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9月7日重庆讯(欧阳雪 刘莎莎)今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进入第三天,这场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全球智能产业盛会,不仅以超2000亿元签约金额刷新纪录,更以3000余项前沿技术、沉浸式场景体验和跨领域产业协作,勾勒出智能时代产业变革的清晰路径。
2000亿签约:重庆“智造”再添硬核引擎

开幕首日,智博会便以298个签约项目、超2000亿元投资总额引爆行业关注。其中,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签约金额达1137亿元,占比超50%;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新星”产业签约金额突破1239亿元,万丰奥特西部低空经济基地、吉利科技产业智造等项目成为焦点。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罗莉表示,这些项目将推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成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全球智能产业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疆算入渝”算力枢纽项目在签约中亮相。该项目通过整合新疆绿色能源与重庆算力需求,构建跨区域算力调度网络,预计未来三年可为西南地区提供每秒百亿亿次算力支持,破解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算力瓶颈。
3000项创新: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智变”
本届智博会以13万平方米室内展区、4万平方米室外体验区,汇聚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展示3000余项创新成果。五大专业板块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顶流”:长安汽车首发“天枢智能”品牌7款全球车型,其“黑科技实验室”现场演示了天枢底盘的线控转向技术,车辆在无方向盘状态下完成蛇形绕桩;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则展示了“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超级增程系统。
低空经济板块同样吸睛无数。万丰奥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完成载人首飞,这款可搭载4人的飞行器时速达200公里,未来将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大疆无人机则展示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方案,无人机群在模拟城区环境中精准投递包裹,误差不超过10厘米。

在智能机器人展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与观众进行拳击对战,其动态平衡算法可实时调整重心应对攻击;乐聚机器人则带来“3V3足球赛”,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和协作算法完成传球、射门,展现群体智能的潜力。
场景革命:智能科技重构生活图景
本届智博会突破传统展览模式,通过5G、混合现实(MR)、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可触摸的未来”。在数字城市展区,“灵基智城”大模型实时模拟重庆交通流量,AI系统在10秒内生成拥堵疏导方案,较传统模型效率提升80%;智能居家展区中,海尔全屋智能系统实现家电、安防、健康设备的无缝联动,用户通过脑电波头环即可控制灯光、调节室温。
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大亮点。中国移动“咖啡机器人”在30秒内完成拉花,其机械臂精度达0.01毫米;外骨骼机器人则帮助残障人士实现直立行走,负载能力突破50公斤。这些场景背后,是华为、阿里云等企业提供的底层技术支持——华为昇腾AI芯片为机器人提供实时决策能力,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则赋能多模态交互。
全球智脑共谋:从技术竞赛到生态共建
智博会期间,10余场产业生态大会、6场国际赛事同步举行。在“2025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大会”上,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联合发布《车路云一体化标准白皮书》,明确2030年前实现L5级自动驾驶的路线图;而“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中,来自30国的战队通过机器人救援、智能家居等任务,探索AI伦理与协作边界。
新加坡作为主宾国,带来“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其AI调度系统可使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40%;四川省则展示“川渝智能产业走廊”规划,未来三年将联合重庆建设10个跨区域创新中心。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所言:“智能产业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创新,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共进。”
未来已来:智博会背后的产业变局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智博会专业观众占比超60%,华为、联想等企业与重庆本地车企、园区达成40余项合作意向,预计带动产业链投资超500亿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智博会正成为智能产业“风向标”——从低空经济到脑机接口,从算力网络到数字孪生,这些曾经的概念正加速落地。
正如重庆市市长在开幕式上所言:“智博会不仅是技术的盛宴,更是产业的革命。当2000亿投资转化为生产力,当3000项创新走进千家万户,重庆‘智造重镇’的底色将更加鲜明。”随着9月8日闭幕日的临近,这场智能产业的“达沃斯论坛”已为全球产业变革写下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