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
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
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
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40.3%,位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占比高达60%;固定宽带用户达6.84亿户;5G基站累计建成455万个。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蓝皮书显示,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在过去一年持续优化升级,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5年6月,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已达6.84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2.34亿个。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4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技术产业实力全球领先。
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前列。
这些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前沿技术领先全球
在6G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已占据先机。报告显示,我国6G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40.3%,高居全球首位。
蓝皮书透露,6G已开启产业化进程,通过专项基金支持研发,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布局试点项目。据测算,到2030年,中国6G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其中工业互联网应用占比达40%,智慧城市应用占比30%。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AI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高达60%。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大模型从“重训练”转向“重推理”,推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正呈现应用场景快速扩张、用户渗透持续加深、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趋势,实现从点状应用到全域赋能的转变”,并成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向深向实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指出,一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向“质、深、实、稳”发展,数字产业化亮点和创新不断,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
在数字文化领域,微短剧快速发展激活数字文化生产活力。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成为内容消费的新赛道。
与此同时,“谷子经济”(二次元文化周边商品)成为一种新兴消费形态,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689亿元,同比增长40.63%。
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游戏出海也塑造了数字文化竞争新优势,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达661.41亿元,用户规模突破6.7亿。
人工智能成为焦点
在本次乌镇峰会上,人工智能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峰会期间举行的24场分论坛中,有5场专门聚焦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成为主题词。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多模态大模型的理解能力、生成能力都越来越强,使得我们跟任何一个智能设备打交道的方式会发生改变,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符合人本身的习惯。
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则指出,世界基础模型、具身智能以及像物理云AI这些,是代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下一个方向。
腾讯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韩开创强调,随着AI技术越来越成熟,特别要关注超级智能体的研发安全,确保AI沿着向善的道路发展。
全球合作与竞争并存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立足全球视野,梳理总结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情况。报告指出,一年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演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正驱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和增长,技术赋能全球互联网媒体发展,推动内容生产智能化转型。
全球网络安全呈现军事化智能化交织的复杂态势,主要国家和地区持续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
推动技术规范有序发展是全球网络法治建设的重要主题,各国对数字治理规则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并存。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在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赛道上,6G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两份蓝皮书的发布不仅勾勒出数字中国的发展脉络,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互联网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
未来几年,随着6G从实验室走向试点应用,人工智能深入千行百业,数字中国建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