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一眼望三国 一口帝王蟹 珲春跃升东北亚网红旅游城




中经联播讯(罗莉莉 杨辉 李之求)原始森林覆盖的溪谷边游客穿梭,海鲜街帝王蟹蒸腾的热气中排起长队,这座中朝俄边境小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


今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专题推介的55条夏季精品旅游线路名单出炉,珲春市“盛夏绮梦畅游珲春”线路成功入选国家级推荐名单。这条包含“天然氧吧”森林溪谷、三国交界村落和爱国主义历史地标的线路,成为珲春旅游的最新“金字招牌”。


而在五个月前,珲春海鲜街的火爆场景已初显端倪。“五一”假期,仅145米长的“蟹”逅珲春海鲜街人潮涌动,20多家海鲜商铺单日准备的食材量达到平日的两三倍。罗津海鲜餐厅负责人齐越回忆:“5月1日当天售出180桌,每桌都有帝王蟹,当日纯收入达15万元。”


国家级推介的精品线路


2025年8月6日,珲春旅游迎来高光时刻。“盛夏绮梦畅游珲春”旅游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专题推介的55条全国夏季精品线路,吉林省仅2条线路获此殊荣。


这条精心设计的线路以珲春市区为起点,串联起三大特色景点:大荒沟魅力溪谷景区、防川村和吴大澂雕像,将边境风光、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巧妙融合。


该线路获推介后,珲春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游客在此可享受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与历史教育的多元体验。


在延边州旅游发展版图上,珲春正从边境小城跃升为区域旅游枢纽。


三大景点构筑旅游骨架


“盛夏绮梦畅游珲春”线路的核心支撑是三大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共同构成珲春旅游的黄金三角。

魅力溪谷景区(大荒沟生态景区)以“天然氧吧·避暑胜地”闻名东北亚。景区总面积达95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8.7%,是一片原始生态完好的绿色秘境。


红松、黄菠萝等珍贵树种与千年红豆杉群落交织,清澈溪水穿林而过。蜿蜒的石板路与木栈道间点缀着休息长廊,游客在“森林氧吧、溪谷空调”中尽享夏日清凉。


防川村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被誉为“东方第一村”。这个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殊荣的村落,让游客深度体验朝鲜族民俗风情,品尝图们江野生鱼等特色美食。


吴大澂雕像则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地标。雕像背倚龙虎阁、面朝图们江,基座镌刻其生平事迹。清朝光绪年间,吴大澂在勘界谈判中坚守“一寸土地尽寸心”,成功收回百余里领土。


舌尖上的珲春:海鲜盛宴


珲春虽近海却不临海,却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鲜产品集散地,这一独特优势造就了令人惊艳的海鲜美食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蟹”逅珲春海鲜街迎来爆发式增长。长约145米的街道两侧,20多家商铺不仅售卖帝王蟹、板蟹、毛蟹、北极贝等生猛海鲜,还提供加工、打包发货等一站式服务。


来自青岛的游客王玉江惊叹:“尽管自己来自黄海之滨,但珲春的帝王蟹、板蟹别有一番风味。”


游客对珲春美食的追求不止于海鲜。2025年7月,珲春市莲钰汤饭连续第二年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这一基于海量用户真实评价的权威榜单,让珲春的“城市美食名片”成为消费新动能。


冷面大赛引爆美食旅游


2025年8月初,一场美食赛事为珲春旅游再添热度。在延吉举办的世界冷面大赛落幕不久,珲春多家冷面店客流激增。


参花冷面珲春总店日均接待量从500人次跃升至700人次。其创新的“冰碗冷面”成为爆款产品,将传统冷面与冰雪文化深度融合,实现 “视觉奇观+味觉体验”的双重突破。


花园冷面馆虽在大赛中获得铜奖,却凭借现压燕麦青稞面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新宠。该店延吉总店周末客流量同比增长150% 。


“第一次见加青稞粉的冷面!”一位游客举着面条展示,“比传统冷面多了点软糯,谷物香气特别浓,适合我们健身人士。”


文旅融合:渤海古镇新地标


2025年4月30日,投资4.8亿元的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正式开园,为延边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这个占地面积8.66万平方米的项目,在“五一”假期便迎来客流高峰。


古镇以“重现渤海盛世风华”为核心定位,根据《新唐书》《渤海国志》等史料记载,通过 “古建筑复原+现代化沉浸体验”模式重现唐代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风貌。


核心景区包括以“东京龙原府”为原型的宫城复建区,参考“坊市制”布局的市井商贾区,以及设置多处NPC打卡点的沉浸式游玩体系区。


项目运营方珲春加财实业集团董事长冷加财表示:“景区将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以‘绣花功夫’打磨每个细节,未来将策划推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


与古镇相邻的汉唐街夜市也在五一假期迎来客流高峰。古色古香的唐风建筑与烟火升腾的美食摊位相映成趣,成为市民游客夜间消费的热门打卡地。


夜幕降临,渤海古镇的灯笼次第亮起,身着唐装的店员捧着刚出炉的“渤海饼”穿梭于人群。海鲜街的老板齐越看着店里坐满的客人感慨:“今年游客比去年翻了一番,我们凌晨四点就得准备食材。”


防川村的民宿院子里,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正品尝图们江野生鱼,手机里是白天在吴大澂雕像前的合影。“没想到一个边境小城能把自然、历史、美食结合得这么好。”她说。


文旅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珲春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85%。这座东北亚边境小城,正凭借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书写着“网红城市”的下一章。

【责任编辑:雨蝶】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