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9月24日上海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9月23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正式宣布:“十五五”时期,中国将以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为核心,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战略部署将通过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开辟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前沿赛道,培育一批万亿级新兴支柱产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彰显实力:“中国制造”稳居全球霸主
据工信部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33.6万亿元,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30%。在工博会现场,“国和一号”核电装备、深海一号能源站等大国重器集中亮相,交大智邦的智能体机床以微米级控制精度展现“AI+制造”融合成果,越疆机器人“超级工厂”平台则通过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机器狗的协同作业,诠释了智能制造的未来图景。
新赛道布局:六大方向引领未来产业

根据工信部规划,“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六大未来产业方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具体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其中,脑机接口技术已在中国实现医疗场景突破,为癫痫、帕金森等疾病提供新治疗方案;量子信息领域,中国量子通信企业数量全球领先,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技术正加速向消费级市场渗透;元宇宙产业规模预计2026年接近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机制创新:投入增长与生态共建双轮驱动
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工信部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通过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构建中试平台梯次培育体系、发展科技服务业等举措,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同时,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拓展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在全球化层面,中国将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吸引外资项目落地,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战略意义: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李乐成强调,“十五五”时期,中国将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产业园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这一战略不仅将巩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更将通过新兴支柱产业的培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工博会现场的智能机床到量子通信的突破,从元宇宙的场景应用到脑机接口的医疗革新,中国正以“十五五”为新起点,开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更将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