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2月24日北京讯( 褚新兵 刘莎莎)2月24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结束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将通过分类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稳步前行。
2025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韩文秀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过渡期结束后,帮扶政策将继续优化,确保政策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政策真空”或“急刹车”现象,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保障。 政策重点与具体措施:
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
韩文秀指出,防止返贫致贫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帮扶。未来将加强监测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率,同时避免加重基层负担。帮扶措施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困难类型分类落实社会救助、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政策,确保风险及时化解。
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脱贫攻坚期间,国家投入形成了大量帮扶资产,但部分资产存在权属不清、管护不力等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韩文秀表示,过渡期后的帮扶政策将分类优化完善,重点围绕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展开。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将强化开发式帮扶,增强“造血”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将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区域振兴发展。
韩文秀强调,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是长期任务,过渡期后的帮扶政策将更加注重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分类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赶超,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