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蒋伟民 刘明瑄)天堑之上,钢铁长虹横跨“地球裂缝”,625米的垂直高度让大桥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9月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位于黔西南州与安顺市交界处的超级工程,以桥面距水面625米**的垂直高度和1420米的主桥跨径,一举成为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和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被誉为“横竖都是第一”。

大桥全长2890米,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它的通车将两岸通行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约2分钟,不仅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天堑变通途
花江峡谷大桥横跨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
在建设过程中,变幻莫测的强风和复杂地质地貌给工程带来了世界级难题。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张胤表示,面对92.5%的山地和丘陵,建设者们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攻克了峡谷强风、复杂地质等世界级难题。
大桥投资建设单位——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泉介绍,峡谷两岸最窄处仅300米,最宽处达3公里,地形复杂、地势险峻。
瞬时风力最高可达强台风级别14级,别说施工,人站在地面上都可能被风刮走。
创新攻克难题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团队创新应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
为掌握风的规律,团队反复进行物理风洞试验,并引入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自动采集风场数据,为大桥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气象参考。
大桥创新采用智能缆吊系统、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等先进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在索股中植入的智慧缆索,犹如大桥的“神经系统”,可实时感知桥梁健康状态。
花江峡谷大桥钢桁梁吊装有93个节段,总重达2.1万吨,需在600多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建设团队借助研发的“智慧缆索吊装系统”,全部吊装仅用了**73天**就全面完成。
桥旅融合新模式
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国内首个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
设计团队利用大桥下层钢桁梁层高空间,设置观景廊道和高空竞速跑道。
在云渡服务区建设三叠纪地质文化馆,带领游客探寻古海洋的神秘世界;在锚碇区打造桥梁科技体验中心,展现人类征服天堑的智慧之光。
项目团队锚定“贵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门户、全国桥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峡谷极限运动胜地”目标,统筹资源把大桥及周边50余平方公里打造为旅游景区。
预计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沿线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
贵州桥梁新名片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群山之间,一座座大桥横跨山川峡谷,串联起交通网络,让“山地王国”变成“高速平原”。
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包揽了近半数席位,前3名均坐落于此。
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贵州已拿过四次。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关注贵州、走进贵州。
---
桥塔以“门”型结构为基础,将峡谷岩层地貌融入设计,塔身如山门对开守望,与周围自然和谐交融。
灯光设计上,吊索外侧设计了宛如“琴弦”的亮化效果,流动的灯光可以随不同音乐变化。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不仅展现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是中国基建实力的卓越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