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西双版纳:移民安置下好“先手棋”,后期扶持蹚出“致富路”

中经联播6月12日西双版纳讯(王东琴 颜峯)中国经济新闻联播近日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对大中型水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主题采访报道。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涉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14座,已核定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人口7327人,是水库移民大州。近年来,为安置好移民群众,西双版纳州移民部门精心规划、稳步推进。高标准打造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社区,积极探索产业扶持路径,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引进特色产业项目,拓宽移民就业增收渠道,让移民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勐腊县大沙坝水库安置区勐腊镇补蚌村委会哈腊村小组,依托望天树景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承接景区游客需求,帮助移民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发展农旅结合产业,让移民吃上“旅游饭”,稳步实现增收致富。该项目总投资3625.93万元,其中民宿,观景平台,游客中心、旅游餐厅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88.43万元,其他费用337.5万元,运营主体投入资金900万元。目前,民宿、餐厅等部分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全面开展整体装修及配套设施安装调试工作。

勐腊镇补蚌村委会哈腊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秦志萍介绍:“以前我们刚搬过来的时候住的房间是很差的,土路道路没有硬化,还有房子是空心砖房石棉瓦房,反正居住的环境比现在差了很多倍,通过移民部门的扶持,我们哈腊村小组比搬迁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2023年移民新村的建设以来,帮我们盖起了新房,村内的道路、绿化景观也得到了完善,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勐腊镇补蚌村委会哈腊村小组村民董勇说:“家变美了,也带出我们村民心中的美好,我们想通过我们这一辈的努力,让我们后一代生活的更舒服。”

 

除此之外,位于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水库库区的曼加坡坎村民小组,属于勐宋水库库区3个移民村组之一,全村共有73户305人,其中移民人口118人。自 2007 年勐宋水库建设项目启动,各村村民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全力配合相关工作。其中,曼加坡坎村小组表现尤为突出,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占用轮歇地 800 余亩、水田 130 亩,此外,还有 8000 多棵古树茶以及 700 多亩集体林地纳入征用范围。凭借着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集体作为,曼加坡坎村小组先后获得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国家AA级旅游村寨等荣誉称号。

2012年实施后期扶持政策以来,各级部门对曼加坡坎村小组的投入累计达1500万元。500万元资金用于农田灌溉、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及路灯亮化等基础工程,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1000万元重点投向移民新村建设、布龙茶市工程及特色篮球场建设等项目。

曼加坡坎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李健荣:“通过移民部门多年的扶持,我们曼加坡坎村小组较比搬迁以前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2022年移民新村建设以来,我们的村内道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污水管网改造,然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得到了大力的完善,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在打造布龙茶室茶叶初制所以后,我们寨子的茶产业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突破了零收入的困难,村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自2006年实施后期扶持政策以来,全州已建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涉及资金42242.64万元,实施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22个、产业发展项目8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1个、移民技能和职业培训项目22个、小额贴息贷款项目5个、其他项目11个。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创新后期扶持方式,不断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全力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景洪市搬迁安置办公室副主任阿东表示,下一步,景洪市搬迁安置办将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将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后期扶持工作各个方面,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协调,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扎实做好边境移民新村繁荣发展、安全稳固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创边稳边固边新局面。


【责任编辑:刘莎莎】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