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5月5日北京讯(李文闻 刘莎莎)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后的新一轮爆发。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各地通过深化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服务提质等举措,推出多样化旅游产品,带动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线旅游平台统计显示,长线游、县域旅游、乡村及主题游等细分市场表现亮眼,文旅消费呈现“多点开花”的繁荣态势。
长线游“爆发式增长”,跨市出游占比超八成

今年“五一”假期,“拼假”模式(如“请四休十”)进一步刺激长线游需求。数据显示,国内长线游预订人次占比达46%,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热门目的地包括三亚、北京、成都、西安等。携程数据显示,1200公里以上航线占比近70%,北京至三亚、上海至乌鲁木齐等远途线路热度攀升。与此同时,出境游持续回暖,港澳预订量环比翻番,国际机票价格在假期首日达到峰值。
县域旅游与“反向旅游”崛起,小城经济焕活力

“反向旅游”趋势显著,三线以下城市及县域成为新宠。假期首日,全国游客覆盖超1200个县城,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近20%,贵州荔波、浙江安吉等目的地景区核销增幅超50%。福建永泰通过蓝莓采摘、枇杷博物馆等农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超700人次/日,预售门票“秒光”。山东莒县推出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将稻田艺术、蜂文化科普与生态茶园结合,激活乡村经济。
科技赋能文旅场景,传统文化焕发新机

各地以“科技+文化”创新体验,推动文旅产品迭代升级。北京古北水镇引入智能机器狗表演传统舞狮、无人机孔明灯光影秀,打造“赛博朋克”式沉浸场景,游客可体验与“诗仙李白”对饮、提灯夜游长城等古今交融的奇幻之旅。广东韶关丹霞山景区推出“游丹霞山 开红旗车”抽奖活动,并联合滴滴出行发放优惠福利,以数字化营销提升吸引力。
乡村游与主题游需求旺盛,露营、研学成亮点

乡村游、露营、研学等主题热度持续走高。永泰县通过蓝莓采摘、农耕研学、茶园民宿等项目,实现“果香经济”与“研学经济”双赢,相关景区订单增长超40%。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以三国文化为核心,推出场景化互动项目,破解传统文化“叫好不叫座”困境。此外,露营经济表现突出,永泰建成17个露营营地,福建草木谷生态茶园以“茶旅融合”打造野茶露营、围炉煮茶等新业态。
惠民政策与消费升级并举,文旅市场“质”“量”双升

各地密集推出惠民措施提振消费。韶关发布30余项景区、餐饮优惠,门票折扣低至19.9元;陕西、四川等地举办千余场文旅活动,如成都“跟着世运游”系列活动,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消费升级趋势下,游客更愿为非遗体验、文化互动等高附加值项目付费,推动文旅产品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型。

2025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以长线游为引擎,县域经济为支点,科技与文化为双翼,展现出强劲复苏活力。政策支持与消费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多点开花”的格局不仅彰显文旅产业的韧性,也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消费提质注入新动能。未来,如何持续创新供给、平衡流量与体验,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