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以文化铸魂,以精神聚力 - 瑞丽市激发移民群众内生动力的实践启示

中经联播 (王东琴 评论员申从亮)在滇缅边境的瑞丽市,一幅以文化为底色、以精神为内核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2023年至2025年间,瑞丽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以红光、芒岗等移民村为阵地,通过十余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深挖移民文化根脉,弘扬18位移民先锋的奋斗精神,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凝聚人心、以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的发展新路径。这一实践不仅为边疆移民村的振兴注入活力,更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筑基: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小书屋承载大梦想


瑞丽市以“道德小屋”积分制为抓手,将抽象的文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行为准则。芒岗村通过“1+2+N”基层治理模式,将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团结互助等价值观融入积分体系,用洗衣液、食用油等“小礼品”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大热情”。村民李冬梅从“积分模范户”到主动投身村务的转变,正是“以德治村”成效的缩影。  

而红光书屋的建成,则标志着瑞丽“文化润边”工程迈入新阶段。这座由多方共建的“精神粮仓”,不仅是5000册书籍的载体,更是边疆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融合的纽带。从傣汉双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到《热带水果种植技术手册》,从“幻藻映象”艺术展到跨境文化沙龙,书屋以“农家书屋+”模式打破文化资源边界,让移民群众在书香中提升技能、涵养文明、增强自信。正如傣族老人波岩亮在签名墙写下的“书香传万代”,文化的力量正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俗为媒:传统节庆激活共同体意识,民族艺术架起连心桥

在瑞丽的移民村,传统节庆不仅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更成为凝聚发展共识的纽带。凤凰谷百家宴上,百余道菜肴汇聚成“人间烟火万般好”的和谐图景;芒岗村元宵灯会中,猜灯谜、包汤圆、篝火歌舞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持续八天的“稻花鱼丰收节”,更将移民搬迁60周年的奋斗史融入泥潭挑担、浑水摸鱼等民俗活动,让游客与村民共同感受“稻花鱼跃乡村美”的丰收喜悦。  

这些活动巧妙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移民文化创新结合:景颇族的《舂米舞》、傣族的双人舞、德昂族的古歌谣,在舞台上交织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交响;《致富合伙人》小品、《乔“迁”之喜》快板,则用艺术语言讲述移民群众奋斗致富的鲜活故事。文化巡演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让“和谐库区·幸福移民”的愿景化为可感可触的现实。


艺赋能:书画琴韵浸润乡风,文旅融合点亮未来

瑞丽市深谙“艺术唤醒乡村”之道。红光村移民文化书画展上,书画名家以笔墨定格移民新村的蝶变,手绘团扇、现场赠粽等活动让高雅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凤栖阁古琴社则通过“韵传千载 琴意长存”雅集,将颂钵疗愈、茶道书画与古琴文化融合,为乡村旅游注入诗意气质。这些艺术实践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更催生了“彰文兴旅”的新业态——古琴社负责人姜红萍选择落户红光村,正是看中其“传统村落”定位与文旅融合潜力。  

艺术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移民村从“生态宜居”向“文化兴旅”升级:红光村的荷花观赏区、芒岗村的稻花鱼基地、星空露营基地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周末经济”增长点;而“省级绿美乡村”“州级文明村镇”等荣誉,则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先锋引领:十八位移民精神的时代回响

在这些成就背后,是18位移民先锋精神的薪火相传。从1964年保山移民垦荒造田,到今日红光、芒岗的村支书带领群众发展旅游;从老知青捐赠边疆文化图书,到上海专家千里捐资建书屋,一代代开拓者以“开荒种地、掘土为池”的坚韧,诠释了“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移民精神。正如村长熊汶都所言:“红光村的今天,是每位村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种内生动力,正是瑞丽移民文化历久弥新的密码。

瑞丽市的实践揭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物质扶持可解一时之困,唯有文化滋养方能激发持久动能。通过文明培育、风俗传承、艺术浸润三维发力,瑞丽让移民群众从“被动受益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让“等靠要”思维转化为“我要振兴”的自觉。当道德积分兑换的不只是物品更是荣誉,当古琴雅集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文脉,当稻花鱼节庆彰显的不只是丰收更是自信,一幅以文化铸魂、以精神聚力的乡村振兴图景已然清晰可见。这或许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重要论述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李文闻】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