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中经联播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
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已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量质齐升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仅突破9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速达到2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从技术“实验”走向行业“实践”的关键转变。
模型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形态不断丰富、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共同推动了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产业链条:三层结构协同并进
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清晰的三层结构:基础层、模型框架层和应用层。
基础层收入增长最为迅猛,2024年同比增长54%,规模达3099亿元。
这一领域包括算力、数据等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要素,其高速增长反映出我国AI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
模型框架层2024年收入规模达315亿元,同比增长18%。
这一层涵盖了各类AI算法模型和开发框架,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核心体现。
应用层2024年收入规模达5665亿元,同比增长13%。
这一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企业生态:全面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截至2025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300家,占全球总量的15%。
这些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从基础硬件的研发制造,到算法模型的创新优化,再到行业应用的落地实践,中国AI企业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体系。
以AI手机、AI电脑、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增速较快,成为产业发展的亮点。
未来趋势:智能原生世界加速到来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25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描绘了行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十大关键词包括:基础超级模型、自主性更强的智能体、走向实训的具身智能、萌芽中的世界模型、AI正在重塑软件、开放智算生态、面向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开源成为标配、缓解模型幻觉、人工智能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认为,这些关键词是追踪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他特别指出,“走向实训的具身智能” 一词背后是具身智能正在加速走出实验室,走向竞技场和训练场,但从“实训”走向“干活”仍面临高质量数据缺、模型泛化难、软硬协同难等挑战。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生态三维共振,智能原生的新世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魏凯表示。
研究方法:科学测算保障数据权威
为准确反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中国信通院成立了专项研究团队,联合产学研各界协同攻关。
研究团队组织了多轮闭门研讨论证,推动相关标准研制,在充分吸收借鉴现有产业统计和规模测算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测算方法体系。
该测算方法坚持标准引领,基于公开可获取数据、一手调研数据,聚焦人工智能代表企业、重点产品。
通过“定边界”“筛企业”“算系数”“测规模”四个步骤,支撑对我国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和分区域的产业规模测算。
---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生态的三维共振,正在中国市场上催生智能原生的新世界。
随着基础超级模型、自主性更强的智能体、走向实训的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不断发展,AI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新奇概念,而是重塑千行百业的实际动力。
从9000亿产业规模出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下一个征程,将是深入各行各业的毛细血管,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