乏力,中等收入群体想要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并不容易。

提起学区房,梁娜爱恨交加。恨的是,学区房价格畸高,自己去年咬咬牙买下的“老破小”,单价都要十几万元;爱的是,学区房保值,从2015年到2016年“账面价值”涨了三成。

上海社科院调查显示,11.1%的上海市民为子女择校而特意购买“学区房”,其中,年收入20.1万元以上的家庭中,近三成特意购买了“学区房”。

如果说已婚已育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学区房而焦虑,那么,刚刚走出校门的“预备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感来源于首套房。“预备中等收入群体”是近期的网络热词,被用来称呼从985、211高校毕业、却对一线城市的房产价格“望洋兴叹”的高材生。伴随着去年以来大城市房价的新一轮上涨,他们想要落脚大城市的路途变得更加艰难。

“刷屏”朋友圈的《名牌大学生为何愤懑焦虑?》直言,这部分人群“转正”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渠道出现“凝滞”,与十年前毕业的学长相比,他们购房较难,心生焦虑。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2015年发布的调查显示,租住宿舍、租住商品房居民,自我认同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分别为19.6%和12.6%,而已购商品房居民,自我认同率高得多,达到35.2%。

逃离北上广

曾经被视为“软条件”的环境也已成为引起中等收入人群焦虑的因素。他们坦言自己离开大城市,移居环境优美著称的地方生活,或是干脆移民国外的一大驱动因素就是环境。

“沙尘暴我忍了多年,每年春天忍忍也就过去了,可是雾霾我真的受不了。”黄晓月在国外本科毕业后回京工作,这两年的冬天,她遇到重度雾霾每每“难受得不能自理”,再三权衡之下“一狠心”移民去了比北京工作“差得远”的新西兰。

在大理开客栈的陈姐曾经是跨国公司的中层干部,“孩子送出国”后就和丈夫一起从北京移居云南。如今,陈姐着手筹备第二家客栈,在附近“开发程度低一些”的古镇里寻找合适的院落。“在热爱的城市,看美丽的风景,做喜欢的事,何乐而不为?”

更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选择在一年中的一段时间从都市“逃离”,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暂时告别焦虑。有人背上行囊,避开污染和雾霾,去机场展开一次没有目的地的飞行,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责任编辑:孙晓曼】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