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昭通彝良:一线监督护航 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促就业稳增收

中经联播讯(颜峯 通讯员李忠伟)走进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界安置区巴食川珍帮扶车间,一条条竹笋深加工生产线作业正在繁忙的转动着,两百余名务工群众忙着分拣、切片、包装鲜笋。



“我们要在家照顾三个孩子读书,妻子又属于多重一级残疾,无法外出打工。搬迁到安置区后,我们就来这里上班了。公司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岗位调整,现在我们夫妻每个月能挣到上万元。”安置区搬迁群众季兴伦满心欢喜地说。


近年来,彝良县紧紧围绕“岗位更稳、收入更高、返乡创业更好”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立足竹产业资源禀赋,引进巴食川珍食品公司打造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着力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难问题。作为10个省级“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县之一,为推动巴食川珍提能增产、扩容增岗,彝良县以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为契机,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企业蹲点调研,一对一制定帮扶措施,针对性地出台帮扶政策,切实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更多新的岗位,提升就业吸纳能力。


“车间务工人员有多少?吸纳了多少脱贫人口?月平均工资有多少?工资是否按时发放?就业帮扶车间生产规模如何?奖补资金能否按时兑付?”该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到彝良县发界安置区巴食川珍帮扶车间开展监督检查时,现场了解帮扶车间运营情况时问道。


为助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再监督”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室组地”监督合力,以实地调研、深入走访等方式,深入一线靠前监督,对就业帮扶车间落实政策奖补、整体运行、带动就业、提能增产、扩容增岗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把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履职和监管情况作为监督重点,深入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交流、查看资料,督促推动人社、搬迁安置、农业农村等单位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日常监管,跟进就业帮扶车间运营状况、吸纳就业、提能增产、扩容增岗等各项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在县纪委监委的督促推动和专班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彝良县整合了9400平方米扶贫车间闲置厂房扶持巴食川珍扩建二期、三期车间。目前,二期车间增设的2条即食产品生产线投入运营,已新增就业岗位160个;三期车间计划增设3条生产线,预计于今年6月前投入使用,将再新增就业岗位120个以上。此外,为解决巴食川珍产业链前端的初加工问题,还整合了闲置的小学校舍、废弃的煤矿厂房、闲置农贸市场等资源,改造了1个竹笋初加工厂和5个竹笋初制所,依托巴食川珍企业的带动效应,在群众家门口新增了200余个就业岗位。


巴食川珍总经理表示,2024年公司竹笋加工量达8700吨,产值突破1.1亿元,吸纳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45人,其中脱贫人口186人。公司累计发放工人工资1100万元,每月人均工资4300元,部分熟练工月工资能达到8000元左右。同时,随着就业帮扶车间扩能增产和初加工、初制所陆续投入使用,预计年加工竹笋量将达到1.5万吨,实现年产值2.1亿元,就业岗位将拓展到700个以上。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靠前监督、下沉一线,从就业帮扶车间“小切口”入手,推动相关帮扶政策切实落地实施,保障就业帮扶车间有效运转,吸纳更多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彝良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雨蝶】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