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山东沂水县:“兵支书”“兵委员”乡村振兴再征战

中经联播 5月24日山东沂水讯 (张晓飞 通讯员孔祥慧)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马站镇加大从退役军人中培养、储备、选拔村“两委”干部的力度,鼓励退役军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硬朗、纪律严明、带富能力强的“兵支书”、“兵委员”队伍。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全镇66个行政村198名村两委成员中,共有退役军人53人,现役军人家属9人(含3名退役军人),22人初次当选,较上一届增长11%。其中,“兵支书”18人,占比27.27%;“兵委员”35人,占比26%;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和改善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建引领,拓宽渠道,精兵强将再脱颖

该镇将每年返乡报到的退役军人党员及时纳入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党支部进行思想政治培训,并根据退役军人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建立党员培养机制,将年轻优秀的退役军人党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力量库。

一是吸引“归乡雁”。依托应征入伍、部队服役、退伍回乡、创业发展的链条,优先将退役军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根据每个村的村情、村需,为村级组织量身打造一批可为本村扎实工作、乐于奉献,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的退役军人后备干部。目前,该镇共有退役军人后备干部65人,为扎实助力乡村治理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

二是精选“筑巢燕”。该镇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中明确3名同志专职负责退役军人工作,每年退役军人报到后,镇党委通过与退役军人集中座谈交流等方式,获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意愿,对有意向助力基层治理工作的退役军人积极引导进入村委内进行后备干部管理。让退役军人牢固树立“脱下军装 奉献地方”的思想,鼓励退役军人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各项事业中来,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如该镇郭家庙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元召,自退伍后就一直在村内从事基层工作,目前已连任两届村党支部书记。

三是严选“领头雁”。该镇通过村党组织换届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为契机,从近年来退伍回乡的退役军人中优中选优,找一批政治素质硬、村级事务熟、党员、群众认可度高的退役军人进入村级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中任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愿意奉献基层的退役军人开辟人生第二战场。如该镇杨家城子村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在服役期间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三次,担任班长时集体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四次,旅嘉奖一次,营嘉奖两次,退伍后放弃事业编安置,选择回乡创业,先后开办运输和餐饮店铺等企业带动了其他退役军人就业。马站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长期接触了解、定期和李法进行座谈进行党性培养和业务提升,等到李法本人能力可以适应基层工作后将其推荐至杨家城子村委做后备干部,通过近两年的工作获得了该村党员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在今年换届中光荣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

优秀带动,实践锻炼,实战本领再提升

该镇针对退役军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定型培育”。让每位在村任职的退役军人都是基层治理工作的“排头兵”。

一是精准定位,量身打造。根据“兵支书”、“兵委员”个人特点和村情发展需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做好培育和孵化。该镇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联系培养机制,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帮助“兵支书”、“兵委员”发扬优点、提高能力素质。以马站村党支部副书记贾阳阳为例,2019年5月,马站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贾阳阳进站咨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在得知其1986年出生且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后,对其进行谈心,经过多次和服务站的沟通后,让其找到了自身定位,决心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并于2019年8月份在沂水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从退伍军人中考选村支部(副)书记考试中顺利考选为马站村党支部副书记。

二是实战锻炼,有的放矢。该镇围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将“兵支书”、“兵委员”放到第一线上去“淬火锻炼”,让“兵支书”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不断适应新时代农村工作。马站村党支部副书记贾阳阳在各项工作中都表现的非常突出,不光秉承了军人的本色,还带动了众多退役军人的积极作为。疫情期间,贾阳阳所在的马站村成立了退役军人巡逻队,大大的保障了村民的安全。该村高档小区文昌御园正打造积极退役军人专属军味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均为退役军人,大大提高了退役军人就业率,该小区入住户也是全镇退役军人占比最高的一个小区。贾阳阳本人也在2021年度村两委换届中再度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

三是永不止步,系统提升。针对“兵支书”“兵委员”的岗位要求和履职需要,依托党校、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等平台,实现对“兵支书”、“兵委员”的培训“全覆盖”。让他们不光在基层治理上游刃有余,也在文化阵地上扬帆远航。

责任细化,严谨考核,工作作风再推进

根据村“两委”班子现状、履职情况、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注重发挥干部特长,分析研判人选的政治表现、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等情况,做到“一村一策”,确保任职退役军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一是清单管理。科学制定村干部考核办法,由乡镇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和“兵支书”、“兵委员”个人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兵支书”、“兵委员”在村“两委”的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清单,将个人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承诺、践诺、兑诺。

二是定期考评。扎实推进党组织书记述职、党建考核、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期对包含“兵支书”在内的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做好跟踪管理。考核评议情况与报酬待遇、评先评优等挂钩,倒逼履职担当。

三是动态研判。乡镇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兵支书”、“兵委员”个人档案,实行规范管理,将任职调整、任职表现作为动态备案内容。加强对“兵支书”的监督和管理,对不胜任、不合格的“兵支书”及时调整配强。

多方发力,正向激励,内生动力再激发

一是政治激励。认真推荐评选“两代表一委员”,先后有21名“兵支书”、“兵委员”被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形成了“帮栽一棵茁壮树,带出一片参天林,联成乡村振兴景”的良好氛围。

二是工资待遇。严格落实激励政策,有7个“兵支书”所在村纳入专业化管理队伍。

三是宣传表彰。组织开展“十佳优秀退役士兵”、“十佳兵支书”、“十佳兵委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出了贾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贾佃青、小湖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军、富余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邱维高、张家珠江村党支部书记张运建等一批优秀“兵支书”。


                                    


【责任编辑:李文文】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