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美国政府对英特尔战略投资89亿美元,换取9.9%股权,开创了芯片产业政策新模式,标志着全球半导体竞赛进入新阶段。

英特尔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根据协议,美国政府将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购入4.333亿股英特尔普通股,总投资额达89亿美元(约合639亿元人民币),占股比例为9.9%。
此次交易还包含一份五年期认股权证,行使价为每股20美元。若英特尔在代工业务中的持股比例低于51%,该认股权证方可行使。
---
交易结构,补贴转股权的创新模式
这项突破性交易的核心是将补贴转换为股权。投资资金来源于《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剩余的57亿美元未支付拨款,以及“安全飞地”(Secure Enclave)项目的32亿美元拨款。
加上此前英特尔已领取的22亿美元芯片法案拨款,美国政府累计对英特尔的投资总额达到111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解释:“我们应该为投入的资金获取股份。我们会交付这笔在拜登政府时期就已经承诺的资金,而作为回报,我们将获得股权。”
政府角色,被动投资者不干预经营
根据协议条款,美国政府将作为“被动投资者”,不参与董事会及经营决策,并承诺在股东表决时与董事会一致投票(有限例外)。
卢特尼克强调,即便政府入股,也不会获得投票权或董事会席位。“这不是治理权问题,我们只是把拜登政府时期的赠款转化为特朗普政府时代的股权,为美国人民获取回报。”
这种安排缓解了关于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的担忧,但分析师仍质疑特朗普政府与英特尔的关联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战略意图,重塑美国芯片领导地位
美国政府的战略意图清晰:通过股权绑定,推动英特尔代工业务成为“美国制造”的核心载体。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直言:“我对他(陈立武)说,我认为美国成为你们的合作伙伴会很好,他同意了。”他强调,这项协议旨在强化美国芯片自主生产能力,减少对海外制造芯片的依赖。
英特尔CEO陈立武表示:“作为唯一在美国从事领先逻辑芯片研发和制造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深度致力于确保世界最先进技术由美国制造。”
产业影响,芯片双极格局加速形成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盘后上涨4.5%,而台积电、三星股价分别下跌1.2%和0.8%,显示市场对竞争格局变化的预期。
微软、戴尔、惠普与AWS等科技巨头均公开支持该协议,认为这将加强美国半导体供应链韧性。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称,此举展现了美国创新精神。

高盛分析报告指出,若交易达成,英特尔代工业务估值可能从当前的300亿美元升至500亿美元。
对全球芯片生态而言,此交易或加速“双极化”趋势:美国阵营以英特尔为核心,整合应用材料、泛林等设备商,构建封闭技术体系。
东亚阵营则以台积电、三星为中心,联合ASML、东京电子等企业,主导开放合作模式。
未来挑战,技术差距与市场平衡并存
英特尔面临显著的技术挑战。其代工业务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仅为-12%,较台积电的53%差距显著。
其18A工艺虽宣称比台积电N3节点性能提升15%,但良率仍徘徊在65%左右,而台积电N3E良率已突破85%。
分析人士指出,政府资金可加速设备采购和产能爬坡,但无法短期内弥补英特尔在极紫外光刻(EUV)工艺、先进封装等领域的积累差距。
此外,英特尔去年亏损近19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再亏37亿美元,促使CEO陈立武展开大规模成本削减。预计至今年底,英特尔员工数将减至约7.5万人,较去年底减少25%。
---
英特尔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盘后上涨4.5%,市场对此协议反应积极。
然而分析师担忧,政府持股虽可提供资金支持,却无法短期内弥补英特尔在EUV工艺、先进封装等领域与台积电的技术差距。
全球芯片产业加速走向“双极化”格局:美国阵营以英特尔为核心构建封闭技术体系,东亚阵营则以台积电、三星为中心主导开放合作模式。
这场交易将重塑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同时也将各国在芯片领域的竞争推向了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