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玉霞: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中经联播7月5日济南讯(马荫超 通讯员郑逢善 霞门弟子)关注“张玉霞讲坛”的人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位女老师,带领着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文化考察,支教扶贫……虽年近花甲却精力旺盛,虽成绩卓著仍志存高远。这就是著名文化学者,山东理工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玉霞教授。其实,张教授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01.jpg

三十九载育桃李,大爱无言写春秋。

张玉霞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6人,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60年代,全靠父亲一人的微薄收入和母亲的勤俭持家得以维持温饱。虽然生活不易,但是父母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文化,报效祖国”。这是那个年代一位老党员对自己子女的殷切期盼。直到如今,已经年过九旬的老母亲,还时常对后辈们念叨这八个字。就是那个时候,她年轻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发奋图强的种子。在那种极度贫寒的环境中,张玉霞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当时的淄博师专,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参加工作多年以来,她踏实工作、吃苦耐劳、积极上进、赶超自我,先后任教于初中、高中,直至现在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和影视、演讲等领域的全国知名文化学者。回首过往,张玉霞虽生于贫寒,却始终初心不改,一路奋进,终成美器。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02.jpg

“在她心里,学生最重,名利最轻。”“一切都在变,唯有张老师的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潜心治学,实干笃行的初心没有变。”“能与毕业了多年的学生做到这样亦师亦友的人能有多少呢?张老师就是其中一个。”她的学生们如此评价。

张玉霞习惯称她的学生为“孩子们”,在为大家传授知识的同时,她积极和学生交流、谈心,为困难学生宣传募捐,为学生解除情感上的疑难困惑,无偿给予学生资助教导和提供演讲锻炼等学习机会,无私帮助引导多名学生走上教育等工作岗位。

她坚持以专业知识涵养学生成才,总结出“大气做人,踏实做事,诗书为伴,涵养心灵;爱生如子,待生如友,教学相长,乐在其中” 的32字工作感悟和对青年学子的“用梦想点燃生命,以智慧磨砺青春”14字寄语。多年来,她长期担任校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和“心之航”“风絮诗社”等多个社团的指导老师,参与指导“春天的诗会”“中华经典诵读”等各类大赛,所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级立项。

03.jpg

穿越三十九年教学时光,她点亮了多少人生命的灯塔;回首五十九载生命春秋,她扣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爱心润物细无声,言传身教德树人,张玉霞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更是一位无私而又知心的朋友。 

张玉霞在求学期间有幸得以遇见恩师赵蔚芝、王志民、周星等先生,深受感动,从而暗下决心,也要成为一名爱生如子、潜心治学的好老师,用爱心去关怀学生、用知识去引领学生,在毕业后她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张玉霞多年来潜心于教学科研,致力文化普及。在教学工作中她发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并清醒地认识到,一位好老师,必须走在知识的前沿,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导者,于是工作之余,开始接触当时方兴未艾的影视美学,不顾年近半百主动到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看到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宜,又投身大学生演讲诵读领域研究,成为了华语演讲联盟常务理事和山东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

迄今为止,据张玉霞的学生统计,她已经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从镜之像到灯之影》等10余部著作与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省市级奖20余项。积极投身文化传播事业,多次担任国家及各级各类文艺比赛评委,曾获“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多次受邀作学术讲座或演讲。创办“张玉霞讲坛”,主持省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与淄博、青岛、潍坊等地中小学和政府机关共同举行文化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所指导的“心之航”社会实践团队已连续6年获得校优秀服务团队称号,其本人曾获“山东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第三届淄博市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央广网、齐鲁晚报和山东理工大学等众多媒体宣传报道。

如今,从教39年的张玉霞依然在校坚守教育工作岗位,从事古代文学与影视传播,演讲与口才等教学与研究,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和“优秀教师”奖励。

04.jpg

回首看来,张玉霞已经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也有各行各业的翘楚,如从政奉献的张雨田、国先占等同志,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的田丹昌、刘世国、李春等,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刘恩龙、高英姿、郑刚等人。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在工作与教育上已经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就,在安享天命的年纪,是该好好享受生活了,但张玉霞始终不忘父母讲的那八个字:学习文化,报效祖国。近年来,张玉霞在工作和研究之余,更多的开始关注学生特长与才华施展,家乡文化传播,贫困学子的生活等方面,可谓志在千里,恒心不已。于是,在2015年创办了《张玉霞讲坛》,连续七年组织学生成立社会实践队伍,前往淄川、博山、周村、桓台、沂源、临淄等地进行文化学习,支教活动,而且借助平台为贫困学子宣传家乡特产,成为了学生文艺创作的集中地以及淄博当地文化的展示台。

转眼间,张玉霞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9年了,一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教书育人。在学生为张玉霞老师从教35周年的庆祝会上,远在外地无法回来的学生特地写下“一腔热血传学业,两袖清风育新人”“杏坛一梦无日夜,春风曾记种花人”的诗句来赞美感恩张老师。正是因为她的一腔热血和两袖清风,默默无闻、不求回报,最终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赞誉,有道是春风曾记种花人。






【责任编辑:李文文】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