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魏伯勤 通讯员 杨庆林 冯乐行)“三亮活动”开展以来,克山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精耕细作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强化固本筑基,构建“双基共建”新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基层党的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双基”共建提升行动。共筑红色引领体系。健全“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全县建立网格党支部86个、楼院党小组442个,推选党员中心户1190余户。在城镇社区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17个,将小区内的优秀党员充实到120个业主委员会,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公司、业主“四方共治”议事协调机制。搭建同频共振平台。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资源与党群服务阵地、文明实践阵地深度融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政策制度和热点问题寻找切入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会治理实践活动,与群众思想同频共振,让老百姓在需求满足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政府干、群众看”为“大家的事大家干,政府群众一起干”。推动在职党员联户“全覆盖”。大力开展“亮党旗、亮党徽、亮身份”主题活动,1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亮身份,做到“两明确”、做好“两件事”,即:明确每名党员干部联系的网格和联系户,每季度走访联系不少于1次;每年主动破解至少1个民生难题,开展一次初心使命宣讲。网格内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推行“15分钟党员服务圈”,做到群众有代办事项、负面情绪、突发事情、矛盾纠纷、红白喜事“五个必到”。

立足共驻共建,打造“共治共享”新格局
以党组织对接挖掘治理潜力。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家门口”,进一步延伸党组织“链条”。组织网格党组织与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单位组建党建联合体,实现组织联建、难题联解、活动联办、资源联用,社区成立的小区党支部负责人优先从驻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党员负责人中“请贤”兼任。以“吹哨报到”彰显治理效力。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基层治理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将“三官一律”等政法力量融入网格,深入开展“四所一庭一中心”联调联动,打造“访调诉”多元化解平台。强化“警网”融合,成立社区警务室,实现服务联动、平安联建、风险联控,让群众诉求表达、利益维护、权益保障的渠道更畅通、更有效。通过组织进网、人员进网、要素进网、功能进网,推动党建与安全、社会稳定、综合执法等“多网合一”,形成“全域统筹、各方联动、高度融合”的工作格局。以服务居民为本激发治理活力。统筹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按照“所有的场所都用于群众活动、所有的空间都面向群众开放、所有的功能都围绕服务群众”的原则,最大限度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的平台的功能,建立起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四点半课堂、谈心说事室、文体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等服务场所,将社区党群中心打造成为区域内党建综合体。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组建社区“环保志愿服务队”,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组织群众在社区背街小巷、小区通过捡垃圾保护环境,在带动和规范居民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设网格微信群、服务热线电话、网上问政等,多种便捷渠道了解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对居民群众的诉求做到有问必答、急事急办、要事特办,实现社区服务朝下延,居民幸福往上升。

拓展治理实践,走出“基层善治”新路径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全域视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基层善治助推克山之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治理的新需求。党员干部“面对面”连心走访倾听民意诉求。网格长组织辖区党员干部每月下网格连心走访,“面对面”倾听收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加交流互动,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现场矛盾协调解决或通过“克山智网”APP提交网格协调指挥中心协调落实,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网格力量“不间断”巡防排查风险隐患。全县1410名网格员坚持“一周两巡”,对网格内的人、房、地、事、情等进行全面的信息采取和动态更新。楼道长、三小组长(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和社区辅警等作为网格协管员,辅助网格长和网格员,做好社情民意、矛盾纠纷等收集处理。克山镇及时消除小区卫生死角、乱堆乱放、建筑物墙皮脱落、飞线等现象,努力提升小区的环境面貌。今年以来,共解决居民问题1.2万件,“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群众的共识。群众参与畅通“线上”诉求反映渠道。搭建集处理社情民意、提供居民服务于一体“克山智网”移动服务平台,建设线上“社区议事厅”“网格议事会”和“楼道恳谈会”,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建立网格员主责化解“微风险”机制,聚焦小区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等“老大难”问题,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率。全县15个乡镇逐一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微信工作群,畅通常态化调度、经常性指导的有效途径;积极打造“老郭调解室”“李宝权调解室”“刘景新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持续加强村(社区)警务室、“社区法官工作站”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治服务,不断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克山版本焕发新活力。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矛盾风险7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4%。
下一步,克山县将继续致力于社会治理模式和路径创新,立足微观,以小见大,聚焦群众身边的“微事务”,深入实施“微治理”行动,推动社会治理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精细化常态化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