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乘“三大经济”东风,昆明市大中型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绘就振兴篇章

【编者按】自云南省“两会”提出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发展方向以来,昆明市积极响应,紧密结合云南省大中型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际,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实践,推动库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康庄大道。近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联合人民网云南频道、中国经济新闻联播、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政协报等主流媒体以壮大“三大经济”推动库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采访团一行走进云南省昆明市。



中经联播4月7日北京讯 ( 王东琴 申从亮 颜峯)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市依托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将移民安置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共建设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40件,其中水利工程29件,水电工程11件。全市现有移民人口63547人,分布在16个县(市)区127个乡镇、811个村委会,其中200人以上集中移民安置点68个;“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后期扶持项目资金5.3亿余元,实施106个后扶项目,打造12个省级示范项目,惠及群众216446人次,移民人口75820人次。


资源经济赋能。东川区临港社区是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时搬迁的移民新村,昆明市紧紧围绕“高峡出平湖”旅游资源亮点,高起点谋划东川港建设和滨湖小镇,为移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效提升移民扶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移民增收和壮大村组集体经济的目标。


禄劝县乌东德移民新村是乌东德电站建设时搬迁到乌东德镇的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点充分挖掘“十八位船工精神”红色资源与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民族文化”的文旅融合模式;同时利用该村集体土地,实施柠檬·蛋鸡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集群项目,不仅有效提高了移民群众的收入,还为禄劝县养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围绕滇池旅游黄金海岸线布局,晋宁区建设多肉产业基地,促进该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公司+政府+合作社+移民”的模式,助推晋宁区“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移民还直接参与项目收益分红。依托滇池环线黄金旅游资源,晋宁区开发牛恋村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促进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目前,该项目还未正式启动运营,各咖啡厅、民宿便火爆异常,前来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



园区经济加持。联合位居全国第二的寻甸国际肉牛交易中心共同打造集中交易、屠宰、分解、包装、线上线下销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后期扶持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有力推动寻甸县“一县一业”示范项目高质量发展。


安宁市水库移民新村旁,一个个大棚里种满了玫瑰、月季等,移民群众在大棚里修枝剪叶,包装车间里,工人们在剪切花枝,包装后准备运往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花卉交易中心--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进行线上线下交易;玫瑰产业园区的土地上栽满了鲜花,形成一条从观赏玫瑰和食用玫瑰双向驱动的科技型产业链;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大棚租赁等形式,引众多企业入驻,为安宁市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晋宁区在市搬迁安置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建成全省最大的荷兰豆交易市场,年交易量突破10万吨,交易额超10亿元,辐射云、贵、川三省。宜良县整合农副产品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资源,筹划建设坚果交易中心,有力地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石林县依托著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将天生桥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移民新村。


盘龙松华坝安置区、滇中新区云龙水库安置区紧抓长水机场经济圈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城市移民安置模式,实施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并租赁给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有偿使用;滇中新区云龙水库安置区购置固定资产,租赁给第三方公司装修成酒店进行运营,使“资产变资金”,移民享受租金分红。


口岸经济驱动。呈贡区紧抓产业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基地宝珠梨文化遗产,建设宝珠梨特色农文旅融合产业,紧抓呈贡大学城区域优势,在产业基地内打造“科普驿站”,通过研学教育等形式发展科普教育、乡村特色旅游等产业。宜良县则紧抓园区资源,积极筹建西南最大的坚果交易中心,同时延链至磨憨口岸。


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昆明市将持续深化“三大经济”动能,推进移民安置区与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让更多的移民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共同富裕的振兴目标,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欧阳雪】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