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16日山东费县讯(通讯员 徐淑刚 罗志强 高云野 闫广志)时值初夏,漫步费县探沂镇王富社区,水泥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鸟语花香,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之间,幸福生活随处可闻可见可感。

乡村之美,在于环境,在于人文,也在于治理。近年来,王富社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力求实现民有所乐、老有所养、幼有所托、事事畅言、党群共建5个目标。投资600万元建设5000平方米养老院,供社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投资340万元建设标准化小学,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投资800万元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满足了社区青少年科普和教育等多重需求……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王富社区乡村治理的新图景是费县乡村治理工作的生动体现。2019年,费县被中央农办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山东共6个)。试点以来,该县高度重视,统筹谋划,主动作为,按照“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智治支撑”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强化工作保障,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党建为纲,引领乡村振兴。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推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增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开展村居(社区)党组织评星定级,实行分类整治。目前评定五星级村党组织194个、四星级村党组织273个,四星级以上占比达到73.1%。开展“头雁”引领培育行动。立体推进农村干部选用制度改革,持续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和专业化管理,健全专职服务、末位淘汰、动态调整管理机制,推动兼职变专职、被动变主动。开展村集体清产增收行动。截至2020年底,全县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347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占87%。

自治为基,激发群众参与。以村委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筑牢自治根本。构建自治组织架构,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目前,全县13个村居纳入市级议事协商试点,“432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刊发推广。提升村级服务职能,在全县411个村设置便民服务站,公开考选320名便民服务代办员,实现基层服务事项“一口清导办、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
德治为先,培树文明新风。依托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费县扎实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文明村镇建设、移风易俗等工作,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成实践中心站所和基地430个,发展志愿者11.7万人,开展实践活动2.8万余场次,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行政村全覆盖。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制定文明村居(社区)奖励办法,设置专项奖补资金,创建文明村镇323个,2020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到80%。抓好文明家风培育。积极实施文明家风培育行动,带动家庭改习惯、树新风。

法治为本,夯实保障基础。以“雪亮工程”平台为基础,整合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网格服务等资源力量,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创新网格化管理,推出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进网格,打造专业网格队伍;创新建立网格指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员、社会服务团“三员一团”网格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开展“红色网格+平安社区”建设,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实行小微化治理,将“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探索打造“实话石说”“老邵茶馆”“百姓说事亭”等载体,广听民意,实现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
智治有方,创新治理体系。坚持“一体化、全要素”标准,积极完善全科网格,推进数据共享,构建联动智治体系。完善全科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用”。搭建智治系统。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双创孵化中心,以费县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项目为基础,规划建设网格化治理信息系统和联动指挥中心,开发“村情通”手机APP系统,建立信息采集上传、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网上督办反馈的运行模式。推进数据共享。规划建设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汇聚应用、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对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切实提升治理效率。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下一步,费县将持续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力量、资源、政策向基层倾斜,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