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4日济南讯(宁涛)7月23日晚,由山东省文旅厅、威海市、乳山市等联合出品、省话剧院创排的红色革命题材大型话剧《乳娘》在济南历山剧院首演。该剧以史诗般的创作手法,细腻塑造了三位不同类型的“乳娘”形象,讲述了胶东半岛上真实存在的乳娘故事。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面对日寇的层层封锁,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人员不得不抛下亲生骨肉奔赴前线。而在当时的山东乳山,有一群妇女为了民族大义,舍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秘密哺育这些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乳娘”。

另据《乳娘》导演李利宏介绍,这部戏的历史叙事视角是基于“总体历史”的。我们的视角不同于以往描写表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就是在舞台上不去直接表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不去直接表现日寇入侵后大扫荡中的血雨腥风,也不去甚至拒绝表现大家已知的被“全面历史”观解构、一致过的红色事迹和刷过漆的乳娘故事。只是把历史上的“抗日战争”作为一个背景,作为一个展示剧中人物精神心灵的载体,作为另一个与我们这部戏的历史序列并存的另一个历史序列,与我们的历史叙事空间平行的另一个历史叙事空间。我们要运用史料并争取较好的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互动式结合,通过虚拟、戏仿、拼接,展示被遗忘、被隐藏、被封存的另一个历史序列和历史空间。努力于历史褶皱中发掘那些击中人心、触发共鸣的历史、人物与细节,于宏大叙事中关注个体命运,于风雷激荡中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简言之:在想象中用艺术的手法勾勒出“丢失”的历史细节,在敬畏中用戏剧的方式开掘出山东乳娘们“雪藏”的红色家珍。

据资料记载,从1942年至1955年期间,山东乳山共有300多位乳娘和保育员,共抚养了1223名八路军后代,且无一因日军“扫荡”和频繁迁徙而伤亡。在艰难的困境中,乳娘创造了一段人间奇迹。

话剧《乳娘》仅剧本创作就长达3年的时间,主创人员前往乳山当地采风,还拜访了尚存于世的乳娘。这部作品不仅刻画了饱满丰富的乳娘形象,还通过剧中剧团编导欧阳和教育基地主任李乳生两个角色,带领观众穿梭于时空中,建立了一个灵活的叙事途径,打破了舞台狭小的空间感,建立一种能随时进入每个人物的过去与现在,随时与每个人物心理展开对话的通道。

据介绍,作品吸收借鉴当今舞台艺术的创新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了自由灵动、时空流转、隔空对话、雕塑造型等艺术手法,利用表现形式的创新,拓展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贯通历史与现代、思考过去与未来提供了顺畅的审美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