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9月12日北京讯(褚新兵 雨蝶)9月11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现场,北京市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关键落子”正式落地:注册资本达60亿元的北京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数据集团”)正式揭牌成立。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夏林茂等领导出席仪式,并见证集团与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中国移动、中国电子等20余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迈入“政企协同、生态共建”的新阶段。
战略定位:数据要素改革的“北京方案”
作为全国首个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的省级数据集团,北京数据集团肩负三大使命:
城市治理的“数智引擎”:通过整合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数据,推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
数据要素配置的“核心节点”:搭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产业生态建设的“服务载体”:联合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共建数据创新中心,培育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在致辞中强调:“北京数据集团的成立,是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集团需以‘数智北京’和‘一区三中心’建设为指引,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探索经验、树立标杆。”
资本与资源:超136亿资产聚合,覆盖全产业链
北京数据集团以北京国资公司旗下首都信息、数字认证、数网链通等6家企业为基础,整合亦庄智能院、北方算网、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数所)等优质资源,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易的全产业链矩阵。
资本规模:初始注册资本30亿元,计划增资至60亿元,资产总额达136亿元;
业务范围:涵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流通交易、产业生态建设四大板块;
技术支撑:建设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政务大模型共性平台,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示范区落地。
集团董事长郭永昊透露,未来将构建“1+4+1”发展蓝图:以“两类授权”为基础,畅通数据供给、流通、应用、安全四大环节,重点发展数据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流通交易、生态建设四项核心业务。
政企协同:破解“数据孤岛”,释放万亿级市场潜力
揭牌仪式上,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与北京数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围绕“一区三中心”(国家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数据技术创新中心、数据产业培育中心)建设,共同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完善标准体系、构建多层次交易流通体系。
此前,双方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取得突破:
金融公共数据专区:累计为60余家金融机构、70万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超4亿次;
智慧城市算力平台:支撑“三京七通一平”等政务系统运行,算力统筹调度效率提升40%;
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与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建立数据流通合作机制,推动自动驾驶、医疗数据“出海”。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评价:“北京数据集团需当好数据资源开放者、基础设施建设者、流通服务者,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提供‘北京经验’。”
生态共建:20余家单位签约,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
为加速数据要素生态构建,北京数据集团与中国移动、中国电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钢集团等12家企业和机构,以及工商银行、中信证券等10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重点布局三大领域:
技术创新:联合高校共建AI教育中试基地,推动大模型在政务、医疗场景落地;
产业培育:与国家管网、智谱华章等企业合作,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源数据价值化;
金融赋能:与北京银行、北工投资等机构设立数据产业基金,首期规模达50亿元。
此外,集团还与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签约,共建全国首个遥感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卫星数据在农业、环保领域商业化应用。
全国布局:省级数据集团“竞速”,北京领跑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10个省级行政区成立数据集团,包括江苏、四川、湖北等。北京数据集团的差异化优势在于:
资源禀赋:依托首都政务数据、科研资源、国际交往优势,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数据枢纽;
政策先行:作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在数据产权、跨境流动、收益分配等领域享有改革试点权;
生态规模:计划到2026年,培育100家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千亿级数据产业集群。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源指出:“北京数据集团的成立,将加速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转变,为城市治理、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北京有望贡献超30%的增量。”
从“数据孤岛”到“要素流通”,从政务创新到产业变革,北京数据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在60亿资本的驱动下,这座“数据枢纽”能否如夏林茂所言,“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答案,或许藏在即将落地的每一个数据交易合同、每一行智能算法代码、每一座智慧城市的运行数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