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0月10日北京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
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知识产出表现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格局:亚美欧三足鼎立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描绘了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北美、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各自形成创新聚集区。
报告针对世界40个国家开展创新能力评价,这些国家研发投入总和占全球95%以上,GDP之和占世界85%以上。
北美地区仍是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极。美国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美国2013年以来一直排名第1位。
东亚太平洋地区主要国家表现优异,上升趋势明显。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个国家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的30.4%。
中国路径:从第20位到第10位的飞跃
回顾2012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仅位居世界第20位。经过十余年的持续进步,2024年已提升至第10位,提升了10个位次。
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0.1分,超过法国,与日本、英国、德国等排名5~9位国家间的差距在2.4~6.8分之间。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研究员表示:“中国创新能力接近人均GDP在5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且仍处于稳步上升的通道。”
创新资源:研发投入与人才双优势

在创新资源维度,中国全球排名第5位,展现出强大的科技投入实力。
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约占全球的20.1%,稳居世界第2位。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R&D/GDP)达到2.49%,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2.68%。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中国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比重居世界首位。研发人员总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自然指数上榜的顶尖科研机构数量排名世界第2位。高被引科学家人数稳居世界第2位。
知识创造:从论文到专利的丰收
在知识创造方面,中国全球排名第7位,多项指标表现突出。
中国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大幅提升,排名保持世界第1位。高被引论文占本国论文数量比重为1.1%,排名第26位。
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335.1万件,位居世界首位。每万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第8位。
亿美元工业增加值工业设计注册申请量排名第1位,显示出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
企业创新: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巩固
企业创新维度,中国全球排名第9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巩固。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创新竞争,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快速提高,达到10.4%。PCT专利数量达到3.8万件,排名世界第3位。
企业研发经费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企业研究人员占全社会研究人员比重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6位。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占比超过77%,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占比近80%。
创新绩效与环境:持续改善空间大
在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两个维度,中国分别排名第22位、第20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显示出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的持续提高。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2.8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6.8万亿元,创新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快构建,截至2024年年底,580余家在科创板上市的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9000多亿元。
创新成就: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
五年来,中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突破了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最大钻深可达1.1万米。
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
新能源领域更是成果丰硕,中国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创新生态:中小企业成中坚力量
随着中国式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广大中小企业已蝶变为国家创新版图的中坚力量。
“十四五”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年新增超400万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1.46万家。
上海超导从“一穷二白”的独立摸索,成长为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并在全球产业界产生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超19万亿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超1800家。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4%。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约20.1%,稳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首位;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保持世界第一。这些指标标志着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世界脑厂”。
全球创新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不再是跟随者,而是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前沿的重要参与者。随着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号角吹响,一个矢志创新的中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这一宏伟目标全速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