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智”启未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2000亿签约引爆产业变革,3000项创新重塑生活图景


中经联播9月7日重庆讯(欧阳雪 刘莎莎)今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进入第三天,这场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全球智能产业盛会,不仅以超2000亿元签约金额刷新纪录,更以3000余项前沿技术、沉浸式场景体验和跨领域产业协作,勾勒出智能时代产业变革的清晰路径。


2000亿签约:重庆“智造”再添硬核引擎


开幕首日,智博会便以298个签约项目、超2000亿元投资总额引爆行业关注。其中,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签约金额达1137亿元,占比超50%;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新星”产业签约金额突破1239亿元,万丰奥特西部低空经济基地、吉利科技产业智造等项目成为焦点。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罗莉表示,这些项目将推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成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全球智能产业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疆算入渝”算力枢纽项目在签约中亮相。该项目通过整合新疆绿色能源与重庆算力需求,构建跨区域算力调度网络,预计未来三年可为西南地区提供每秒百亿亿次算力支持,破解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算力瓶颈。


3000项创新: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智变”

本届智博会以13万平方米室内展区、4万平方米室外体验区,汇聚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展示3000余项创新成果。五大专业板块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顶流”:长安汽车首发“天枢智能”品牌7款全球车型,其“黑科技实验室”现场演示了天枢底盘的线控转向技术,车辆在无方向盘状态下完成蛇形绕桩;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则展示了“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超级增程系统。


低空经济板块同样吸睛无数。万丰奥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完成载人首飞,这款可搭载4人的飞行器时速达200公里,未来将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大疆无人机则展示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方案,无人机群在模拟城区环境中精准投递包裹,误差不超过10厘米。


在智能机器人展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与观众进行拳击对战,其动态平衡算法可实时调整重心应对攻击;乐聚机器人则带来“3V3足球赛”,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和协作算法完成传球、射门,展现群体智能的潜力。


场景革命:智能科技重构生活图景

本届智博会突破传统展览模式,通过5G、混合现实(MR)、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可触摸的未来”。在数字城市展区,“灵基智城”大模型实时模拟重庆交通流量,AI系统在10秒内生成拥堵疏导方案,较传统模型效率提升80%;智能居家展区中,海尔全屋智能系统实现家电、安防、健康设备的无缝联动,用户通过脑电波头环即可控制灯光、调节室温。


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大亮点。中国移动“咖啡机器人”在30秒内完成拉花,其机械臂精度达0.01毫米;外骨骼机器人则帮助残障人士实现直立行走,负载能力突破50公斤。这些场景背后,是华为、阿里云等企业提供的底层技术支持——华为昇腾AI芯片为机器人提供实时决策能力,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则赋能多模态交互。


全球智脑共谋:从技术竞赛到生态共建

智博会期间,10余场产业生态大会、6场国际赛事同步举行。在“2025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大会”上,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联合发布《车路云一体化标准白皮书》,明确2030年前实现L5级自动驾驶的路线图;而“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中,来自30国的战队通过机器人救援、智能家居等任务,探索AI伦理与协作边界。


新加坡作为主宾国,带来“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其AI调度系统可使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40%;四川省则展示“川渝智能产业走廊”规划,未来三年将联合重庆建设10个跨区域创新中心。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所言:“智能产业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创新,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共进。”


未来已来:智博会背后的产业变局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智博会专业观众占比超60%,华为、联想等企业与重庆本地车企、园区达成40余项合作意向,预计带动产业链投资超500亿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智博会正成为智能产业“风向标”——从低空经济到脑机接口,从算力网络到数字孪生,这些曾经的概念正加速落地。


正如重庆市市长在开幕式上所言:“智博会不仅是技术的盛宴,更是产业的革命。当2000亿投资转化为生产力,当3000项创新走进千家万户,重庆‘智造重镇’的底色将更加鲜明。”随着9月8日闭幕日的临近,这场智能产业的“达沃斯论坛”已为全球产业变革写下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李小飞】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